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傳銷五大特征,小心被忽悠
發布: 2020-02-14 10:56:52 作者: 佚名 來源: 廣東網警巡查執法

在家就能創業,消費不用花錢,消費還可以全返,旅游可以免費,做微商掙大錢……
如果看到有這樣的一些宣傳口號的“好事”,您可得當心了,這些是最新的傳銷騙局。
隨著虛擬經濟、金融創新日益活躍,“互聯網+”等新經濟概念和模式延展,以電子貨幣、電子商務為特征的金融運營體系在帶給人們方便快捷的同時,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平臺從事傳銷違法犯罪活動也逐年增多,傳銷模式升級換代傍上“互聯網+”,并且傳銷手段頻頻出現“新變種”。
1、誘惑力十足的“誘餌”。
網絡傳銷時常變換“傳銷噱頭”,往往都是打著“資本運作”、“新型電商”、“股票分紅”、“會員制”等旗號,利用互聯網金融、P2P等新概念來偽裝,以“網絡管理員”、“金牌會員”等網絡流行稱謂來標榜資本運作和電子商務,用虛構項目、虛擬貨幣、軟件程序等,吸引投資人以及發展人員為多獲得收益、獎金,瘋狂“拉人頭”。
2、假裝溫馨的“親情友情”。
大玩溫馨營銷服務策略,利用各種交友軟件,假借交友的名義與他人聊天,往往在能夠較短時間贏取到信任,并且通過交流家庭、環境、信念,放大人們潛意識中對現實生活的不滿,而傳銷活動的組織者往往也裝扮的外表光鮮、頭頂光環,事業成功且樂于助人,使人易產生崇拜感從而樂于接受溝通的信息。
3、難以抗拒的“精神控制”。
“電腦要更新程序、人腦要不斷充電”是微商界很流行的一句話,很多冠以網上銷售的傳銷模式,都會定期或不定期通過各類交流軟件組織下線人員參加集中授課,“老師”大談自己網銷成功的所謂體會,并反復灌注不成功、難賺錢完全是因為被家庭、責任、環境所拖累,信念不堅定,課后要求在朋友圈分享“學習”和“營銷”的心得,以吸引更多的的人參與其中。
4、似是而非的“營銷理論”。
似是而非的“營銷理論”。“消費聯盟”、“連鎖加盟”、“框架營銷”、“互動式科學營銷”“消費賺錢”、“消費商”等層出不窮的新名詞,讓人眼花繚亂,難辨真假。借助國家發展互聯網經濟的東風,打著投資理財、股份分紅旗號,利用大多數人“傍互聯網”、“傍金融圈”的跟風心理,通過虛假宣傳,利用虛擬項目大玩“空手道”,促使資金向頂端傳輸。
5、厚顏無恥的“政治旗號”。
“虛擬體”的網絡傳銷,往往打著國家扶持、新興項目等旗號吸引眼球,在宣傳過程中,往往通過“斷章取義”的手法編輯文字、圖片、視頻或建立虛假的網站鏈接到知名網站上,以“旁征博引”、“畫餅充饑”等方式標榜自己為權威合法、前途光明的項目,掩蓋其傳銷本質。警方提醒:以發展會員、加盟等名義要求交納資金、購買產品、發展下線,并以下線所交納的資金或銷售額作為報酬提成依據的,均屬于傳銷行為,請提高警惕。
查看心情排行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支持
高兴
震惊
愤怒
无奈
谎言
枪稿
不解
搞笑
无聊
标题党
1
顶一下0
踩一下
顶一下0
踩一下
上一篇:陽春公安揭秘網絡傳銷團伙“羅擬錢”覆... 下一篇: 為什么很多傳銷案件會定性為集資詐騙罪?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