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清明風至萬物生 春和景明正養生
發布: 2023-04-06 09:19:58 作者: 佚名 來源: 和治友德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介紹清明為:“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此時氣溫回暖,雨量增多,大自然呈現出生機勃勃,春和景明之象。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人體本身,都在此時“吐故納新”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立春之后,體內肝氣漸盛,在清明之際達到旺值,若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如消化不良,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不暢,從而引發血壓升高。那么在清明時節,我們要如何進行科學的養生呢?
飲食養生:
減甘增辛 少吃發物 調養脾胃
清明時節正是桃花初綻,楊柳泛青之時,處處是明朗清秀景致。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辛,少吃發物。患有慢性病的人食“發物”易動風生痰、助火助邪。所謂發物,就是指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如海鮮、羊肉、狗肉、筍、芋頭等,此外,《金匱要略》也指出春季宜少吃動物肝臟。

清明節有些地方還保留著禁火吃冷食的習慣,但是脾胃虛寒的人群不宜吃冷食。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肺的食物,多食清淡新鮮的蔬菜水果以清補肝脾,如芹菜、木耳、薺菜等。薺菜是清明當令的野菜,性味甘平,可柔肝養肺,益肝和中。此外,應季的春菜還有香椿、茵陳蒿、苦菊等。

中醫認為脾胃為人體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調養脾胃是長壽與健康的關鍵。脾胃較弱的朋友日常飲食要有規律,定時定量,少食多餐,細嚼慢咽,且放松心情。食物最好有稀有干,有葷有素。食物要軟避免堅硬,米粥、面片湯、雞蛋羹對胃都有好處。

當然,我們也可以選用高品質的健康食品。賽普曼®葛根紅景天粉以葛根提取物、黨參提取物、枳椇子提取物、紅景天提取物為主要原料,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對胃粘膜有輔助保護功能。
行為養生:
夜臥早起 適度運動 注意防護
清明是人體之陽氣生發的難得時段,若損傷陽氣則傷肝,木不生火,夏季陽氣不足,容易出現著涼、肚子疼等癥狀。所以清明既要生發陽氣,又要避免肝木過旺,要以“生發陽氣,調肝健脾”為養生要點,故應“夜臥早起”,適當晚睡一些,以使陽氣生發舒暢,但是晚睡只是相對于寒冬而言,并不是熬夜。

清明節氣隨著氣溫升高,人們的活動也增多。《素問·評熱病論》云“汗者精氣也”,要注意運動時“勿大汗,以養臟氣”。可多曬太陽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宜做運動量太大的活動。特別是平時活動較少的人群,需要量力而行,運動量不應過大。可穿著寬松衣服,多到空氣清新之處,如公園、樹林等地慢走、打拳、做操,選擇動作柔和的鍛煉方式多活動,使陽氣增長。

清明時節將迎來花開美景,戶外花粉比較多,容易引發哮喘、鼻炎、皮炎等過敏性疾病。容易過敏的朋友在外出時應及時防護,戴好口罩、帽子,遠離過敏原。中醫認為花粉過敏與春天肝木主氣有關,因為花粉也屬木,吸入太多,肝火會比較旺,容易出現過敏癥狀。

心理養生:
穩定情緒 舒緩心緒 疏通積郁
清明時對親人寄托哀思易觸景傷情,從而產生不良情緒。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掃墓時一定要注意穩定情緒,舒緩心緒,不要悲傷過度,身旁建議有親人陪伴并帶好常用藥品或急救藥品。保持心態平和在清明時節養生顯得尤為重要。

清明踏青出游,舉家老小一起外出,可以疏通冬日的氣血積郁,讓精神壓力得以緩解,使心胸開闊、心情愉悅,能使人體陽氣增強。當然,在踏青郊游的時候,我們也不要忘了呵護我們的肌膚,借助雪活泉臻顏凝萃系列的精華,讓我們肌膚美美噠,容貌美美噠,心情美美噠。


小貼士:健康菜推薦
菊花肉片
功效:清肝明目,補腎養血。
原料:菊花瓣100克,豬肉600克,雞蛋2個,黃酒3克,淀粉2克,食鹽3克。
制法:將菊花瓣洗凈,豬肉洗凈切成薄片,將雞蛋放入碗中打散,加入淀粉、黃酒、食鹽,調成糊狀,放入切好的肉片拌勻,腌制入味。將鍋燒熱,倒入適量食用油,燒至七成熱,放入肉片,炸至金黃色撈出鍋內留少許油,放入大蔥、生姜煸炒片刻,加入已經炸好的肉片、清湯及菊花瓣輕輕翻炒均勻,出鍋即可。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