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店云集淘小鋪接連受挫,萬億規模的社交電商何以為繼?
發布: 2022-02-11 10:00:13 作者: 佚名 來源: 藍鯨財經

2020年社交電商市場規模突破3.7萬億,占網絡零售額比重達31%,社交電商用戶規模近7億人,受到資本青睞,成為創投市場的熱點。
社交電商儼然成為繼平臺電商、自營電商之后的“第三極”,是中國網絡零售市場的有力支撐,擁有十分可觀的發展前景。
然而,自2021年8月以來,社交電商賽道內數位玩家發展遇阻,貝店疑因資金鏈問題而爆雷、“社交電商第一股”云集收退市警示函、淘小鋪主動退出賽道……
一時間,社交電商的發展前景似乎又布滿陰影。在行業面臨新一輪洗牌之際,有關社交電商創新發展模式的討論越來越多,剩余玩家該如何突圍成了它們必須考慮的問題。

01 社交電商巨頭相繼隕落
2021年8月,貝店被曝疑似資金鏈斷裂,數千家商戶賬款拖欠數月未能結清,杭州貝店總部多日來都聚集著前來維權的商家,引發業內外廣泛關注;
在貝店事件發酵后一個月,淘寶旗下的社交電商APP“淘小鋪”突然發出公告,宣布將于10月11日晚間關停,成為繼貝店之后又一家隕落的社交電商平臺;
有著“社交電商第一股”之稱的云集收到退市警示函;
2022年1月17日,有品有魚宣布將于3月17日10時終止運營;
2022年1月18日,東小店宣布因業務調整,將于2月28日關閉。
02 社交電商再迎洗牌期,剩余玩家如何突圍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社交電商這一新興的電商模式發展可謂相當迅猛,無論是市場規模、企業數量及體量還是資本市場關注度,社交電商都占據著重要位置。
不過,社交電商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埋下了不少隱患。報告顯示,社交電商在合規治理中容易走入“灰色區域”,與其他類型的社交電商相比,會員分銷類存在“涉傳”風險的問題尤其突出。2020年以來,中國裁判文書網就先后發布了淘小鋪等多家知名社交電商平臺因涉嫌傳銷被凍結賬戶的行政裁定書。
如今,分銷類社交電商平臺接連受挫,或主動關停、或發展停滯,業內普遍認為,社交電商賽道勢必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期。在行業發展可期的環境下,這再次引發了外界對于社交電商平臺商業模式的討論。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社交電商運營的模式雖然能以更低成本獲取流量,但在各種社交玩法探索的同時,也容易衍生運營模式問題。特別對于社交零售平臺,分級商城運營的模式如果不注重監管容易發展成為傳銷模式,平臺及商家需要始終注重電商平臺產品零售的本質,注重運營模式的合規性。
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股權高級合伙人黃偉律師也表示,涉傳風險仍然伴隨著社交電商行業,而作為社交電商,也一定要牢守幾條發展紅線,包括發展人員的層級數量、自身行為的欺詐性、產品的定價是否合理性、產品質量是否合格等。
面對新一輪行業洗牌,社交電商賽道的剩余玩家該如何突圍?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未來社交電商會進入更為激烈的廝殺,模式的轉變與創新會是社交電商發展的新命題。
至于未來社交電商平臺的發展趨勢,艾瑞網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以流量起步的社交電商平臺最終將演化成兩種不同路徑:一類仍將以流量運營為核心關注點,與電商巨頭進行合作,成為電商企業的導流入口;另一種將不斷深化供應鏈的建設和投入,增強自身的商品履約能力。
其中,第一種發展路徑下的企業對商品沒有把控力,盈利空間相對受限。第二種發展路徑下的企業需要有較大投入,且發展到一定規模后不得不直面來自巨頭的競爭壓力。
查看心情排行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支持
高兴
震惊
愤怒
无奈
谎言
枪稿
不解
搞笑
无聊
标题党
0
顶一下0
踩一下
顶一下0
踩一下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