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全國的“蝴蝶夫人案”凸顯傳銷新動向
發布: 2009-06-14 22:06:49 作者: 楊舒怡 來源: 新華網

由湖南省郴州市公安局主辦、全國多地公安機關配合、公安部督導并協調的2009年打擊傳銷一號案件--“蝴蝶夫人網絡傳銷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案件日前仍在偵辦過程中。
初步調查顯示,此案涉案人數超過6萬,遍及湖南、廣東、北京等20多個省市。
這起案件凸顯一些傳銷新動向,以互聯網形式在全國各地迅速發展會員,利用國際金融危機“下手”返鄉務工人員等群體等傳銷方式,應引起公眾高度警惕。
全國聯動抓“蝴蝶”
今年2月底,郴州市公安局根據相關線索調查發現,一個名為“蝴蝶夫人”的網站自2006年建立以來,采取典型的“拉人頭”方式從事網絡傳銷,活動涉及湖南、浙江、河南、江蘇、北京、廣東等20多個省市。郴州市公安局隨即抽調精干力量成立專案組展開偵查。
專案組經秘密調查發現,“蝴蝶夫人”傳銷組織總部設在廣州,網站服務器托管在郴州,涉案重點人員何躍蘭、何夏娟等均為郴州資興人。
經周密部署,郴州、廣州、杭州、永州等地公安部門協調行動,于4月10日分別在廣州和湖南、浙江等地逮捕主要涉案人員。
初步調查顯示,主要犯罪嫌疑人何躍蘭2006年出資5萬元,在香港注冊成立“法國蝴蝶夫人”公司,隨后依照她在廣州美博會結識的“陳博士”所設計操作規程,由一名電腦程序員設立“蝴蝶夫人”網站及銷售會員管理平臺程序。
被發展人員以交納金卡7000元、銀卡3500元、銅卡2100元等方式入會,取得發展下線資格、獲取公司所提供產品,然后由網站程序根據下線會員發展人數計算上線會員所得報酬及各類“獎金。
調查人員初步統計,這起案件涉及總金額3.35億元,其中返利“薪水”超過40萬元的賬號為77個、金額達6595.9萬元;注冊會員超過6萬人,發展各級代理商500余人。
警惕傳銷新動向
以“蝴蝶夫人案”為代表的網絡傳銷案件最近幾年頻繁圈錢害人。這種新型騙人把戲以互聯網為聯絡和宣傳手段,具有虛擬性、隱蔽性和多樣性,蔓延速度驚人。
郴州市工商局局長歐陽志剛告訴新華社記者,從以往案例來看,卷入傳銷活動者主要集中在下崗職工、大中專畢業生這兩類人。去年下半年以來,受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不少外出務工人員被迫返回家鄉,急于尋找新工作。傳銷組織所宣揚的快速投資、快速致富理念,對他們極具誘惑力。
郴州市工商局工作人員粗略估計,當地今年以來所查傳銷案中,返鄉務工人員占涉案人員總數30%。“返鄉務工人員大多是年輕人,其中一些因找不到活兒干而在追求財富過程中走上歧途”。
當地執法人員介紹,相當數量的傳銷活動推銷的產品子虛烏有,曾有涉案人員滑稽地描述為“產品在我們的心目中”。郴州市打擊傳銷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所提供資料顯示,當地今年4月上旬端掉的一個傳銷窩點,將虛擬產品按照購買數量和提成比例分為5個等級,比如A級需購買393套產品、按52%提成,E級需購買1至2套產品、按15%提成。
“要避免落入傳銷‘魔爪’,就得放棄‘空手套白狼’的財富夢,警惕一夜暴富的心理。”歐陽志剛說。
堅持打擊重在宣傳
今年2月28日公布施行的刑法修正案正式將“組織領導傳銷罪”納入法律范疇。在這之前,司法實踐中對傳銷案主要是根據案情分別以非法經營罪、詐騙罪、集資詐騙罪等,追究涉案人員刑事責任。
中國政法大學司法制度研究中心主任許身健副教授告訴新華社記者,我國非常重視打擊傳銷,打擊力度呈加大趨勢,這是因為“傳銷行為對社會秩序具有強大破壞力,這個秩序不僅限于經濟秩序,某種情形下甚至可能上升到社會政治秩序,傳銷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本質上還是一個社會政治問題”。
打擊傳銷、尤其是網絡傳銷,需要各地公安、工商、網監等管理和執法部門密切配合,更需要公眾積極參與。以郴州市為例,當地打擊傳銷力量包括公安局、工商局、監察局、財政局、教育局、市委宣傳部等26個成員單位。
除了實行專項打擊,郴州市各部門今年以來還多次開展宣傳活動。4月14日,工商、公安、教育部門聯合湘南學院舉辦“無傳銷進校園”活動,向廣大師生宣傳《禁止傳銷條例》和《直銷管理條例》,組織學生觀看《傳銷與毀滅》等專題片,向他們講解如何識別傳銷、抵制傳銷。
有關專家指出,公眾應學會分清直銷與傳銷區別,謹防落入傳銷騙局。傳銷產品大多質次價高、品牌知名度低,而直銷商品一般具有較高知名度;傳銷要求推銷員加入時由上線收取下線的商品押金,按發展下線“人頭”數目計算上線報酬,而直銷管理較為嚴格,由企業考核員工業績、分配具體報酬;傳銷人員千方百計以擴大下線來賺錢,而直銷面對的終端用戶是客戶,目的是商品交易。(記者楊舒怡)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