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普通冰箱賣1.75萬---傳銷典型案例解析
發布: 2008-03-27 12:51:44 作者: 賈瑞君 張子揚 來源: 大眾日報

3月26日上午,在全省打擊傳銷工作表彰會上,省工商局、省公安廳聯合通報了我省近幾年來打擊傳銷十大典型案例。在這些案例的背后,人們看到了傳銷者的瘋狂和傳銷活動給社會帶來的巨大危害。
參與者的“入門費”買了些什么?
一部市場價3500元的手機能賣到3.5萬元,一臺市場上兩千元左右的冰箱能賣到1.75萬元,這種現實生活中看似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卻在傳銷活動中真實地上演著。
一臺普通冰箱怎么就賣了1.75萬元?2006年4月至11月期間,山東誼丞麟醫用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從“消費者”、“業務員”到“市場督導”的六級金字塔式營銷網絡,每個層級隨著發展“下線”數量的增加自動升級,并從新成員認購資金中獲得提成。
誼丞麟公司規定,參與者必須認購最低1350元1單的產品即“入門費”后,才能成為公司的“消費者”;取得所謂消費者資格后,通過介紹他人購買1個消費單獲得業務員資格。業務員每介紹一個“消費者”可分24次獲得480元招商獎勵,發展“消費者”越多獲得的獎勵越多。而要想成為該傳銷網絡虛擬站中的“專賣店店長”,只要一次性購買該公司20個消費單就可以,也就是只要花2.7萬元就可以當上“店長”。一旦成為“店長”,每發展一個“消費者”,店長就可以獲得60-80元的補貼。處于金字塔頂端的“市場開發經理”和“市場督導”獲得的提成則更多。
“消費者”認購的1350元的1單產品都是什么呢?其實不過是一些價值不過百元的所謂護心貼、按摩器、健身酒等湊成的“大禮包”。隨著網絡傳銷組織的迅速膨脹,該公司無法滿足供應,便從商店購買了彩電、冰箱、空調、手機等產品,以高于市場價10倍以上的價格推銷給參與者。短短半年時間,該公司涉及的傳銷款高達2.4億元,發展“專賣店”1000多個,非法所得900余萬元。
互聯網成傳銷新工具
近年來,隨著社會各界對傳銷打擊的力度越來越大,傳銷組織不得不采取更為隱蔽的方式進行非法活動。利用互聯網組織傳銷成為這兩年傳銷活動的特點之一。這種傳銷活動明顯呈現出發展速度快、參與人數多、涉案金額高等特點。
2007年3月,濟南市工商局市中分局接到群眾舉報:有人利用互聯網進行傳銷。工商機關根據線索對濟南益美康誠經貿有限公司進行調查。經過調查發現,該公司自2006年11月份開始,設立了www.emkc.com.cn網站,制定了銷售計劃。參與人最低交納660元購買一份阿膠糕、阿膠棗,方可取得介紹他人加入的資格,并形成上下線關系。截至被查處時,該公司共發展參與人1689人,銷售商品23909單,涉及資金1441.86萬元。
提供培訓場所也違法
傳銷組織進行違法活動,一般都需要一定的場所。而狡猾的頭目則往往打著正當用途的幌子租賃一些民房或其他建筑物。按照《禁止傳銷條例》規定,為傳銷行為提供經營場所、培訓場所、貨源、保管、倉儲等條件的,都屬違法行為。
2007年1月9日,高唐縣工商局聯合公安機關在某商城北四樓4049房間內查獲一傳銷組織,當場抓獲傳銷人員55名。經查,系某產業開發有限公司高唐分公司于2006年12月14日將自己所有的4049房間租賃給王某使用,租期3個月,租金1162元已由當事人財務部門收取。而后,王某組織人員以銷售“嬌妃”化妝品為名進行傳銷活動,并在4049房間授課。工商機關依據《禁止傳銷條例》的規定,對該產業開發有限公司高唐分公司作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1162元,并處罰款15萬元的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