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傳銷組織如何洗腦
發布: 2009-07-20 17:32:42 作者: 馬喜生 來源: 南方日報

傳銷組織“完美理論”的錯誤基礎是整個暴利的來源全部依賴于低級成員騙人的基礎上,為了實現暴利,成員不得不喪失良知不斷地騙人……似乎在創造著財富,但到頭來一切都是空的。一個完美的經濟系統可以進行不斷的循環,但傳銷一旦沒人可騙,也就走到了盡頭。
結果就是賺了錢的輕松走脫,留下那些底層的受害者。這是法律所不能容忍的,也是公安機關一直以來在打擊的。
本報3月30日以《“魔窟”驚魂20天》為題報道了傳銷受害者古榮的經歷,引起讀者廣泛議論。那些傳銷的“主任”和“老師”究竟是用一種怎樣的手法將原本善良的人騙得良心泯滅,成為他們謀取暴利的工具?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再次對受害者古榮進行了跟蹤采訪。
昨日,古榮給記者發來整理好的傳銷組織“老師”每天對他洗腦的演講。古榮告訴記者,呆在傳銷組織的20天里,不斷地有“老師”和“主任”要求他把演講內容背誦下來,還要當著老成員的面,給所有人作一次演講。
演講內容多達6600多字,記者從中選取傳銷組織的“五級三晉制”、“財富分配”、“傳銷計劃”、“收入誘惑”、和“煽情報恩”5部分,讀者可以從中看出傳銷組織極力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永遠能激勵業務員拼殺的組織。不過,這真的是可以實現的嗎?
■傳銷教程實錄
級別遞進:五級三晉制
“網絡銷售有獨特的人事制度,我們行業使用的是當今連鎖行業中較為先進的級差制,即五級三晉制,它是把所有業務員按銷售產品的累計份數來劃分為五個級別,分別是:E、D、C、B、A。其中E級是最初級,A級是最高級。
具體劃分標準是這樣的,當你和你的銷售體系銷售產品累計達到1—2份時,你就是我們行業中的一名E級業務員;3—9份時,D級業務員;10—64份時,C級業務員,我們尊稱為‘C級主任’,那么我們恭喜你,從此,走上了管理階層;65—392份時,B級業務員,尊稱為‘B級經理’;393份以上時,就是我們體系中的一名最高級業務員,我們尊稱為‘A級總裁’。在這里我不妨向大家透露一點,作為我們行業中的一名最高級業務員A級業務員,他們的月收入不低于6位數。”
財富分配:逐級剝削下家
“我們體系有一個先進的獎金分配制度。具體是這樣的:我們產品的申購費用是3800元,按照100%的比例劃分為45%和55%,45%是作為我們體系合作方公司生產產品的成本和微薄利潤返還給合作方公司(事實上,據記者了解,該傳銷組織并無產品),55%又劃分為3%和52%。3%作為A級業務員的月效益分紅,而52%(1976元)又以兩大獎金的形式返還給各級業務員手中。
這兩個獎金分別是:直接提成和間接提成。直接提成,顧名思意,就是你直接銷售一份產品所獲得的提成,它劃分標準是這樣的:E級570元;D級760元;C級1140元;B級1596元;A級1976元。
間接提成,就是你體系下的業務員每銷售一份產品你所獲得的提成,所以作為我們體系中的一名E級業務員是沒有間接提成可拿的。大家不妨想一下,作為一名A級業務員,他的體系之下至少有393人為其銷售產品,而且還有隔月倍增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他的體系之下的人數可能倍增到七八百人,甚至上千人,而每銷售一份產品它都可以獲得間接提成,那將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字,二三十萬元呢。”
傳銷計劃:三年定能成為A級
“前提是每人每月銷售一份產品(其實就是發展一個下家),第一個月你銷售一份產品加上你自己銷售的那份產品就是二份產品,第二個月,你自己銷售一份產品,你的業務員也銷售一份產品,你累計就銷售4份產品。依此類推,當達到第九個月,你就會驚奇地發現你的體系之下至少有512份,遠遠超過了393份這個數字。
也許有的朋友認為自己比較內向,交際面比較窄,一個月銷售一份產品有些困難,那不妨退后一步,兩個月銷售一份產品,那無非就是2×9=18個月,即一年半時間,你就可以達到A級獲得成功。”
收入誘惑:A級月入可達15萬
“C級業務員,他的體系之下至少有10人為其銷售產品,每銷售一份產品就有380元的間接提成,我們取一個保守數字,3人為其銷售產品,3×380就是1140元,除去其他相關費用,他的月收入不會低于1000元。
B級業務員,他的體系之下至少有65人在為其銷售產品,B級的間接提成是456元,我們取一個保守數字30人為其銷售產品,30×456就是13680元。
A級業務員,他的體系之下至少有393人在為其銷售產品,而且還有隔月倍增階段,在這個階段他的體系之下的人數可能倍增至七八百甚至上千人,我們取一個保守數字400人為其銷售產品,A級間接提成是380元,400×380就是152000元。A級業務員有3%的月效益分紅,據成功人士透露,這3%的月效益分紅不會低于7萬元,15200+70000=222000元,除去他的個人所得稅及其他相關費用,他的月收入不會低于150000元。”
煽情報恩:賺錢報答雙親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為我們付出那么多,而我們給予的那么少。人生天地間,父母本為源。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讓我們的父母安度晚年呢?我們也許可以再等二三十年獲得成功,而我們的父母呢?人生苦短,世事難料,若真出現‘子欲養而親不在’,這將是怎樣的愧疚和深深的遺憾。
我們不應留戀過去,過去的不再來,我們要把握現在,努力向前邂逅神奇的未來,一切對我們來說‘有志者,事竟成’,事在人為,人定勝天,沒有痛苦就沒有歡樂,沒有奮斗就沒有勝利。‘青春一起不復還,良機一縱永無成’,我們應該善待自己,珍惜機會,奮力拼搏,相信我們一定會成功。”
■專家釋疑
傳銷組織利用心理學攻心
那么傳銷組織這一套“理論”能站住腳嗎?從事傳銷行業真的能發家致富嗎?記者就此采訪了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心理專職教師郝東。郝東對傳銷組織的心理催眠頗有研究,并且個人親身體驗過保險行業和類傳銷行業的演講現場。
郝東說,傳銷組織的演講內容實際上一種“階段性催眠”,成員每天聽取演講,情緒一天天被調動起來,情緒一旦高昂起來后,懷疑傳銷違法的理性就會下降。
傳銷組織日復一日讓“老師”來演講相同內容,其實是一種“群體暗示”,每一位“老師”講述個人的成功經驗,暗示新成員只要依樣畫葫蘆,自己也能成功。再加上新成員與外界隔絕,“群體暗示”的作用非常大。
傳銷成員被騙入組織后,“成長”為新的成員,他們接著騙人,因為社會的誠信底線已墮落,良知變得太弱小,阻撓不了“騙人是合法”的想法。
郝東說,煽情內容和心理控制手段在心理學上叫做心理控制,是一門科學,有的教師按照人的心理學規律,用于學校教育,能收到很好的成效。但是,有的人卻用于精神控制,像傳銷組織,結果就造成許多社會危害。
一位專家為記者講解:傳銷組織“完美理論”的錯誤基礎是,整個暴利的來源全部依賴于E級成員騙人的基礎上,或者為了實現暴利,成員不得不喪失良知不斷地騙人……似乎在創造著財富,但到頭來一切都是空的。一個完美的經濟系統可以進行不斷的循環,但傳銷一旦沒人可騙,也就走到了盡頭。結果就是賺了錢的輕松走脫,留下那些底層的受害者。這是法律所不能容忍的,也是公安機關一直以來在打擊的。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