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破獲江西最大網絡傳銷案
發(fā)布: 2008-03-05 16:00:31 作者: 洪向峰 廖世杰 來源: 大江網-新法制報

近百人深陷“瑞士共同基金”騙局,涉案金額達500余萬,3名嫌犯將被公訴
2月15日,撫州警方正式將“瑞士共同基金”案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這起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傳銷活動的非法經營案終于告破,涉案非法經營額高達500多萬元,為目前江西破獲的最大一起網絡傳銷案。據悉,網絡傳銷“瑞士共同基金”還是目前國內已知的涉案人員最多、金額最大的網絡傳銷案件。
□案情:高額回報“釣”走40萬元
2007年年初,撫州市民湯某經人介紹接觸到名為“瑞士共同基金”的投資基金。對方告訴湯某,該“基金”的基礎投資額為8000元人民幣一單,購買后有連續(xù)15個月的回報,前3個月每月的回報額為投資額的10%,后每3個月增加5%的回報。
湯某將自己的積蓄及借來的錢共40多萬元巨資,投入到“瑞士共同基金”組織者曾某和陳某指定的賬戶上,由其操縱,并同意由他們將回報額直接存到自己的賬戶里。剛開始,湯某都能按時收到對方匯來的回報款。嘗到甜頭的湯某,便將所得的回報款又全部投入到“基金”里。
2007年8月18日,又到了該收到回報款的時候,湯某吃驚地發(fā)現(xiàn)“瑞士共同基金”網站突然關閉了。曾某和陳某以該網站關閉無法支付投資者款項為由,拒絕支付回報款,并說網站關閉是由于受颶風的影響和網絡黑客的干擾,以及投資容量太大需擴大容量等原因,要等到8月26日才會正常運行。
但8月26日后,“瑞士共同基金”網站還未開通。曾某和陳某繼續(xù)找理由搪塞湯某。
其實在當時,國內一些媒體已曝光了“瑞士共同基金”的種種可疑之處,但曾某和陳某叫湯某這些投資者不要聽信那些負面報道。同時,他們還威脅投資者不準報案。
等到9月15日,湯某等受害者再次找到曾某和陳某理論時,沒有想到曾某和陳某坦然告訴他們,這就是傳銷,如果他們報案被警察查到的話,所有款項都將全部被沒收。
□偵查:近百人被騙涉案金額500余萬
2007年9月17日,撫州市民湯某向撫州市公安局報案,“瑞士共同基金”案引起了撫州市警方的高度重視。
警方初步查明,投資者將錢交給曾某和陳某,或將錢打到兩人指定的銀行賬號后,介紹人可以從其發(fā)展的下線身上獲得下線投資額10%的獎勵和每月的分紅獎10%,如果每月發(fā)展下線超過10個單,可以得到獎勵8000元。辦案民警認為,這具有明顯的傳銷特點。
警方了解到,2006年12月底,宜黃籍廣東人許某找到在撫州市區(qū)開店的曾某,向他宣傳購買“瑞士共同基金”的買賣。曾某隨后又找到朋友陳某在撫州開始組織發(fā)展下線,先后有近百人被騙,涉案金額達500余萬元,其中涉案資金大部分都被匯到了外省的上線賬戶里。
8000元本金30個月后變成40萬元?
另外,警方還查明,“瑞士共同基金”的投資,實行網絡注冊、匯款的方式,每個投資者最低基礎投資額為1000美元(折合人民幣8000元),注冊費30美元。一個投資周期為15個月,每日平均收益率為1%,每20個交易日將為投資者帶來1%×20=20%的收益率。
投資者的本金每30天就會作為利潤的一部分返還給投資者。每30天支付一次,總共支付15次,1、2、3月每月給10%,4、5、6月每月給15%,7、8、9月每月給20%,10、11、12月每月給25%,13、14、15月每月給30%,15個月后共有300%的收益。
一次投資從100美元到10萬美元,一個賬戶可以無限次重復投資,只要賬戶有100美元的整倍數,就可以滾動投資得到收益。若全部獲利循環(huán)投資,經過兩個投資周期30個月后,8000元本金將變成40萬元。
種種豐厚“回報”驅動之下,加上介紹者都是熟人,投資者都不相信自己會被欺騙,因此使得許多人都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
但30個月后,無論是兌換基金還是獲取返利,都須由上線操作。
□抓捕:三嫌犯將被提起公訴
2007年10月,當警方將依法對涉案人員進行抓捕時,嫌犯曾某和陳某已聞風而逃。
但警方很快就獲知,曾某和陳某的上線許某出現(xiàn)在宜黃縣的親戚家。辦案民警立即前往宜黃縣對許某實施抓捕,在民警抓捕許某時,警覺的許某聽到有人敲門后,曾迅速將記錄有傳銷活動相關內容的筆記本電腦藏到洗衣機里,而這一切并沒逃過民警敏銳的眼光。
2007年11月11日,民警發(fā)現(xiàn)陳某通過電話遙控指揮別人幫忙搬家。通過這個線索,民警很快找到了陳某的藏身地,抓獲出逃近兩個月的陳某。
另一名嫌犯曾某,也于今年1月16日被民警在南昌抓獲。至此,3名主要嫌犯全部落網。經審訊,3名嫌犯均對自己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2月15日,撫州市警方正式將“瑞士共同基金”案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由于涉案資金都流到了外地,至今無法追回,目前撫州警方正加緊對該傳銷組織的外省上線的追捕和涉案資金的追繳。
□鏈接:全國17萬人卷入“瑞士共同基金”騙局
早在2007年,山東省泰安執(zhí)法部門在調查“瑞士共同基金”時就發(fā)現(xiàn),該基金并未在中國證監(jiān)會登記備案,也沒有在民政部或中國人民銀行登記注冊,這意味著“瑞士共同基金”根本不具備在中國公開募集的資格,是屬于非法的地下黑基金。被山東工商部門認定為網絡傳銷。
據悉,全國已有17萬余人參與此基金活動,涉案金額13.6億元。這是目前國內已知的涉案人員、金額均為最大的網絡傳銷案件。
□文/洪向峰、記者廖世杰
后續(xù):
近日,記者先后接到來自南昌、九江、宜春等地10余名讀者的電話,他們稱看到本報的報道后,才知道自己購買的“瑞士共同基金”屬于網絡傳銷。
記者了解到,在這些受害者中,少者購買了1萬元,多者購買了100萬元的“瑞士共同基金”。在記者建議下,這些受害者均已準備向當地公安部門報案。一名正式受理此案的民警告訴記者,由于此案牽涉人員眾多、數額太大,已由省、市公安經偵部門統(tǒng)一偵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