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割韭菜”而是“連根拔”
發布: 2008-07-03 09:53:25 作者: 田桂營 莫小松 來源: 法制日報

北海高額加盟傳銷活動被警方嚴厲打擊后,會不會出現“割韭菜”現象,再次聚合卷土重來,或者是轉移目標為害異地?社會上不少關注此案的人對此表示疑慮。
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307”專案指揮協調領導小組的一位高級別警官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風趣地比喻說,這次“韭菜”是被連根拔起,就不能再長,廣西警方是首次以全新的信息化偵破模式應對“307”高智能涉眾型經濟犯罪系列案,牛刀小試,取得極佳效果。
這從公安部部長助理鄭少東充滿嘉許的“前期準備充分,措施果斷得力,成效顯著,破得好!堪稱范例”的批示就看得出來。
高額加盟傳銷聚集北海 傳銷骨干高學歷高智商
據悉,廣西北海市的傳銷活動始于1998年。僅于2006年1月至2007年2月,北海市公安機關就破獲傳銷案件40余起。但是由于沒有打到傳銷活動的致命處,傳銷活動如同割韭菜般地發展。而且,聚集在北海市傳銷活動的組織者與參與者,已經由以往的農民、下崗工人等文化層次較低的群體,向商人、離退休干部、職工、大中專畢業生甚至大學教授等學歷較高的人群發展。這些人員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有經濟實力,使傳銷網絡以更快速度發展。
隨著參與人員的變化,目前大多數加盟費已由原來的3800元發展為10400元或者69800元。一旦加盟就達到較高的提成級別,如B級經理、A級經理等,對利欲熏心的人有極大的誘惑力。而且,這類新型傳銷向提升反偵查能力的高智商犯罪方向發展,交款方式由原來填寫申購單變為直接由銀行轉賬;授課形式由原來的大會場改為“一對一”甚至“多對一”的“洗腦”。傳銷體系的核心人物隱藏在異地遙控指揮,往往被打擊的多是中下層人員,風頭過去,又死灰復燃。
頭目頻耍“大牌”妖言惑眾 被騙者也因獲大利都不吭聲
警方在偵查中發現,這類新型傳銷除了在非法經營方式上有較大改變外,進行政治詐騙仍是其主要伎倆。“上海華源公司”傳銷體系原本是以“香港綠之韻美容連鎖機構”的名義在玉林市活動,被驅散后,該體系的高層人物處心積慮地打著“開發北部灣經濟”的熱點話題,編造所謂北部灣開發資金不足,是某某市長從玉林引進的“以政府為背景的民間資本運作項目”,有“中央支持”等等。他們還冒充國務院某某領導的“弟弟”、某某領導的“秘書”、某某市長來接見參與傳銷人員,當場簽名題詞,然后威脅利誘新來人員加入。新人加入后,即使過后發現是謊言,因已獲較大利益,也緘口不言。
派“臥底”仿制“塔形聯絡圖” 竟與傳銷體系自制網絡圖相同
2008年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對發生在廣西北海高額加盟傳銷活動情況報告作了重要批示。3月8日,自治區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彭祖意也作了批示。廣西區公安廳決定立即啟動“公安廳偵辦涉眾型經濟犯罪大要案指揮協調機制”,成立“307”專案指揮協調領導小組。
經偵總隊隊長梁宏偉與經偵總隊對策部門,對廣西區內乃至區外近10年間發生的大量傳銷案例,做了科學細致的分析總結。認為以往傳銷活動屢打不禁,死灰復燃,在打擊方向與打擊力度上是存在不足的。對其上層組織核心的摧毀力度不夠,表現在對傳銷頭目繩之以法的數量不大,沒有及時查處扣押經營資金,沒收非法所得。行動的效果往往是“傷其十指”而不是“斷其一指”,要解決這個難題,必須使用新戰法,用信息戰圍殲傳銷團伙核心層。
梁宏偉指示參戰的偵查單位,務必以內線與外線相結合,全面掌控已經納入偵查視線的李云舒傳銷體系A級以上核心人員的吃、住、行、用、聯五大方面的信息,缺一不可。
為此,警方向傳銷體系派出“臥底”。根據獲取的大量信息,警方制作出關于李云舒傳銷體系的“塔形聯絡圖”,竟與李云舒傳銷體系自制的“傳銷網絡圖”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