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治療國際學術交流會”中國·澳大利亞專場順利舉行
發布: 2020-04-07 11:35:15 作者: 佚名 來源: 天士力

4月4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的“新冠肺炎治療國際學術交流會”中國·澳大利亞專場順利舉行,以視頻會議面向全球公眾直播。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張伯禮,北京大學醫學部中西醫結合學系主任、終身教授、北京大學醫學部中西醫結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醫學部天士力微循環研究中心主任韓晶巖等專家,結合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方案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發揮的巨大作用,與澳大利亞醫師、學者以及社會各界做學術交流,為助力澳大利亞抗擊新冠疫情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科技參贊何馥香、來自澳大利亞政府部門、協會、科研院所的領導和專家參加會議。

會前,為表達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與會人員全體肅立,默哀三分鐘。
會議上,中華中醫藥學會秘書長王國辰代為宣讀中華中醫藥學會王國強會長的致辭。王國強表示,疫情發生至今,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國內抗擊新冠疫情形勢持續向好,人民生活秩序持續恢復。在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等困難下,中醫藥在中國人民抗擊疫情戰斗中發揮出獨特優勢。如今,疫情給全球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威脅,此時,國際社會最需要鑒定信心、團結協力抗擊疫情。“病毒無國界,人間有大愛”,此次國際學術交流會,中國專家將結合“實戰”,及時分享疫情防控經驗。

中華中醫藥學會秘書長王國辰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閆希軍在發言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關乎全球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一場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我們雖然隔居在五大洲、四大洋,但是抗擊疫情的心情、意志,沒有距離,也同樣堅定。這場對人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構成重大威脅、“全球大流行”的疫情,將迫使我們改變對一些事物的認識。
閆希軍表示,消除思想上的隔閡,往往比技術本身更加重要。希望這場國際專場會議,有助于大家改變思想,統一認識,在災難面前攜手迎戰困難和挑戰。無論是使用中醫藥還是西醫藥的臨床方法治療新冠肺炎,除了各國法規存在差異,最大的問題的還是我們能否實現自身認識的轉變。當前治療新冠肺炎沒有特效藥,但是中醫藥在中國武漢新冠肺炎重災區的臨床實踐,證明了中藥是新冠肺炎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在這一問題上,我們亟需形成共識。
他代表天士力公益基金會宣布:通過天士力康平醫療中心,向相關需求方、相關人士,提供由張伯禮院士總結的中藥配方顆粒劑1千人份,由仝小林院士總結中藥配方顆粒劑1千人份,以及3萬只醫用口罩。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閆希軍
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執行主席閆凱境在致辭中表示,在中華中醫藥學會支持下,天士力聯合相關單位發起組建了“聚智國際中醫藥共享平臺”,目的就是利用互聯網“云中醫”系統,打造一個國際化中醫藥學術交流合作的長效機制,聯動中國和國際兩方面專家資源,將中醫藥診療技術和臨床經驗,分享給世界各國,為更廣大人群服務。針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專門設立了“國際學術協作平臺”,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領銜,在防治新冠肺炎方面積累豐富經驗的9位專家,已經進入這個平臺的專家庫。
閆凱境說,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嚴峻時刻,更多更快地參與抗擊疫情、救治患者的行動,是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天士力是中國研發生產現代中藥的領軍企業,且一直積極致力于推動中醫藥的國際化。近年來,天士力在美國、澳大利亞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已經建立了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中醫藥學術科研和醫療服務機構。承辦這次會議的天士力康平集團,是天士力在澳大利亞推動中西醫結合的重點板塊,所創建的社區醫療連鎖服務體系,為推進中醫藥的本地化,為推進中西醫藥的結合,進行了開創性的探索,也為當前抗擊新冠病毒匯聚了一支寶貴的中醫藥力量。

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執行主席閆凱境
中國駐悉尼總領館科技參贊盧萍致辭時表示,中西醫結合抗擊新冠疫情取得的療效有目共睹。新冠疫情的發生再次表明,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病毒不分國家和種族,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抗擊疫情需要各國共同攜手,需要中西醫攜手共同應對,加強團結合作,才能盡快戰勝疫情。

中國駐悉尼總領館科技參贊盧萍
主旨演講環節,張伯禮院士和韓晶巖教授分別分享中國抗疫經驗和中國方案。
眾所周知,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嚴重威脅著全人類的生命健康,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秩序,全球戰“疫”已全面展開。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此前在日內瓦表示,中國是目前全球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最具經驗與成果的國家,中國抗“疫”經驗值得借鑒。而在中國的戰“疫”方案中,堅持中西醫結合是顯著特征。
在此次國內抗擊疫情中,中醫藥早期介入全程參與,無論是治愈輕型患者,還是降低輕轉重的比例,亦或是救治危重癥患者,每個階段都發揮了自己的特點和優勢。特別是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成功、快速阻斷疫情蔓延的趨勢,有效地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2月12日,張伯禮院士率領209名醫護人員組成的中醫醫療隊接手江夏方艙醫院,至3月10日休艙,實現了“所有病人零轉重、零復陽,醫護人員零感染”的治療奇跡。
張伯禮:
中醫藥防治疫病有優勢
為全球開“中國方”
在題為《中西醫結合救治新冠肺炎-中國方案的亮點》的主旨發言中,張伯禮介紹,在中醫中,新冠肺炎被屬“瘟疫”范疇,瘟疫是指具有強烈傳染性和流行性的一類疾病,在中國,至少有3000年以上疫病歷史,從《史記》記載的公元前243年“天下疫”開始至1949年,共有大疫500余次。包括2003年非典、2009年甲流在內,中國的長期抗疫歷史,使得中醫在防治疫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并形成了完備的理論體系。
張伯禮強調,疫情發生以來,中醫藥提前介入,取得了極好的救治效果。此次疫情發生以來,中醫藥全程參與治療,先后共有4900名中醫藥人員從全國各地馳援湖北。全國確診病例中,7萬余人使用了中醫藥,占91.5%,湖北省6萬余人使用中醫藥,占90.6%,中醫藥發揮的作用不可替代。利用幾十年中藥現代化積累的經驗,中醫藥不僅早期介入、積極參與治療,還首次成建制承包定點醫院,成體系、成規模的治療大量輕型患者,避免大量輕癥患者轉為危重型,更通過中西醫結合手段,治愈大量危重癥型患者治愈等。
值此國際學術會議,張伯禮院士應邀為澳大利亞“開”了兩副中藥方。他說,這個藥方既結合了他在中國武漢疫區的“實戰”經驗,又綜合考慮了澳大利亞當地的法律法規,藥方可供澳大利亞中醫師結合氣候條件等綜合因素參考使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
韓晶巖:
經典古方很有效
中西醫結合顯奇效
在題為《麻杏石甘湯改善肺間質水腫和益氣復脈改善休克的作用機理》的主旨報告中,韓晶巖結合西醫理論,以西方醫學“聽得懂”的語言,闡述中醫藥理論和治病機理。他將中藥和西醫的分析方法,臨床試驗和動物實驗的手段等融合在一起,并闡述在不同條件下,可以合理使用哪些中藥等專業知識。這些專業學術知識,能有助于身在全球各地的中醫師在使用中藥的時候,和西醫診斷標準綜合。
韓晶巖在主旨報告中采用大量數據和案例介紹,“麻杏石甘湯”等中醫古方仍然禁得起“考驗”。中醫藥經過傳承和發展,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并逐步實現質量可控、安全有效,如面對此次疫情,穿心蓮內酯滴丸、金蓮清感顆粒、注射用益氣復脈(凍干)等中藥,治療新冠肺炎不同時期患者有著很好的效果。

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韓晶巖
隨后,澳洲中國醫師聯合會副會長李江醫生介紹,目前為止,澳大利亞確診新冠肺炎病例超過5000例,為了避免病情進一步蔓延,澳大利亞政府已經采取近乎“封國”的手段。此次學術會議,為澳洲中國醫師聯合會及當地中醫師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平臺,也讓他們堅定中西醫結合戰勝疫情的信心。
兩位專家的主旨演講,引起了澳大利亞政府官員、協會代表、學者、醫師、留學生等各界的關注和共鳴。學術交流環節,澳大利亞澳華中醫學會會長張翼、悉尼科技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屈賢琴、中資企業總商會代表及參會澳大利亞一線中醫師、留學生代表,紛紛向張伯禮院士、韓晶巖教授兩位專家,以及澳洲宋慶齡基金會創會主席、天士力康平國際醫療集團(澳大利亞)創始人陳星惠提問,大家不僅關注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中起到的中藥作用,更關心中藥抗疫經驗如何用到澳大利亞,二位專家結合中醫藥抗擊新冠肺炎的大量案例、數據,分別進行學術解答,并向澳大利亞中醫師提供了用藥建議。陳星惠介紹,天士力康平醫療中心是中西醫結合的成果,為推進中醫藥本地化進行了開創新的探索,當地赴康平醫療中心的患者中,有80%的患者接受中醫。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治過程中,中醫藥有望發揮更大作用。
天士力控股集團副總裁孫鶴在主持會議時表示,時至今日,新冠肺炎已在全球范圍內感染數百萬人。在中國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疫情不斷升級的關鍵時期,我們將與多國舉辦多場新冠肺炎治療學術交流會,為推動中醫藥走向國際提供學術交流平臺和積極輿論環境,讓中醫藥助力全球抗疫行動。

天士力控股集團副總裁孫鶴
此次會議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天士力控股集團、澳洲中國醫師聯合會、澳華中醫學會、天士力公益基金會、人民日報海外網澳大利亞融媒體中心協辦,天士力康平醫療集團(澳大利亞)、天士力北美藥業公司承辦。會議主會場設在天津,同時分設中國北京、天津、武漢,澳大利亞悉尼、美國等18個分會場。天士力控股集團總裁吳迺峰、常務副總裁張建忠等領導參加會議。

本次會議通過人民日報海外網以及聚智國際中醫藥聯盟網站,面向全球公眾做了全程直播。
關鍵詞:新冠肺炎治療國際學術交流會閆希軍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