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極:聚焦精準扶貧 合作共生實現多贏
發布: 2020-05-22 13:51:57 作者: 佚名 來源: 無限極

寧夏西海固,是革命老區、貧困山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是國家確定的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也是寧夏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核心區,曾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
民間流傳“寧夏脫貧看固原,固原脫貧看西吉”的說法。西吉縣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地區,脫貧難度尤其大。
自2017年起,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限極”)攜手思利及人公益基金會,通過無限極寧夏志愿者協會(以下簡稱:志愿者協會)和當地駐村干部,參與到西吉縣脫貧攻堅工作中。四年來,幫扶了吉強鎮大坪村、什字鄉楊莊村、南臺村、王民鄉三岔村。
4年幫4村,助力寧夏西吉縣脫貧攻堅
2017年,寧夏有關部門成立扶貧工作組,進駐什字鄉楊莊村。工作組進駐后,籌措資金,將村委會修葺一新,解決了村民的學習、運動、文娛場所。但扶貧資金仍存在缺口。村里需要幫助的地方還很多,比如村里沒有路燈,村民夜間行路困難。
志愿者協會了解情況后,向基金會反饋。經過評估,基金會向楊莊村捐贈現金8萬元,為村民安裝路燈。
當時是冬季,在日常走訪中,志愿者協會發現村里的貧困戶過冬難,連煤炭都買不起。志愿者協會成員為楊莊村捐款,3天時間有兩百多人參與,籌集近2萬元。他們用善款為村里的貧困戶購置了73件棉服、7噸煤炭。

為貧困戶添置煤炭,讓他們過一個暖冬。
為了更好地鞏固扶貧成果,鼓勵當地發展產業,基金會向深度貧困村三岔村捐贈9.2萬元,其中8.4萬元為農業機械專項采購基金,專項用于拖拉機及配套的農業機械,用于村集體發展本村農業生產,幫助村民在農業生產中提升效率和效益;0.8萬元為文化活動室采購電腦。
基金會在操作層面,配合當地靈活資助,在關注領域上,以健康領域為主,優先資助改善農村衛生環境的項目。
吉強鎮大坪村,不到兩千戶籍人口的村子,有建檔立卡戶五百多人。村里的公共文化、醫療等基礎設施缺乏。
2018年,在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努力下,大坪村建成了村衛生室。但衛生室的設施仍不足。當前農村的醫療條件十分薄弱,村衛生室的正常運作,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農村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通過志愿者協會的實地調研反饋,基金會決定向大坪村捐贈衛生室所需的衛生器械、空調、藥品架、醫療電子設備等物資,還捐贈了籃球架等健身器材,向村里的留守兒童捐贈兒童電動牙刷,總價值超過10萬元。大坪村的衛生室也因為“五臟俱全”,成為縣里的示范衛生室。

大坪村的衛生室成為縣里的示范衛生室
2019年,基金會向同在西吉縣的什字鄉南臺村的衛生室捐贈電器、電子設備、醫療器械,幫助南臺村提升村級醫療衛生條件。
西吉縣生態環境脆弱,縣鄉一級的飲用水存在水質差、水量少、條件不均衡等問題。基金會向什字鄉中心小學捐贈凈水器,保障孩子們的日常飲水衛生。
除了硬件和物資的捐贈,基金會還邀請當地執業醫生到村衛生所,為吉強鎮大坪村、什字鄉中心小學、三岔村教學點的學生義診,向村民普及口腔衛生知識。

為村教學點的學生進行口腔義診
寧夏西吉縣脫貧攻堅,只是無限極20多年來踐行企業社會責任,聚焦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在助力產業扶貧方面,無限極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脫貧攻堅路上產業扶貧是主旋律
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各地都在加大扶貧的力度,把被新冠病毒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在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上,產業扶貧是主旋律,是主攻方向,也是完成扶貧脫貧的最主要抓手。
“基于無限極自身中草藥健康產品的企業屬性。我們在全國19個省份建立40個中草藥種植基地,也收獲了非常可觀的效益和扶貧成果。”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媒體事務總監張前分享了產業扶貧經驗。
如果說中草藥是無限極的產品之源,那么藥農則是無限極的核心伙伴。藥農在市場中處于產業鏈的底端,可在無限極眼中,他們卻是影響企業供應鏈的重要一環。無限極和同屬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旗下的天方健(中國)藥業有限公司,不僅幫助藥農建立一整套科學的中草藥種植技術,而且帶領種植專家現場指導,讓藥農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蛻變成一名真正的田間管理者。

三七種植基地
秦嶺漢中,是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水的源頭,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尤其適合靈芝的生長。
自古以來,靈芝就被譽為人間“仙草”,經典著作《神農本草經》更是將其列為“上品”。
在陜西城固縣,毛大哥種植靈芝已多年。與無限極合作之前,主要依靠自家擴繁菌種,成活率很低;種植過程也都依賴人工完成,產量更是“看老天爺的心情”。傳統的種植方式已走到盡頭,還面臨諸多市場風險。
藥農的一頭是消費者。多年來,由于中藥材的品質和產量無法保障,小農散戶種植模式難免滋生造假、農藥殘留等不良現象,直接危及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信心。
2016年,無限極與天方健派人來到陜西。最初,他們選定六戶經驗豐富的種植大戶作為試驗對象,推行“天方健+農戶”的扶貧新模式,并配套有“基準價+浮動價”等各項保障措施。
當工作人員走上門說明合作意圖時,不少藥農卻滿臉疑惑:難道天上掉餡餅?
藥農苦藥久矣。多年來,一些不良企業為了掛牌宣傳等目的明目張膽地“坑農”。通常,藥材市場跌價了,它們不認賬;市場漲價了,它們也不回購。
吃盡苦頭的藥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在充分了解到藥農的畏懼和謹慎心態后,無限極和天方健決定“立木為信”:邀請當地數十戶藥農代表到廣州總部參觀,并承擔全部費用。
短短三天的參觀學習后,藥農們信心大增,就像吃了“定心丸”,返回家鄉后競相與天方健簽署了合作協議。
創新合作方式為舊農業賦能
脫貧攻堅戰,不僅難在攻堅,更難在攻堅之后保證脫貧地區及其脫貧者不返貧,并由此走上富裕道路。這要靠產業扶貧來解決,要靠在貧困地區或貧困群體中培育可持續發展產業,通過產業發展讓貧困者獲得可持續性發展機會來解決。
2017年初,一座座靈芝種植基地迅速建立起來。為解決傳統的菌種擴繁過程中的產量低、品質退化問題,無限極和天方健第一步即解決優質菌種問題。

靈芝種植基地
正如農諺所說“種子不好,豐收難保”。據介紹,一家廠房面積280平方米的赤芝栽培種廠,每年可提供兩萬袋優質菌種,供20畝靈芝基地栽培使用。
按照天方健中藥材種植管理模式要求,菌種實現統一生產和供應,保障產品的高品質。
接到無限極和天方健的邀請函后,上海農科院、廣東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的專家也加入扶貧隊伍,企業與科研單位聯手研發新菌種,并對現有菌種進行提純復壯,迅速改變產地現有菌種退化嚴重的現狀。
農業專家還走進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高效的生物農藥、病蟲害防控的方法,技術幫扶補齊藥農技術短板。在這種交互式學習、培訓和生產中,藥農的種植技術也迅速提升。
“有一句古訓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無限極媒體事務總監張前進一步介紹說,“我們最核心的幫扶措施,是為農戶無償提供中藥材種植管理模式的培訓和認證。”
通過“中藥材種植管理模式”認證后,藥農可借助一整套的現代化、規范化和標準化的種植方法,大幅提高中藥材的產量和質量。

枸杞種植基地
以往,藥材種植分散粗放,全憑感覺和經驗,不僅產量低還會導致有效成分含量不足,難以達到《中國藥典》要求。農民更難以從廣種薄收的經營模式中受益。
與無限極和天方健的合作帶來了“靈芝革命”:專家親自到田間指導;企業列出可施用農藥清單,讓農藥殘留和重金屬超標問題不復存在;企業還提供風險基金和預付款,并簽訂長期訂單,徹底解決了“愁賣”難題。
三年來,天方健的簽約農戶以每年20%左右的收益增長。
農戶們奔小康的信心倍增。除了擴大再生產和日常花銷之外,還能存上四五萬元。毛大哥不僅自己擴大種植規模,還發動親戚朋友一起搞靈芝種植,共同脫貧、奔小康。
猶如滾動的雪球,“靈芝脫貧”隊伍迅速壯大。據無限極統計,每新建一處種植基地,至少可吸納20個種植大戶,進而帶動100人就業,種植面積達500畝(核心基地200畝)。
此外,天方健還建立“公司+農戶”創業平臺:公司創造條件,對優質種植戶給予資金支持,提供菌種、農藥、生產資料、種植技術服務及產品的回購銷售。鼓勵合作農戶擴大種植,承擔土地租賃及靈芝種植任務,創業致富。
“通過中草藥種植基地,吸引了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做藥農,一方面提高了藥農收入,另一方面實現了家中老有所依、少有所養。”張前說。
聚焦貧困農戶助力循環經濟
“我們的上游供應商,就是貧困農戶。可以說在目標群體的瞄準上更為精準。”無限極媒體事務總監張前認為,民營企業可以讓精準扶貧更精準。
“靈芝扶貧”模式初見成效,無限極與天方健又迅速將其推廣到全國。

巴戟天種植基地
據介紹,該企業目前已在全國19個省區市建有40個中草藥種植基地,包括華南地區的巴戟天、芡實、龍眼肉,西南地區的三七、茯苓、砂仁,東北地區的人參、五味子,西北地區的黨參、當歸、黃芪,以及華中地區的靈芝、茯苓。
茯苓,其貌不揚卻大有來頭,杜甫就曾留下“知子松根長茯苓,遲暮有意來同煮”的詩句。當時,這位唐代大詩人正是借著茯苓和松樹的共生關系,表達對友人的志趣相投之情。
在當代市場經濟的浪潮中,無限極與藥農也建立起“松茯纏生”的互利共贏關系,并著眼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無限極在調研中還發現,傳統的茯苓種植模式,農民通常選擇45度角的山坡種植,并采取整片砍伐、隨砍隨種的傳統農業模式,這導致植被破壞與水土流失嚴重。
注重環境與生態保護,也是企業社會責任不可推卸的一環。對此,無限極聯合天方健與供應商積極尋求種植模式上的創新:采用“坡改梯”模式、推出茯苓與油茶套種新手段,逐步實施林木流轉與間伐,大幅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更改善了日益嚴重的水土流失狀況。

茯苓種植基地
秉承“好產品是種出來的”產品理念,無限極也從發展循環經濟中受益。
“我們布局中藥材產業,攜手農戶自建基地,這也夯實了我們從‘田間到舌尖’全產業鏈品質升級的原料基礎。”張前說。
當前,中藥材種植市場和原材料品質良莠不齊,要避免中藥材造假或農藥殘留等現象,選擇道地藥材正是關鍵環節。不過,如何辨別真偽優劣卻一直困擾著廣大消費者。
“隨著中藥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上下游的資源整合將成為趨勢,擁有中草藥溯源體系的企業,將在保證產品質量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曹正逵認為。
在業內,無限極打造“構建中藥材生態圈”,并不惜成本構建“道地原料溯源體系”,確保種植、加工、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的全程可管控、可追溯。
在可溯源體系中,藥農仍是最關鍵的第一環。對此,無限極不只是加強對源頭采購的監管,還重點培養藥農的產品文化和市場觀念,形成對產品質量的自覺,進而也讓藥農真正做到通過自己的雙手脫貧。
“我們還經常組織藥農來公司的加工車間、生產線進行參觀學習,讓他們體會到自己種植的產品的價值。”張前介紹說,企業與藥農聯手才能將品質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
共贏共生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張前還介紹說,2014年以來,無限極每年還會舉辦“道地原料溯源之旅”,邀請專家學者、權威媒體、消費者等組成百人規模以上的“溯源之旅”探秘團,深入各大中草藥種植基地參觀。
在種植基地,參觀者可親身體驗中草藥的種植與采收環節,享受采摘的樂趣,并與專家名人一起探討道地原料、養生文化等話題。近年來,楊瀾、梁冬等著名媒體人以及美食家劉儀偉等相繼參與“溯源之旅”。

無限極道地原料溯源之旅
如今,陜西城固的靈芝、廣東郁南的巴戟天、青海柴達木的“紅色圣果”枸杞,都“借船出海”成為市場上的知名品牌,也帶動了當地的旅游產業發展。
據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黃健龍介紹:“無限極在社會責任方面經歷了長期的摸索,在大量的實踐當中,形成了‘五個一’社會責任體系,包括:一個核心價值觀、一本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一個公益基金會、一支志愿者隊伍、一組無限極特色的公益品牌項目。”
“思利及人助學圓夢”項目自2013年啟動,旨在幫助優秀貧困青少年接受職業教育,幫助年輕人掌握一技之長,健康成長、順利就業。項目與當地的國家示范性、骨干性高職院校合作,陸續在30個省(含直轄市/自治區),選擇當下社會上緊缺的專業,開設了中藥學、護理等與健康產業相關的34個助學圓夢班。該項目累計投入2164萬元,捐助1292名學生,就業率達98%,幫助年輕人在社會上自立自主,過上更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無限極快樂足球”項目自2015年開始實施,與中國青基會聯合發起,主要資助對象是農村留守兒童,通過捐贈足球設備、捐建或改造球場、提供支教與培訓、捐贈營養品等方式,讓農村留守兒童體驗足球帶來的快樂,培養積極樂觀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該項目累計走進全國100所希望小學,直接受益人數達1500人。前國家隊總教練戚務生等足球界權威人士都直接參與到項目當中,為孩子們親自授課。

2019年快樂足球志愿者出征儀式
秉承“思利及人”的企業文化,傳遞著“我們大于我”的企業精神,無限極將精準扶貧與企業經營相結合,走好精準扶貧的“最后一公里”,展現出一幅與貧困戶合作共生、多贏發展的產業扶貧新畫面。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