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仟年的腳步帶來了“80后”的新時代,這群曾經被擔憂、被批判,所謂“垮掉的一代”經受住了時代更迭的考驗,那不羈的性格、無畏的膽識、創新的思維正引領著整個社會的風云變幻。
在商界,國內最流行的網絡社區軟件Discuz!的創始人戴志康、國內第三大中文IT專業網站PCPOP.com的首席執行官李想等等,都是“80后”最為杰出的代表,他們過億的身家都無不讓人驚喜“80后”的崛起。而在直銷這個伴隨新仟年到來的行業里,同樣大浪淘金、英雄輩出。年僅26歲卻早已在直銷打拼近10載的林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從16歲初次接觸直銷開始,他就已經注定將在這個行業內掀起一段“80后”的直銷傳奇。
敢為:18歲的100萬
因為林征的母親李保勤在業界成名已久,所以從16歲開始林征就開始深入接觸直銷并且打心底認同了這種營銷方式,這種“讓人有能力改變生活狀態的事業”使得他在整個高中都在為直銷“開竅”。畢業之時,文化課不出眾的林征以全江蘇第二的藝考成績而被南京藝術學院破格錄取,然而看起來前途遠大的學藝之路卻遠遠比不上他心中對直銷事業的熱情。就在林征年滿18歲的時候,他立即注冊成為了一名最年輕的直銷員,可想而之,其花在直銷上的精力必然遠遠超過求學,整個大學時光在他口中就叫“四分之三的直銷兼職”。
當同齡人還在為自立甚至獨立煞費苦心的時候,林征所思考的早已不是這些,怎么讓自己的直銷事業百尺竿頭才是他最為關心的事情。對于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當年18歲的林征有著老道的思考:“如果沒有別出心裁的的市場策略,年齡就會成為劣勢,是沒有機會同直銷前輩們競爭的”。此外,林征從媽媽李保勤那里了解到,如果將老一輩直銷人原始的市場策略運用于自己的現狀也是不適合的,所以走出一條區別于傳統的直銷之路才是彌補短板的關鍵所在。
年輕或許代表資歷尚淺,但年輕也更是創新、沖勁的代名詞。1999年,為了順利完成資本、人力資源的原始積累,林征沒有選擇拋頭露面、主動出擊,而是首先注冊了一家銷售公司,以一種老板的姿態招聘人員,并且利用傳統領域的產品銷售順利完成了從業人員的前期培訓。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公司人員漸漸發現這位年輕的小老板不僅有著成功人士的潛質,更可貴的是擁有仗義的豪爽性格——“值得跟隨”。隨后,林征順利移植公司人員組建了第一支市場團隊,開始著手經營某家直銷公司的保健品。因為事業平臺和市場策略的正確選擇加上團隊人員出色的業務素質,林征第一次出手可謂收獲頗豐,整個18歲一年便獲益百萬。
初出茅廬的第一桶金讓林征堅信“年輕不是成功的障礙”,只要能夠另辟蹊徑,一定可以讓人刮目相看。2002年是林征正式進入直銷的第3個年頭,這年年底他發現一直沿用著的招聘辦法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跟風已然失去了價值,而另外開辟一條覆蓋廣、花費低的新途徑在當時就顯得十分緊迫。也正是在這種情勢下,電視激發了林征一個奇思妙想——尋求電視臺合作。當時,許多電視臺推出了掛角廣告這種宣傳方式,而這種方式正好符合林征的要求,通過電視節目右下角的小廣告不僅達到了覆蓋廣泛的目的,而且價格低廉。這種方式如今看來也已經很普遍,但是在當時還是十分新鮮。電視臺的宣傳力度、權威性讓林征的團隊建設迎來了又一次井噴的時期。同時,團隊的壯大、市場的擴張也不得不讓林征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蛻變,此時的他已經不可能依靠敢為的沖勁去獲得更大的成功了,思維格局、理性品質給林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善為:10萬團隊的主心骨
烏爾曼曾經說過:“年輕,意味著甘愿放棄溫馨浪漫的愛情去闖蕩生活,意味著超越羞澀、怯懦和欲望的膽識與氣質。”的確,林征一步步的成長過程蘊含了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從敢為到責任的蛻變,個人品質和能力也隨著直銷事業的蓬勃發展而蒸蒸日上。
2002年,林征返校途中認識了現在的妻子,同鄉、同校、同屆的他們有著許多共同語言,在兩人正式交往之后,也正是妻子的循循善誘才讓林征火爆的脾氣有所收斂。“之所以現在能夠變得沉穩,妻子居功至偉”,林征如今對妻子感激不已,特別是當兩人在2006年喜結連理之后,一種肩負整個家庭的責任感讓林征不再恣意妄為,多了幾分思考、多了幾分理性。
在走出校園之后,林征全身心投入直銷。為了開發市場,林征曾經僅僅依靠一張站票、一床被單、一套會議上才穿的西裝走遍了大江南北。那時候的他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睡覺、吃飯,而就是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讓林征的身體幾乎垮掉,這也難怪不了個中解緣由的人見到林征的第一印象就是——“瘦”。林征說:“初期建設團隊除了付出還是付出,不努力就不可能擁有高素質的團隊,然而,在團隊建設的后期,光靠努力就顯得捉襟見肘了。”的確,當團隊建設初具規模,領導人的品質和能力就是團結伙伴的關鍵所在。
2003年初,林征的團隊已然達到了10萬之眾,如果說之前的成就是命運給予林征的一次饋贈,那么現在就是真正考驗他的時候了——如此龐大的團隊規模也真正讓林征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憑著對團隊的責任,林征總是對市場一線的事情親歷親為,對伙伴要求的事情也絕不推辭——“如果團隊成員不能體現出個人價值,這首先就是領導人的問題”。05年年底在浙江臨安,林征身體嚴重透支,幾次昏闕在講臺之上。也正是因為這種搏命的精神,在05、06年略顯頹勢的中國直銷界,盡管經歷了公司變更等等波折,但是林征的團隊出奇地完整,并沒有損失多少精兵強將。林征介紹說:“無論在哪家公司,我都是年齡最小、業績最好的成功人士。而伙伴認可我的人品和能力、認為我值得跟隨,這才是我取得這些成就最重要的原因。”
擁有出眾人品的同時,林征也在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戰略水平。從涉入直銷開始,林征和媽媽李保勤在行事風格上大相徑庭,所以一直以來都是各自經營各自的團隊和市場,不過從媽媽李保勤那里林征還是收獲了很多,這也許是他與別人相比唯一的捷徑所在。在李保勤的引導下,林征接觸的大多是成功人士,這使得林征的觀念和眼光更為成熟,并且他同各個公司的近百位高管都有過深入交流,在管理、思維上可謂是趨于化境。林征說:“雖然我在行業內算是最年輕的一輩,也可能讓人覺得我經歷有限,但是幾乎所有人在與我交流之后都會發生改觀。”
在06年9月、10月,林征兩次同媽媽李保勤一道考察了當年的“綠谷生命”,并且深刻考慮了是不是要重新選擇、如何定位自己這些問題,最終下定決心加盟綠谷,并且計劃在這一個平臺上真正檢驗一下自己的成色——一定把綠谷做大。此后,林征依舊和媽媽李保勤分開開拓市場,而在團隊培訓教育和團隊管理上由林征一人獨攬,從此“業界最默契的母子搭檔”這個贊譽便盛傳開來。不出6個月,林征便做到了綠谷最高級別全國總代理,并同家族一起先后獲得了4輛豪華轎車的獎勵。特別是2007年12月4日,在澳門舉行的第四屆華人直銷大會上,林征和媽媽李保勤分別被評為“2007年度亞太區50位杰出經銷商”,手上那塊沉甸甸的榮譽匾牌就是對林征“善為”的最好見證。
作為:創造三生新奇跡
然而,正是林征在綠谷風生水起的時候,他的直銷生涯再起波瀾。2008年10月,綠谷生命和寧波三生在沒有任何先兆的情況下展開戰略合作,旗下經銷商全部轉移到三生公司。林征一直都在戰略上有著出色的預判能力,但這次的變故他怎么也沒有預料到。突然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面臨許多困難,但處于風口浪尖的林征還是選擇融入。而做為三生公司來講,這次的戰略整合也有著非凡的意義,為了展示寧波三生強大的事業平臺以及整合大型團隊方面的能力,三生對原綠谷生命的經銷商有著非常高的期望,也為之提供了充沛的后援支持。
新產品、新制度、新市場,一切從零開始的林征不僅肩負著前所未有的輿論壓力,而且維系著整個家庭的崛起希望。為了讓妻子安心,給媽媽希望,林征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整合過程中的所有酸甜苦辣他都壓在心底,一個月來似乎又讓林征回到了乘坐“綠皮火車”的日子。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融入三生一個月,林征和媽媽李保勤便一起實現了老市場的平穩過渡,并做到了“一鉆石經銷商”。談起2009年的成績,林征自信滿滿:“明年三生的年會上,我一定會以‘二鉆石經銷商’的身份分享我的直銷經歷,我媽媽還有團隊中的伙伴也不會辜負黃金寶董事長和公司高層領導的殷切期望,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黃金五星’、‘一鉆’來共同撐起三生的這一片天”。
如果按照從業經歷來算,無論哪個方面林征都算得上資深,他說直銷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是“越來越輕松的事業”,所以從最開始林征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帥才”。當實現了打市場的初始階段之后,尋找“將才”、管理市場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階段,這在林征的方法論中也叫做“借力使力不費力”。直銷講究個人成就,更追求團隊成功,林征一直覺得近十年來團隊跟隨自己不斷奔波,心中很是愧疚。所以不僅要在行業中實現自我價值,而且更需要讓團隊伙伴都能夠獲得事業上的成功,這是林征心中最遠大的理想。此外,雖然目前林征的影響力、氣質已經不能和一般經銷商同日而語,但他仍認為現階段的號召力有所欠缺,做為團隊的領導人,不僅要做到事業上的領跑者,更要成為團隊的精神支柱,這也是團隊穩定、長期發展的必要。不要忘記,林征目前僅僅只有26歲,“80后”的他已然超出眾多前輩許多,假以時日,他必將在更高的層次上大有作為。
“綠谷全國總代理商”、“亞太區50位杰出領袖之一”、“三生一鉆石經銷商”……誠然,林征是個創造奇跡的人。在和林征分開時,他又向我們透露了一個消息,他現在正在籌備80后直銷人聯盟,希望讓更多有夢想的80后直銷人能夠在行業里少走彎路,實現夢想,他也希望更多有夢想的80后直銷人加盟他們,讓更多的人和他一起來撐起80后的直銷天空。林征為了實現他的宏大目標,他必定會再次創造神話,讓世人見證這到底又會是一段怎樣的傳奇!
|
創新驅動行業發展,打造歲月流轉,希望永存。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事業成功的期待。在此,感謝自己選擇的安發事業,感恩我投身的健康產業,感激我從事了充滿情[更多]
創新驅動行業發展,打造歲月流轉,希望永存。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事業成功的期待。在此,感謝自己選擇的安發事業,感恩我投身的健康產業,感激我從事了充滿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