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霜降 滋陰潤肺宜“平補” 養生重點是“三防”
發布: 2023-10-24 11:37:22 作者: 佚名 來源: 和治友德


老樹轉斜暉,人家水竹圍。
露深花氣冷,霜降蟹膏肥。
沽酒心何壯,看山思欲飛。
操舟有吳女,雙槳唱新歸。

今日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于霜降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養生對人們的影響。

霜降時節是秋冬氣候的轉折點,也是陽氣由收到藏的過渡,因此,霜降養生需助陽氣斂藏,同時適當溫潤補益身體,可借金氣肅降之大勢,將陽熱一并潛入體內,剛好固護腎精,溫煦腎水。下面,為您推薦霜降養生的注意事項。
滋陰潤肺宜“平補”
霜降后調養可食用南瓜、板栗、柿子、蓮藕、山藥、白蘿卜等食物。此外,秋燥偏盛,人體肺陰易受損,適合用湯水滋養。煲湯時可適當加入杏仁、川貝、白果等,用以宣降肺氣,或加入沙參、石斛、麥冬、玉竹、百合等,既能滋陰潤肺,還可根據體質情況靈活化解秋燥。

薏米、紅棗、核桃仁、扁豆、黑豆、牛肉、雞肉、兔肉等性溫而不燥的食物也適宜在霜降時節食用。

調養脾胃很重要
霜降時天氣明顯轉涼,對胃腸道有一定刺激,機體代謝增強,各種消化液分泌增多,是消化道潰瘍的高發期。霜降進補前一定要調理好脾胃,只有脾胃的消化和運化功能足夠強,進補的好東西才能真正為人體吸收和利用,否則“虛不受補”,甚至還會引發其他健康問題。

中醫認為,山藥是非常利于健脾的,另外還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芡實,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功效的栗子,都是此時節的進補佳品。調配一些適宜的茶飲對于調養脾胃、疏肝養陰也十分有益。
“霜降三防”要做好
防秋燥
秋季燥邪易傷人體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為防止秋燥,可以適當多食用一些汁多的食物,如梨、柚子、甘蔗、香蕉、蘋果等各類水果,蔬菜可多食胡蘿卜、冬瓜、銀耳、蓮藕及各種豆類制品等。

防秋郁
要避免抑郁情緒的出現,建議多到戶外運動,約上三五好友登山,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的感受也有助于舒緩心情。也可以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歌舞、棋牌、書畫、茶道等。

防秋寒
霜降時節天氣轉為寒涼,運動要避開氣溫較低的早晨和傍晚,并根據氣溫的變化適當增減衣物。霜降時節保暖主要在兩方面。首先是頸、肩、膝、足等關節部位的保暖,其次就是腰、胃部的保暖。

霜降防病提醒
高血壓
氣候變化引起的冷刺激會使交感神經興奮,毛細血管收縮,引起血壓增高,進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復發。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好隨身攜帶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藥物,以備發病時及早服藥。

血管病
氣溫降低,不愛活動的老年人會出現腿疼、腫脹,多數人會以為是受涼了,其實這可能是老年人下肢血管疾病的表現。尤其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和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因其癥狀與關節炎相似,很容易被患者誤認為是關節炎發作。不過如果伴有疼痛、發涼或間歇性跛行等癥狀時,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

腸胃疾病
霜降氣溫漸低,時有冷空氣來襲。由于寒冷的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功能發生紊亂,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被擾亂,所以要特別注意保護胃腸功能。外出時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因為吸入冷空氣而引起胃腸黏膜血管收縮,破壞腸胃黏膜的防御屏障,引發胃腸道疾病或使原來的病癥加重。

霜降是秋冬轉換的季節,也是慢病高發的季節,建議服用高品質的健康產品,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免疫力,科學養生,為健康過冬打下良好的基礎。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