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周刊 |完美 10年,用影像記錄近八十位善行者,它圖什么?
發布: 2024-12-26 08:07:28 作者: 佚名 來源: 完美

1991年7月,孫浩良和家人來到澳大利亞生活,半年后的一天,他突然發現孩子不會寫漢字了。“因為寫出來的漢字都是缺胳膊少腿的,后來我一想這不成,這孩子把中文給丟了。”從那時起,孫浩良辦了一個周末中文學習班,專門教習中文。這么一傳十十傳百,到第一學期結束時,班里已經有100多個孩子了。
“現在我們在校老師有270多個,星期六、星期天放棄休息時間,到學校來任教。沒有這種責任心,沒有這種奉獻精神,堅持不下來的。(我們)一個最基本的想法,就是不能讓我們的孩子,斷了中華文化的根,這個根是必須要保住的。”孫浩良至今已從事華文教育33年。
孫浩良的故事,是分散在全球各地所有華文教育工作者的縮影,他們一教就是數十年。而他們的故事,這一次跨山越海,抵達北京,在第八屆完美公益影像節現場首次上線,他們的善行也在以一種新的形式重新被看見、被銘記。

“最美善行者”華文教育工作者
用影像發現愛
12月18日,第八屆完美公益影像節在北京舉辦,吸引眾多來自海內外人士參加。孫浩良和來自泰國的張麗貞、巴西的王伊立,因幾十年如一日堅持華文教育,傳播中華文化而被授予“最美善行者”榮譽。

善行共鳴于心,延續始于先被看見。這也是完美公益影像節誕生時就堅持的宗旨,用影像發現和記錄身邊的“最美善行者”,講述普通人的公益故事,打破公益邊界,讓公益影像成為更有效的公益教育和傳播方式,助推公益全民化。
時間倒回到2015年,那一年中國首個互聯網公益日上線,公益事業受到人們更廣泛的關注,而傳統的公益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業內專家認為,公益活動既需要創新的形式以點帶面,與社會中的愛心力量聚力同行,更需要讓參與者在活動里收獲情緒價值,并由此將愛心事業延續。完美公益影像節同年誕生了。
完美(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古潤金在第一屆“用影像發現愛”完美公益影像節現場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影像的方式,用鏡頭發現愛、分享愛、傳承愛,吸引并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并可以從中得到感動和反思,讓每個人都成為公益的記錄者和傳播者。”

完美(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古潤金
完美公益影像節采用光影記錄的形式作為主要信息支撐,以公益明星現場講述“最美善行者”故事的環節來帶動整個影像節過程,從而在推行公益事業的同時,更好地發揮新媒體的傳播效應。因此可以看到,在完美公益影像節的舞臺上,除央視節目主持人朱迅外,濮存昕、周軼君、丁真、鄧亞萍、秦昊、劉敏濤、韓雪、胡可、郁可唯等諸多公益名人在活動現場,傾情講述來自社會各個角落的微光善行。

第四屆完美公益影像節十組“最美善行者”合影
比如為完成老同學、“環保衛士”索南達杰(《可可西里》電影原型)遺愿,70歲的藏族高山病醫生寒梅依然奔走在長江源頭,為保護長江源的生態環境盡心盡力。別人勸她在家好好休息,她說:“只要有需要,只要自己走得動,會一直干下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是一種幸福。”
還有拯救生命無數的功勛英雄組合王先廷和搜救犬“黑貂”;10歲扛起家庭重擔,背著殘疾姐姐去上學的“最美孝心少年”王澤盼;拄拐送餐,41秒上7樓的單腿外賣小哥王健生……從2015年至2024年,完美影像節走到第十年,舉辦八屆,近八十位“最美善行者”,無數充滿愛意的公益善舉,都被攝像機鏡頭一一捕捉,串聯成一個又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也讓這些充滿仁愛的靈魂感動更多人。
慈善事業就像一場接力賽跑,要有人接棒,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如今,完美公益影像節已經成為完美公司傳播公益的重要平臺,成為國內有較大影響的發現愛、傳遞愛、分享愛的盛會。正如古潤金所言:“我們希望搭建一個平凡人的舞臺,讓更多公益人被看見,讓他們的故事和精神,得到推廣和發揚。同時,通過這個平臺,來匯聚、團結更多公益人,讓公益舞臺越來越大,讓公益事業越做越好。”
“完美式”公益底色
今年,完美公益影像節這一“完美式”公益IP迎來升級,首次打造“國際特別版”,以“寫給世界的詩”為主題,將尋善的目光擴大到更遼闊的世界版圖,聚焦在世界各地積極傳播中華文化、促進中外友好交流的善行者典范。

“最美善行者”倪夏蓮(左二)
因此,不僅以孫浩良、張麗貞、王伊立為代表的華文教育工作者的故事被紀錄和看見,還有61歲依然奮戰在賽場的乒乓球世界冠軍倪夏蓮,現場她再次講起今年夏天在巴黎為國乒充當混雙陪練的故事,開心與驕傲之情溢于言表。在海外,倪夏蓮有其自身的強大影響力,她也用她的堅持和努力,為其在海外樹立了榜樣,也為乒乓球這項運動注入新的活力。“我是中國隊培養出來的,有一顆中國的心。”她說。

“最美善行者”邱錦仙(中)
古書畫修復師邱錦仙30多年來駐守英國,用精湛的古書畫修復技術和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尊重,讓數百幅珍貴中國古畫重獲新生,也讓更多人有機會欣賞到中國古書畫的魅力。她說:“我已經73歲了,希望在我有生之年,盡己所能多搶救一些。”這是流落在外的中國文物,她希望這些文物有一天能回家,但回家的前提是它還在。
影像節還讓大眾認識了第一個深入非洲野外開創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的中國漢子星巴,他用14年堅持野保的實際行動證明,中國人同樣能做專業的野保工作,也能為世界做更大的貢獻;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制式遠洋醫院船“和平方舟”,自2008年入列以來,以“和諧使命”任務為主要載體,多次遠赴海外開展人道主義醫療服務,用仁愛之心架起中國與世界的友誼之橋;還有將一生奉獻給華僑文物保護的新加坡華人陳來華,84歲的他講起對故土的眷戀現場潸然淚下;78歲的張云鵬十幾年如一日挖掘整理傳播南僑機工英雄事跡,從而讓大眾重新知曉南僑機工及后代的故事;“中巴青年同心圓小家”公益救助站的仇序、馬斌及其團隊,常年在巴基斯坦孤兒院幫扶,開展中文教育,為大病患兒和孤兒提供住宿和醫療救助……

“最美善行者”和平方舟

“最美善行者”星巴(中)
他們是散布在世界各個角落里的善行者,用各自的方式在不同領域發光發亮,通過善行慢慢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而這也恰是古潤金和完美公司融入血脈里的底色。
1994年,作為馬來西亞第三代華裔的古潤金,懷揣對故土的深切懷念與熱切向往,與事業伙伴在廣東省中山市創辦完美公司。雖然回國創業并非一帆風順,但古潤金不止一次提到,在多方幫助下,克服種種困難,完美公司也從一家默默無聞的小公司,成長為一家業務范圍覆蓋健康食品、小型廚具、化妝品、保潔用品及個人護理品等大眾消費品,從事大健康科技產業的現代化企業。
也正是這種被關注和全力支持的溫暖,讓他深刻體會到作為僑商的責任感。就在公司剛成立,還沒有盈利時,完美公司就向中山市的博愛醫院捐贈10萬元善款,如今扎根中國30年,完美公司已經形成捐建希望小學暨發起希望教師工程、推廣母親水窖、倡導無償獻血、參與慈善萬人行、支持華文教育、推動禁毒事業等公益體系項目。

第八屆完美公益影像節現場,“益Young完美”健康薈生活公益計劃正式啟動,
助力全民健康意識提升
助力全民健康意識提升
“作為華僑同胞有機緣找尋到自己的文化根脈,既是祖先家族給予的使命擔當,也是人生修行的必經歷程。”古潤金立志要在中國做一家有良知、負責任、敢擔當的企業。根在哪里,信心就在哪里,一切經營與建設就會有所堅守,一切公益與慈善就會更有力量。而這,正是完美公司立志做百年企業不變的根基,也是“完美式”公益始終不變的底色。
僑心善行,愛達世界
如果說完美公益影像節是完美公司用影像記錄和傳播公益力量,用創新推動公益事業發展的特色實踐,那華文教育,則是完美公益事業中另一顆閃亮的“明珠”,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作出積極貢獻。
有數據統計,目前全球有6000多萬華僑華人,居住在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為了滿足當地華僑華人中文學習的需求,一批批華文教育工作者積極投身于華文教育事業,他們始終秉持“不能忘了自己的根”的理念,推廣華文教育,傳播中華文化。
這與古潤金和完美公司“公益中華 四海同心”的公益理念精準契合。古潤金曾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強調,自己就是依靠在華文學校讀書成長,才有了回到故鄉創業的底氣和資本。因此作為華文教育的受益者,他堅定認為,“華文教育對于華僑華人在海外傳承中華語言文化、促進中外民心相通以及文明交流互鑒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更可持續推動華文教育事業,完美公司自2011年起向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捐資,用以發展海內外華文教育。在古潤金帶領下,完美公司不僅推動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事業和華文學校建設,還開展實施“華文教育名師巡講團”“海外華文教師培訓班”“華文教師完美遠程培訓”等多個項目,助力華文教育在海外的發展。
同時,完美公司抓住“一帶一路”契機,搭建橋梁,資助“中國文化行(文化營)”“馬來西亞華教精英中國完美行”等項目,在暨南大學發起成立“古潤金絲路基金”等,讓新生一代有機會在中國游學、讀書,親身感受今時今日中國的快速發展,積極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
如今,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在全球有一萬多所華文學校,數百萬華裔在讀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一粒種子,在未來將帶著愛意與善意將中華文化的種子撒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三十年如一日,完美公司堅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將公益融入企業文化建設和企業發展戰略中,積極肩負起企業社會責任。不止于以物質捐贈為社會貢獻力量,以影像魅力讓公益精神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堅守初心。
“今天的中國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強大,華人和華文在世界各國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完美公司不遺余力支持華文教育在海內外華人社會中的繼承與傳播。未來,完美公司將繼續創新公益模式,影響和帶動更多人融入公益,共同書寫慈善新篇,實現公益夢想。”古潤金說。
上一篇:完美公司入選每經綠色低碳年度優秀案例 下一篇: 完美公司出席健康中國 · 營養健康食品大會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