導演拍網絡公益電影揭廣告七大騙術(一)
發布: 2007-03-01 00:00:00 作者: 新浪 來源:

國內第一部以打假為主題的網絡公益電影《你賠了我賺了》的熱播以至走紅,無疑是今年3·15前夕的一大亮點。它上映6天,就創下了超過800萬次的點擊量,各種好評數千條,這一點連導演本人都未曾料到。更由于其是媒體專業人士的制作背景,增加了它的“娛樂打假”的可看性和權威性。《你賠了我賺了》通過詼諧幽默的故事,曝光了電視直銷廣告的七大騙術,展現了廣告騙術背后的真相。這部揭露同行忘義斂財嘴臉的電影是怎樣策劃出籠的?它如何在網絡上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昨天,記者采訪了電影的導演及其他主創人員。
故事梗概
“挺悠悠”挺出七大假
生產劣質豐胸產品的企業負責人,拿著改頭換面的又一劣質產品——男性用品“挺悠悠”找到廣告公司,讓他們出策劃,好進行銷售。廣告公司請來頭牌“假藥導演”可樂。于是,在他的精心策劃下,“挺悠悠”電視直銷廣告出籠。
在“挺悠悠”直銷廣告開頭,號稱美國HYN(“忽悠你”的縮寫)男性健康研究中心專家的戴維·埃(假專家)說,“挺悠悠”運用納米7級分子蒸餾技術……激活表層肌底細胞……使每位男士迅速健美。(假概念)此后,從新街口菜市場找來的肉販子,因為每天二三百塊錢的酬勞,而搖身一變,以“著名畫家郭海誠”的身份出場,他偽善地說:“我的作品愉悅了別人,我的身體成了這樣。”此后,從電影制片廠門口找來的一位群眾演員,則客串“中國香港知名企業家韓林”出場。第三位出場的則是廣告公司自己人“傅博益”。他自稱因雞胸,妻子離開了他。“我想找回做男人的尊嚴。”他哭喪著臉說。
為了驗證產品的供銷,三個嘉賓當場演示。經過10分鐘的使用,肥胖的郭海誠變得身材健美。而韓林則“找回年輕時候的感覺”。制作人員說,這使用了“換頭技術”(在圖像中,把不同的人和身體拼接)。而本來就是健美教練的傅博益一出場,所有異性當場暈倒。(假功效)這樣還不夠。隨后,北大清華學院高微電子研究院的院士劉教授坐在了講桌前,他說:“挺悠悠所采用的技術,解決了科學工作者的難題,解決了納米正負光波問題……用到挺悠悠上,是一個創舉。” (假權威)
在這部分結束后,所有嘉賓和主持人坐在一起,開始進行煽情。傅博益的新婚妻子也因他使用了挺悠悠而回到他身邊,兩人擁抱在一起熱吻。在導演后臺指揮下,所有演員和觀眾立即流下眼淚,將氣氛推向高潮。(假煽情)正在此時,挺悠悠中國區代表上臺。他“真誠”地說,生產挺悠悠并不是為了賺錢。“作為一個男人,我深深地體會到,做女人難,做男人更難,做性感的男人最難。”他表情莊重地說,希望每個人獻出愛心,為偏遠地區山村的男廁所捐獻兩分錢做出貢獻。(假愛心)最后,施瓦辛格出場,音配像。制作人員利用“音配像”,制作了一個施瓦辛格曾使用了挺悠悠的假象。(假明星)
制作揭秘
10萬元拍出悲喜倆版本
創意:“豐胸廣告”事件啟發
“七八年前,我也曾做過這樣的東西,所以對這個行業特別了解。”昨天,在位于西四環附近的《你賠了我賺了》的制作團隊工作室,導演卿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只不過,當時只有美容的、祛斑的廣告,假廣告和直銷片還只是個苗頭。后來,隨著市場的發展,假廣告拍得完全不靠譜。陸續有了減肥的、增高的,還有豐胸的廣告。”
現在,卿晨仍從業于京城一家電視媒體,且從事著類似的節目包裝工作。他說,去年的“豐胸廣告”事件,讓他突發奇想,想做一個片子。“片子沒有明確指向誰,就是就事論事。讓老百姓看了之后,覺得這些直銷片特別荒唐,能夠識破這些騙術。”只不過,這部電影所采用的是調侃和詼諧幽默的方式。“我們通過專業的手段,把這些騙術一一呈現,以后的廣告公司也就沒法再用這些手段了。”
內容:融入導演真實經歷
卿晨說,影片制作團隊的每個成員,都對網絡特別發燒。因此當他有了這個想法后,大家也都很支持。“片子的劇本,源于我寫的一個電影劇本,叫《七零生人》,后來因故沒有拍成。我就從中抽出一條線索,寫出了《你賠了我賺了》。”卿晨曾在電影學院讀了3年的研究生,學習廣告電影專業。他坦誠地承認,自己也有過參與拍虛假廣告的經歷,而他身邊的許多同學和朋友現在仍在做著這樣的事,“這是個很暴利的行業,可以說是日入斗金。”
“但這部片子拍完后,我感到特別悲哀。”他說,因為它上映之后,不會對這個行業有任何影響。“我不想做一個打假的斗士,更不想成為烈士。其實大家都明白,這部電影對于虛假廣告這個行業改變不了什么,更不可能讓虛假廣告就此銷聲匿跡。因為這個行業太龐大了,它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他說,他把自己了解到的虛假廣告內幕和曾經運用的手段都反映在片子里,毫無保留。
投資:10萬元表現大主題
在影片的制作過程中,卿晨說他做了很多“減法”。“由于資金有限,只有10多萬元,我放棄了攝影的風格,燈光的風格,甚至減少了服裝的風格。”他追求的是最本質的故事,“因為我相信,以小制作小成本來表現大主題是完全可行的,這樣同樣能感動別人,使別人笑。”
由于是在網絡上映,這部影片中的人物有著契合這一語境的說話方式、說話態度、表演方式。“打個比方,現在的中國電影,是人物穿著龍袍,之乎者也地說一些事;而當今的電視劇,是人們穿著西裝革履,喝著紅葡萄酒,說著洋話。但是,網絡電影必須穿牛仔褲、穿球鞋,說老百姓說的話,說人話。”卿晨說,純的歷史題材影片沒人看,所以他將影片跟現實生活緊密相連。
版本:20分鐘、50分鐘兩種
有業內人士認為,本片的另一個成功點,是開創了網絡電影的獨特結構,即一片多版,服務于不同的收看人群。卿晨解釋說,20分鐘的喜劇版,是專門為年輕觀眾制作的。“它在展現了虛假廣告的惡劣本質的同時,力圖最大限度地娛樂觀眾。”而將在一周后上映的50分鐘悲劇版,則深刻地挖掘了虛假廣告背后的深層次內涵,就現實生活中人們信仰的問題進行探討,它的受眾會是另一部分人群。
“這部電影采用50分鐘,只是個嘗試。”卿晨說,在影片編劇上,傳統電影在60至80分鐘才有高潮,前面都是鋪墊。“網絡電影不一樣,至少有兩至三個高潮,之間有許多小的高潮。如果前3分鐘還沒高潮,那觀眾就跑了。”卿晨說,這部影片在情節設置和演員的調度上也與傳統媒體不一樣。“網絡電影塑造的人物都是‘臉譜化’的,好人就要好到極致,壞人也要壞到極點。人們在網上要的是結果,不是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