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交錢入會賺錢疑似傳銷 凸顯法律監管空白
發布: 2008-06-27 22:29:30 作者: 張皓 來源: 楚天都市報 荊楚網

一個誘人的網賺項目
“五十天能賺五萬元?網賺有這么神奇嗎?”前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60歲的退休老教授龔先生致電本報,希望記者調查一下網賺是怎么回事,“如果是騙局就及時提醒廣大市民。”
原來,龔教授的朋友王女士最近在網上遇到一個網名叫“真凡人”的中年男子。“真凡人”勸說王女士交8000元錢入會,參加一個網賺項目,并稱“這事只和親戚朋友講,不要和外人講,特別是警察和記者。”“真凡人”稱,這個項目非常賺錢,他入會才50天,已經賺了五萬元,這令王女士十分心動。
昨日,記者佯裝想加入,與“真凡人”進行了一番交談。
記者:聽朋友說你現在做的項目很賺錢,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項目?
真凡人:前不久我注冊成為美國一家廣告公司網站的會員,每天點擊網站的廣告條,窗口有只小刺猬不停地跑動,一天能跑2萬左右的積分,可掙10美元左右。
記者:一天掙10美元,怎么能在50天掙到5萬元的呢?
真凡人:公司還給10%-30%的介紹費,會員分四個檔次:800元、1600元、4000元和8000元。我現在只介紹后面兩種級別高的會員,8000元可提成2400元。
記者:萬一錢交了,網站關閉了怎么辦?
真凡人:風險肯定是有的,高風險,高收入嘛,就像炒股一樣。大不了損失8000元,又不會死人翻船。
最后,王女士覺得“真凡人”的這個交錢入會的項目十分可疑,決定不再理他。
入會后不少老板卷款而逃
網賺,顧名思義,是通過網絡賺錢,常見的是點擊網站上的廣告得到一定的報酬。
但如果真想點擊廣告,其實賺不到多少錢。記者瀏覽發現,多數網站付費每小時都不足1美元,且條件苛刻,最后掙的錢可能還不夠上網費。
于是,網上又出現了另一種“點擊+入會”的賺錢方式,這實際上涉嫌變相的網絡傳銷!
記者在一家網站看到這樣的誘人廣告:“28元創業,月入萬元回報,當天加入,當天回本。”該網站的推薦人介紹了賺錢方法:“交了28元成為會員后,就要向其他網友發展下線。如果你直接推薦新會員加入,你就提成50%,如果是其他會員推薦新人加入,根據你所在的不同層次,得到不同點數的分紅。獎金不封頂,月賺十萬不是夢……”
如此豐厚的回報吸引不少人入會,但事后不少人卻發現這竟是一個騙局,往往會員積累到一定程度時,老板就會突然“蒸發”。
據報道,今年4月,上海也有一家廣告點擊網突然關閉,站長卷款上千萬元失蹤。
專家認為:網上入會收錢動機不純
華中科技大學電子商務中心副主任馬輝民介紹:我國雖然沒有相關法律法規來約束網賺這一新型行業,但網民使用點擊軟件點擊廣告、廣告公司支付報酬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種偽點擊率,不符合網絡道德,以前也曾有一些知名網站遭到處罰。參加這種免費網賺,網民的風險頂多是得不到點擊報酬,還不至受到金錢損失。
但令人擔憂的是,如今很多網賺異化成收費網站,像“真凡人”所說的要交8000元才能參加的網站,很可能就是騙局,因為讓網民交錢才能點擊廣告的做法,理由不成立,收錢動機不純。按照游戲規則,也許最先參加的網民確實賺到了錢,一旦網站吸納了足夠的會員后,老板關閉網站卷款而逃,最終受害的還是絕大多數的網民。
馬輝民建議,對于網賺這一新事物,網監部門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其次,國家從立法上也應該跟上,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或通過行業協會,加強這一新型行業的管理和約束。
對網賺的監管亟待加強
湖北謙順律師事務所陳新明律師認為,一些“網賺”通過拉人頭、發展下線會員的方式來獲得收益,已經是涉嫌傳銷了。
現實中傳銷早已被明令取締,但為何一些涉嫌傳銷的行為就能打著“網賺”的旗號愈演愈烈呢?陳律師說:“目前我國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界定‘網賺’這種新興的勞動方式,由于證據難以掌握,有關部門監管起來確實很難,這也就給了傳銷可乘之機。”他希望有關部門能注意到“網賺”這個新行業,盡早采取措施加大監管力度,避免傳銷型“網賺”給網民造成損失。
武漢市工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局還未辦理過網絡傳銷的案件。但據記者了解,從外地查處的相關案件來看,新興的網絡傳銷比傳統形式的傳銷危害更大。普通傳銷基本發生在親友之間,而網絡傳銷的跨地域性特別強,比傳統意義上的傳銷更具欺騙性和隱蔽性。
工商部門提醒廣大市民,不要輕信互聯網上的“網賺神話”,要知道,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要學會科學分析,多向管理部門咨詢核實,對網上貼出的營業執照,最好通過工商部門辨別真偽。當遇到網絡欺詐活動,要及時到主管部門舉報。
“五十天能賺五萬元?網賺有這么神奇嗎?”前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60歲的退休老教授龔先生致電本報,希望記者調查一下網賺是怎么回事,“如果是騙局就及時提醒廣大市民。”
原來,龔教授的朋友王女士最近在網上遇到一個網名叫“真凡人”的中年男子。“真凡人”勸說王女士交8000元錢入會,參加一個網賺項目,并稱“這事只和親戚朋友講,不要和外人講,特別是警察和記者。”“真凡人”稱,這個項目非常賺錢,他入會才50天,已經賺了五萬元,這令王女士十分心動。
昨日,記者佯裝想加入,與“真凡人”進行了一番交談。
記者:聽朋友說你現在做的項目很賺錢,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項目?
真凡人:前不久我注冊成為美國一家廣告公司網站的會員,每天點擊網站的廣告條,窗口有只小刺猬不停地跑動,一天能跑2萬左右的積分,可掙10美元左右。
記者:一天掙10美元,怎么能在50天掙到5萬元的呢?
真凡人:公司還給10%-30%的介紹費,會員分四個檔次:800元、1600元、4000元和8000元。我現在只介紹后面兩種級別高的會員,8000元可提成2400元。
記者:萬一錢交了,網站關閉了怎么辦?
真凡人:風險肯定是有的,高風險,高收入嘛,就像炒股一樣。大不了損失8000元,又不會死人翻船。
最后,王女士覺得“真凡人”的這個交錢入會的項目十分可疑,決定不再理他。
入會后不少老板卷款而逃
網賺,顧名思義,是通過網絡賺錢,常見的是點擊網站上的廣告得到一定的報酬。
但如果真想點擊廣告,其實賺不到多少錢。記者瀏覽發現,多數網站付費每小時都不足1美元,且條件苛刻,最后掙的錢可能還不夠上網費。
于是,網上又出現了另一種“點擊+入會”的賺錢方式,這實際上涉嫌變相的網絡傳銷!
記者在一家網站看到這樣的誘人廣告:“28元創業,月入萬元回報,當天加入,當天回本。”該網站的推薦人介紹了賺錢方法:“交了28元成為會員后,就要向其他網友發展下線。如果你直接推薦新會員加入,你就提成50%,如果是其他會員推薦新人加入,根據你所在的不同層次,得到不同點數的分紅。獎金不封頂,月賺十萬不是夢……”
如此豐厚的回報吸引不少人入會,但事后不少人卻發現這竟是一個騙局,往往會員積累到一定程度時,老板就會突然“蒸發”。
據報道,今年4月,上海也有一家廣告點擊網突然關閉,站長卷款上千萬元失蹤。
專家認為:網上入會收錢動機不純
華中科技大學電子商務中心副主任馬輝民介紹:我國雖然沒有相關法律法規來約束網賺這一新型行業,但網民使用點擊軟件點擊廣告、廣告公司支付報酬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種偽點擊率,不符合網絡道德,以前也曾有一些知名網站遭到處罰。參加這種免費網賺,網民的風險頂多是得不到點擊報酬,還不至受到金錢損失。
但令人擔憂的是,如今很多網賺異化成收費網站,像“真凡人”所說的要交8000元才能參加的網站,很可能就是騙局,因為讓網民交錢才能點擊廣告的做法,理由不成立,收錢動機不純。按照游戲規則,也許最先參加的網民確實賺到了錢,一旦網站吸納了足夠的會員后,老板關閉網站卷款而逃,最終受害的還是絕大多數的網民。
馬輝民建議,對于網賺這一新事物,網監部門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其次,國家從立法上也應該跟上,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或通過行業協會,加強這一新型行業的管理和約束。
對網賺的監管亟待加強
湖北謙順律師事務所陳新明律師認為,一些“網賺”通過拉人頭、發展下線會員的方式來獲得收益,已經是涉嫌傳銷了。
現實中傳銷早已被明令取締,但為何一些涉嫌傳銷的行為就能打著“網賺”的旗號愈演愈烈呢?陳律師說:“目前我國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界定‘網賺’這種新興的勞動方式,由于證據難以掌握,有關部門監管起來確實很難,這也就給了傳銷可乘之機。”他希望有關部門能注意到“網賺”這個新行業,盡早采取措施加大監管力度,避免傳銷型“網賺”給網民造成損失。
武漢市工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局還未辦理過網絡傳銷的案件。但據記者了解,從外地查處的相關案件來看,新興的網絡傳銷比傳統形式的傳銷危害更大。普通傳銷基本發生在親友之間,而網絡傳銷的跨地域性特別強,比傳統意義上的傳銷更具欺騙性和隱蔽性。
工商部門提醒廣大市民,不要輕信互聯網上的“網賺神話”,要知道,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要學會科學分析,多向管理部門咨詢核實,對網上貼出的營業執照,最好通過工商部門辨別真偽。當遇到網絡欺詐活動,要及時到主管部門舉報。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