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市場屢現欺詐“圍獵” 老年人成功“突圍”靠什么?
發布: 2019-12-20 16:26:37 作者: 佚名 來源: 中國商網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保健品市場迎來快速發展期。但在保健品市場中,也有許多無良商家采用虛假宣傳、欺詐推銷等方式“忽悠”易騙好欺的老年人。那么,在無良保健品商家欺詐“圍獵”的情況下,要想幫老年人成功“突圍”需要做些什么?

被“神化”的保健品
《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第3.1條將保健食品定義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值得注意的是,保健品并非藥品,可用以輔助治療,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同時,在保健食品包裝標簽上不能含有或暗示產品有治療作用的宣傳字樣。凡是超過保健功能范圍的宣傳均屬違法行為。
但是一些企業通過會議營銷、健康講座、專家義診、免費檢查、免費體驗、贈送禮品或者不合理低價旅游,以及電話推銷、上門推銷、網絡銷售等形式,向老年人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推銷所謂的保健品,而這類產品的保健功能未經科學評價和審批,往往不具備保健功能,甚至耽誤患者進行正常的治療。
上萬元的床墊和石墨烯床單、幾千元的營養劑奶粉、高價“量子水”等統統來者不拒,因父母沉迷保健品,南寧市民趙先生十分苦惱。“老人們身體一直很好,但還是先后豪擲幾十萬元購買保健品,并堅持認為現在的好身體全仰仗保健品。”通過趙先生苦口婆心地勸說,兩位老人一度減少了對保健品的購買,但事情也并未朝著趙先生所希望的態勢發展。“二老的鄰居入住了本地一所養老院,該養老院借為老人普及養生知識為由推銷保健品。我父母聽說后又十分心動,背著我購買了好幾種連基本成分和說明書都沒有的保健品,還藏在床底下。”趙先生無奈地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在采訪過程中,中國商報記者發現,身患慢性病的老人十分易受保健品推銷員的欺騙。上海市民趙先生表示,母親患有嚴重的冠心病,經常胸悶氣短。有推銷員向她推薦了一款號稱能徹底疏通陳舊性心梗的保健品,趙先生的母親對此十分信服且多次購買,并稱服用后胸口舒服多了。
哈爾濱市民楊先生表示:“我父親身患糖尿病多年,雖然平時飲食有所顧忌,但血糖仍總是偏高,長期服藥和飲食忌口也讓老人牢騷滿腹。推銷員對老人進行洗腦,灌輸‘醫院都是騙子’的思想,糊弄老人購買能治好糖尿病的‘神藥’。”
事實上,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一位不愿具名的醫生表示,保健品和藥品的批準文號不同,藥品會說明使用效果及副作用,但保健品并不予以明確。如長期隨意服用保健品,容易引發不良后果。此外,商家經常會在宣傳時夸大服用效果誤導患者,甚至使其停藥放棄正常治療。“許多老年人對疾病的認知具有局限性,事實上,有一些病癥目前就是需要長期服藥的。需要強調的是,保健品僅具有保健功能,不能代替藥品。因此呼吁老年人不要盲信保健品,患病就要配合醫生積極治療,堅持用藥。”該醫生說道。
老年人為何易信“神藥”
“有需求就有市場,出于對緩解病痛和改善身體狀況的迫切渴望,許多老人甘愿掏錢購買作用有限的保健品以獲得心理安慰。尤其是患有重病和慢性病的老人,多數需終身服藥,因此更容易將希望轉嫁到各種被夸大的‘神藥’上。”上述醫生說道。
“人家賣的根本不是保健品,是感情,而許多老年人偏就吃這一套。”沈陽市民張女士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張女士所住小區附近有一個中醫理療館,常去那里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在某次去理療館調理時,張女士看到一名推銷員在門口向獨居鄰居李姓老人推銷保健品。“二人相談甚歡,那名推銷員還蹲在地上為老人擦鞋。老人很受感動,想購買其推銷的人參片并互留聯系方式。”為防止老人受騙,張女士借口一同回家將老人帶走,但事情并未停止。
“事后那名推銷員與老人仍頻繁聯系,據老人描述,這個人對她十分關心,不僅常打電話詢問身體狀況,還在家中水管堵塞時上門幫忙疏通。目前二人已經以干媽和干兒子相稱,親兒子一年到頭見不了幾次面,老人甚至認為這個干兒子比親兒子還親。”張女士告訴中國商報記者,除人參片以外,老人已在“干兒子”處購買了幾萬元的保健品。“如果老人的兒子能給予更多關心和陪伴,也許老人就不會輕易被推銷員打的‘感情牌’欺騙了。”張女士說。
治理需多方努力
解決老年人盲信保健品的問題,子女是首要勸導者,但治理針對老年人的保健品傳銷,僅依靠子女的力量并不足夠。
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認為,藥品監管要靠政府,保健品監管要靠社會。社會舉報是打擊非法傳銷的有效手段,這就要求居民加強防騙意識,能夠知法、懂法、用法。“保健品聲稱的效果必須要有科學的證據,不能名不副實;企業注冊和備案的手續要齊全;標簽、成分和功能要規范,不符合規范也屬違法行為。”劉遠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許多商家通過社區活動進行保健品推銷,因此,社區在亂象治理中或可發揮作用。“社區工作人員在本轄區內看到可疑的、帶有傳銷詐騙性質的商家或推銷人員應當迅速舉報和整頓,避免不法人員與老人進行接觸。同時,對老年人進行各種騙術伎倆的科普以及對如何正確看待保健品的培訓,使老年人對保健品有正確的認識,助其學會辨別保健品的真假優劣,避免其上當受騙。”哈爾濱市香坊區一位不愿具姓名的社區工作人員向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目前,社區工作人員人手有限,遏制非法傳銷十分需要居民的力量,呼吁居民及居委會在發現傳銷行為時及時制止并舉報,共同維護老年人的權益。
在市場監管方面,有業內人士認為,監管不到位且懲罰力度不足是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對虛假宣傳應予以重罰。在輿論宣傳方面,專家應站在科普的第一線,通過傳播科普知識幫助老百姓明辨是非。
此外,家庭醫生在這場老年人防騙保衛戰中也能夠扮演重要角色。劉遠立表示,我國目前的醫療衛生體制還是一個被動治病的體制,以主動健康為新價值訴求的醫療衛生體系亟待建立。老年人最需要是便捷、就近的服務,因此加強以家庭醫生簽約團隊服務為主體的新模式是當前醫療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