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世界讀書日 養生宜讀書 讀書益養生
發布: 2024-04-23 10:14:38 作者: 佚名 來源: 和治友德


今天是第29個世界讀書日。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每年的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其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人們。每年的這一天,世界一百多個國家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慶祝和圖書宣傳活動。

閱讀改變人生。因為有知識,我們才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畏浮云遮望眼;因為有智慧,我們才能懂得如何對抗不確定性,在風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慮。可以說,閱讀培育的是豐盈充實的靈魂世界,是氣象萬千的精神品格。

讀書與養生的關系極其密切。經常受到書香的熏陶,不僅能使人們的頭腦變得聰明睿智,而且能使人們的體魄變得更加健壯,學習健康養生知識也有利于健康長壽。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古籍中關于養生的經典名言。
飲/食/養/生
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素問·藏氣法時論》
勿極饑而食,食不過飽;勿極渴而飲,飲不過多。但使腹不空虛,則沖和之氣,淪浹肌髓。——《老老恒言》
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血氣。若能用食平,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千金要方·食治篇》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論語·鄉黨》
肉雖多,不使勝食氣。——《論語·鄉黨》
若貪爽口而忘避忌,則疾病潛生。——《飲膳正要》

行/為/養/生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素問·上古天真論》
衣服厚薄,欲得隨時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時不可極厚。——《養生要錄》
早起不在雞鳴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太平御覽》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呂氏春秋》
琴醫心,花醫肝,香醫脾,石醫腎,泉醫肺,劍醫膽。——《幽夢續影》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在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

心/理/養/生
精、氣、神,養生家謂之三寶。——《理虛元鑒·心腎論》
仁人之所以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靜,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春秋繁露》
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損智,多事則形疲。——《養生要集》

戒暴怒以養其性,少思慮以養其神,省言語以養其氣,絕私念以養其心。——《續附·養生要訣》
夫精神志意者,靜而日充者壯,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
讀書悅心,山林逸興,可以延年。——《壽世保元》
===好書推薦===
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于智敏教授和天津和治友德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韓金明先生聯袂主編的健康養生指導書籍——《養生理論應用樞要》,可謂是當代養生理論的奠基之作。

《養生理論應用樞要》一書通過對相關養生理論與實踐進行研究梳理,總結提煉,分析歸納,綜合概括,使其在指導思想、基本理論以及實用技術方法上逐步趨于完善和提高,進而構建了以德友治和為養生四大支柱,以心理養生、行為養生、飲食養生為三大原則,以通、調、補、養為四大基本方法的養生理論應用體系。

和治友德全球健康推廣顧問、國醫大師張大寧評價《養生理論應用樞要》一書對相關傳統中醫養生理論與實踐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梳理與總結提煉,綜合了當前世界衛生組織衛生健康理念和傳統中醫藥學的理念,強調新時期“以人為本”的養生價值目標,強調“飲食養生”“行為養生”“心理養生”的和諧統一,體現了科學與人文、傳統與現代、理念與實踐、個人與社會的兼容并蓄。同時還通過一系列具體的養生指導,滿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是非常值得推廣的、“接地氣”的新養生理念與方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