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D理財平臺”涉嫌詐騙 投資內部股份“只漲不跌”?150名老人被騙
發布: 2022-06-07 10:30:00 作者: 佚名 來源: 中國經濟網

莆田涵江公安日前接到群眾線索稱,“FCD理財平臺”涉嫌詐騙。近日,莆田涵江公安組織警力在莆田涵江區涵西街道抓獲涉嫌“養老詐騙”的犯罪嫌疑人羅某某、蘇某某、林某某等3人。目前,初步查明涉案金額1000多萬元,受害老年人達150人。
經查,自2018年開始,犯罪嫌疑人羅某某等人以投資網絡平臺“FCD”為名義,通過“拉人頭”的方式,向下發展莆田轄區的老年人向其轉賬,從中進行人頭獲利及資金分紅,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日前,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據涵江公安融媒體中心消息,今年4月,分局收到一條群眾線索稱,其于2020年3月在羅某某(其早前認識的一位朋友)介紹下接觸到一款名為“FCD理財平臺”的投資項目。在隨后的4個月內,她委托羅某某代為“投資”并分7次向其轉賬9萬余元。次年7月,她發現該平臺網站顯示“系統維護中”,在多次追討無果后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羅某某等人按照平臺“服務中心”提供的話術,向投資者許諾,只要投入資金放置30個月不動,屆時就可以實現利潤最大化并秒提到賬。
經了解,“FCD理財平臺”服務器設在海外,報案人在該平臺購買的是一種平臺發行的內部股份,該股份不能在各大證交所及虛擬幣交易平臺交易,只能在平臺內與其他會員交易。該股份的股價只漲不跌,每過13天股價就會漲0.01個單位,且通過內部交易來“盈利”。

該投資平臺網頁(已無法正常使用)
負責涵江區域平臺推廣的林某某稱,拉人頭“甜頭”來得快,即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轉換成現金,一方面可以維持投資人的信任,另一方面還可以刺激他們不斷發展下線,為資金盤補充新的“血液”。
面對警方訊問,現年65歲的羅某某追悔莫及。她說,成為“上線”后,不時組織老人們開展線下集會、分享“經驗”,平臺有“分紅”的消息,還會組織大伙兒聚餐,分享喜悅。接觸該平臺后,自己好像是“魔怔”了,滿腦子就想著不斷拉人來投資。最終,她和家人也連本帶利損失了20余萬元。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近年來,以“養老”為名的詐騙行為時有發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群體辨識能力不強、法律意識薄弱、認知結構陳舊等特點,編造虛假謊言,不少老年人上當受騙,辛辛苦苦一輩子積攢下來的養老錢就這樣落入不法分子的口袋。
在此警方提醒:
拒絕跟風投資。有些老年人“投資理財看鄰居”,別人炒股他炒股,別人買基金他買基金,別人買哪種理財他買哪種。老年人在投資渠道上切莫跟風,投資要做到清醒、理性、不盲從,否則一輩子的積蓄可能會付之東流。
警惕盲目投資。有些老年人面對市場上花樣繁多的金融產品不知如何選擇,容易被一些巧舌如簧的人員欺騙,在不怎么了解產品的情況下盲目投資,造成資金損失。在購買金融產品時,一定要仔細了解產品背后的運作模式、風控措施等,不可盲目、被動。
不可貪圖高利。近年來,社會上有些不法分子以“高額利息”為誘餌進行集資詐騙,不少老年人因貪圖高利被騙而導致血本無歸。集資詐騙通常虛構與其承諾回報相匹配的項目,缺乏實際業務支撐和盈利來源,極易發生卷款跑路、資金鏈斷裂等風險。
務必量力而行。有些老年人誤將投資與賺錢直接對等起來,認為只要花錢投資就一定能掙到錢,催生借錢投資、杠桿炒股等高風險行為,一不小心就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嚴重影響正常家庭生活。老年人投資切記量力而行,從自身的經濟實力出發,避免高于自身能力的風險投資行為。
保持警戒心理。有些騙子常常主動與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時表現得很熱情,此時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在此特別提醒老年朋友,千萬不要和“陌生人”過于接近,以免上當受騙。另外,獨自外出時不帶貴重物品和首飾。
多和親屬溝通。凡是要動錢的時候,不要相信騙子那些“不要告訴任何人”的話,自己拿不定主意時,一定找老伴、孩子或自己信得過的鄰居和朋友,向他們征求意見,商量對策,必要時要及時報警。
警惕“各種講座”。不要參加所謂公司提供的講座、免費旅游、免費茶話會、免費參觀公司經營等活動,不要盲目相信高額回報的宣傳和所謂“公司實力”,防止陷入騙子的套路。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