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養生理論應用樞要》中飲食養生的方法
發布: 2021-11-02 11:10:11 作者: 佚名 來源: 和治友德


“民以食為天”。飲食養生就是利用飲食物來調節人體機能,以保持健康,預防疾病,或輔助防病治病的一種養生方法。
《周禮·天官·疾醫》:“以五味、五谷、五藥養其病。”五谷既可以養生,又可以祛病愈疾。《素問·藏氣法時論》:“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一、五谷為養
五谷指五種谷物,通常指稻、黍(shǔ)、稷(jì)、麥、豆,此處泛指糧食或糧食作物。糧食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在膳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主食”。飲食養生首先要注意五谷的選擇食用。《論語·鄉黨》指出:“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強調肉類不能超過主食。《靈樞·刺節真邪》強調:“真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身者也。”

二、五畜為益
五畜是指牛、羊、豬、雞、狗五種家畜,泛指各種動物肉食。肉食主要給人提供蛋白質和脂肪,也是人體所需熱能的重要來源,具有補益氣血、填精益髓、強壯身體的作用。《素問·五味》:“五畜:牛甘,犬酸,豬咸,羊苦,雞辛。”明確了不同來源的肉食有不同的性味,具有不同的五行屬性,這為飲食養生運用五畜肉類以補精益氣奠定了理論基礎。
肉類對人體有補益作用,但一個“益”字,說明了其補益作用,但不能成為主體。

三、五菜為充
五菜是指葵、韭、藿、薤、蔥,現泛指各種蔬菜。蔬菜種類繁多,富含多種維生素、膳食纖維和礦物質。所以,蔬菜的作用是補充,補充人體對維生素、膳食纖維和礦物質的需要。在食物短缺的時候,蔬菜能起到充饑的作用,但食用蔬菜比重過大,甚至以蔬菜為主食,會造成人體熱能不足、營養不良。

四、五果為助
棗、李、杏、栗、桃合稱為五果,現代五果泛指各種鮮果、干果和堅果類食物。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糊精、單糖,以及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這些營養成分對人體健康大有益處,還能幫助消化,是平衡飲食不可缺少的輔助食品。《飲膳正要·卷第三·果品》中記載了許多果品的性味及功效。

五、調和五味
“五味”指食品的“酸、苦、甘、辛、咸”各種味道,又指代食物的營養成分。“和”即調和,要求飲食物要合理調配,其中各種調味品是調和的關鍵,通常所說“十三香”是調味品的代表。十三香是將13種各具特色香味的中草藥物紫叩、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八角、小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姜、干姜等磨粉做成的調味料。《飲膳正要·料物性味》記載了20種廚房調料的性味及功效,可以和“十三香”互為補充。

六、食材優選法
優選法是根據數學原理,合理安排試驗點,減少試驗的盲目性,以求又準又快地找到合理的配方、合適的工藝條件等的方法。
本“優選法”借用了“優選”的概念,主要表達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在飲食養生中,如何既滿足個人的口味與喜好,又能針對個人的身體狀況,最大限度地發揮“五菜五果”的養生功效,實際上是一種“優先選擇法”。

我們購買食材時,不大可能去查閱資料,了解其成分及其功效。通常是根據以往經驗以及主觀感覺做出判斷與選擇,經驗成分占多數。中國傳統文化格物致知,取象比類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用于判斷食物的性能。
如何進行食物的優選?關于飲食養生方法中有哪些具體的指導?還請您關注閱讀當代養生理論的奠基之作——《養生理論應用樞要》。
讓我們將每個人身心健康的個人夢與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機融合,希望每位讀者都能夠通過《養生理論應用樞要》一書,讀以致用從中受益,身心健康延年益壽,享受科學養生帶來的美好生活。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