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利及人”托起少年足球夢 無限極獲希望工程30年“突出貢獻者”稱號
發布: 2019-12-19 11:28:21 作者: 佚名 來源: 中國經營報


中國經營報報道截圖
今年是希望工程實施30周年。近日,在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舉辦的“托起明天的太陽—希望工程實施30周年報告會”上,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限極”)獲頒“突出貢獻者”稱號。
2015年,無限極透過思利及人公益基金會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合作,啟動“希望工程·無限極快樂足球”公益項目。該項目已累計為100所貧困地區的鄉村小學修建足球場,并通過捐贈足球裝備及訓練器材、派遣大學生志愿者支教、開展青少年足球訓練營等多種形式,推動貧困地區扶貧工作及青少年教育發展。據統計,項目至今,已累計捐款捐物超1200萬元,1500名學生直接受益。
“希望工程”是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實施以改善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設施,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重返校園為使命的社會公益事業。截至今年9月,全國希望工程已累計接受捐款152.29億元,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599.42萬名,援建希望小學20195所。實施30年來,希望工程的受益者,從希望小學學生,擴展到受希望工程資助的義務教育、高中、大學階段的貧困學生。走過30年,希望工程已經成為一個全社會參與、多方匯聚力量的公益平臺。而無限極作為支持“希望工程”的愛心企業之一,積極響應希望工程需求,創新開展公益項目,獲頒“突出貢獻者獎”是對其過去公益成績的肯定。
社會公益事業是增進民生福祉、惠及社會大眾的事業,對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傳承民族精神、引領社會風尚具有重要意義。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離不開各界的協助,而如今,有影響力的企業更成為社會公益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成立27年來,無限極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從事健康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的現代化大型企業,并走出一條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這一切,是以國家這個大家的繁榮強盛為基礎的。在取得穩健發展的同時,無限極不忘以企業力量反哺社會,腳踏實地地踐行“思利及人”的企業核心價值觀。
從農村走向世界的“少年球星”
來自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城高子鎮小北屯黃土坑的郭文博就是一名“希望工程•無限極快樂足球項目”的受益學生。曾經是留守兒童的他性格內向、不愛聽課。2015年,“希望工程•無限極快樂足球”項目將郭文博所在的香和小學,設定為首批定點幫扶學校。
郭文博是全國6000多萬留守兒童中的一員。從讀小學開始,他就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父母離異,一年也難見上幾回。“任性、倔強、自卑”是黃麗榮對郭文博的第一印象。她依舊清晰記得初識郭文博的場景。2015年3月,她擔任三年級一班的班主任,開學首月,她發現坐在第二排的一個小男孩總是趴在桌子上,他不愛聽課,不回答問題,作業潦草,還不時地在那里抹眼淚……他一度脾氣暴躁,不允許同學靠近,一言不合就翻臉:“走開,離我遠點,不要靠近我的桌子!”鄰居也說,這孩子每天都一個人低著頭上下學,偶爾還會把一塊小石頭從學校踢回家,次日再踢回學校。
恐懼、憤怒、不知所措,這是美國心理學家茱蒂絲•沃勒斯坦在《父母離婚后:孩子走過的內心路》的經典描述。盡管“隔輩親”,但爺爺奶奶不能給予郭文博缺失的父母之愛,更難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在深入了解郭文博的家庭情況后,黃麗榮下決心,一定要改變這個不幸的孩子,她千方百計地尋找著突破口。
機會來臨是在 2015年5月,校園內的柳樹和榆樹陸續吐露新芽,香和小學的第一塊人工草坪足球場亮相,孩子們在綠茵場上奔跑嬉戲。看到足球,黃麗榮發現,“郭文博的眼眸里閃爍著興奮。”“第一次摸球,感覺很陌生,但馬上就喜歡上了。”郭文博說,足球就像一塊巨大的磁鐵,將自己牢牢吸住,他說不清那是種怎樣的感覺,“就是喜歡,沒有理由”。
不過由于缺乏專業的足球培訓和硬件設備,郭文博坦言“一開始都是瞎踢”,直到無限極快樂足球項目落戶香和小學,他才遇到人生中的足球啟蒙老師——姚曉磊。他是“快樂足球”項目派出的支教,支教期間,迅速成為郭文博的“好友”。“郭文博總是抱著足球圍著姚老師身前身后轉。”黃麗榮說。經過三個月的專業訓練,郭文博成了香和小學足球隊里的佼佼者,他訓練最刻苦、技術最好、射門最準,晉升為校足球隊隊長。這時,阿根廷球星也走進了他的生活,成為他的偶像。他還把名言“我不是天生強大,我只是天生要強”寫在日記本的扉頁上和球衣上。“郭文博變了!”慢慢地,老師和同學們發現,他會笑了,不再排斥集體,開始愿意和大家分享憂愁和快樂。
機會永遠落在有準備的人手里。哈爾濱中小學足球決賽中,郭文博和隊友出色的表現,被哈爾濱第 39 中學副校長孟繁玉看中。經過一系列的考察、考核等程序,郭文博等 12 名農村娃因足球特長被第 39 中學錄取。這意味著,他們可以走出農村,到城區接受更好的素質教育。機會不斷。2018年2月,歷經“足球夢想show”“英語聽說寫”“最強大腦PK”和“足球夢演講”等選拔環節,郭文博以第一名的綜合成績,成為俄羅斯世界杯的護旗手。
而除了在足球方面的成績,郭文博的文化課成績也取得了進步。初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總分比去年高了 20 多分。在郭文博看來,足球不僅沒影響學習,反而讓自己更專注、更努力。“做好人讀好書、踢好球”孟繁玉一語道出了校園足球的真諦。
與足球場上矯健、凜冽的前鋒形象相比,場下的郭文博依舊顯得有些羞澀。2019年8月,郭文博說:“如今有那多老師、同學和親人關心我,我不是留守兒童了!”在人生的至暗時刻,郭文博的人生軌跡因“球”而變;對于更多的留守兒童來說,“快樂足球”可能并不意味著未來的職業生涯,但他們的童年因足球而變得更加快樂,更加豐富多彩。
郭文博的勵志故事,也激勵著其他孩子們。2018年7月,來自廣州、清遠和河源的留守兒童,聚集在廣州參加“2018希望工程•無限極快樂足球訓練營”。他們無懼夏日,在球場上揮汗如雨,沉浸在足球的快樂中。訓練營期間,孩子們都聽說了“世界杯護旗手”郭文博的故事,他們希望以郭文博為榜樣,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足球夢。而無限極啟動快樂足球項目的初衷,也是旨在幫助更多貧困地區的孩子有機會了解并體驗足球運動的快樂,以體育精神幫助中國少年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這與近年來希望工程轉向解決貧困青少年發展性需求的路徑相吻合。
快樂足球成就自我
“足球,并不是一群人搶來搶去,最后捅進門里的野蠻運動。”作為無限極“快樂足球”訓練營的承辦者,周鋆晟認為,小小的足球蘊藏著強大的力量,“那是一種為了勝利而勇于擔責,為了榮譽而奮力拼搏的精神。”足球改變了他的人生,他也希望把足球和足球運動背后的精神和快樂,帶給更多的少年。
周鋆晟的外公是上世紀50年代第一支廣東隊的主力門將,父親也從事了一輩子的體育事業,可謂出生足球世家,但他卻坦言一開始并不喜歡踢球:“小時候比較胖,身體虛弱,跑一跑就喘”,常被人笑稱“肥仔”,后來通過大量的足球訓練,體能慢慢提高了,體重降下去了,自信心隨之上漲。
而足球給予他的遠非如此,團隊精神、拼搏精神才是周鋆晟認為受用終身的收獲。2012 年全國中學生足球錦標賽上的那場半決賽,至今讓他記憶猶新。面對實力強大的對手,賽況陷入僵局,比分一直是0∶0。比賽進行到 80 多分鐘的時候,替補上場的周鋆晟接守門員長傳球,單刀直入,踢進整場比賽唯一一球,鎖定勝局。當裁判吹響比賽結束的哨音,所有的隊友都沖向他,疊羅漢般把他壓在草地上。“壓得我喘不過氣,整個人都懵了。”周鋆晟笑著說,這粒進球不僅幫團隊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也讓自己成為了國家足球一級運動員。
如今回想起這一高光時刻,周鋆晟更多強調的是團隊精神。“如果沒有守門員開大腳,如果沒有其他隊友牽制住對方球員,我一個人不可能進球。”他認為,足球運動十分考驗人的毅力,“堅持、不放棄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曾經的周鋆晟因足球而改變,如今的他希望用足球去影響更多的人。
大學畢業后,周鋆晟原本有機會進入一家金融機構,但他毅然放棄了高薪,選擇了青少年體育事業,“有些東西,比錢更重要。”沒有踢球之前,周鋆晟不只胖,遇到挫折往往恐慌、退縮。踢球之后,劇烈的身體對抗和團隊協作,讓周鋆晟不僅在形體上發生了變化,遇到困難也不再想著逃避。周鋆晟說,是足球帶給了他快樂和成長。他希望更多的孩子也能在足球的幫助下,強健體魄,快樂成長。
這一想法與無限極“快樂足球”的理念不謀而合。2015 至 2017 年,周鋆晟連續三年承辦了無限極“快樂足球”訓練營,為留守兒童提供專業的足球培訓。在周鋆晟看來,不少留守兒童因為長期遠離父母,性格往往比較孤僻,不怎么與人溝通,而足球作為一項團體運動,可以讓孩子們融入團隊,“踢足球的孩子,積極樂觀,更愿意與人溝通。”
在承辦“快樂足球”訓練營的過程中,周鋆晟也見證了一個個孩子從孤僻、自卑變得陽光、自信。綠茵場上,和著汗水揮灑的是一個個拼搏的青春,隨著足球飛翔的是一串串純真的夢想。看見他們,就像看見了一個變得更好的自己,周鋆晟不由感嘆:“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這群年輕人甘愿舍棄高薪的實習機會,離開環境優渥的大城市,分赴邊遠農村扎根兩個月,為那里的孩子帶去系統、專業的足球培訓,但他們在付出的同時,也被孩子們的熱情所感動。
郭政是無限極快樂足球的志愿者之一,他沒想到“體驗生活”的初衷,卻讓自己收獲了更多快樂。他支教的重慶市武隆縣清水小學,全校只有200多個學生,不少孩子每天早上要走兩個多小時山路,才能到學校來上課,但他們依舊每天堅持訓練。足球不僅為他們帶來簡單的快樂,更讓原本性格相對內向、學習成績一般的孩子思維變得更加敏捷,團隊意識更強烈,性格也更加開朗和堅強。
更重要的是,無限極快樂足球的影響力,不會因為支教結束而停止。志愿者為學生提供支教培訓的同時,也讓當地的體育師資團隊獲得更專業、更系統的足球教學方法,由此獲益的學生數量也會更多。
讓更多兒童感受快樂
2015年3月,繼《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公布之后,相關部門正式對外公布了方案涉及的50條具體改革措施,喚起了國人對中國足球崛起的信心。這份被譽為“國50條”的足球改革方案,規定足球為學校必修科目,足球事業“從娃娃抓起”,但農村貧困地區卻面臨著沒有足球硬件設施,訓練缺乏專業人員指導的窘境,完全不具備發展足球教育的基礎條件。
為幫助農村貧困地區創造足球教育氛圍,讓足球運動持續在學校開展,無限極攜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于2015年率先推出為農村與貧困地區小學兒童打造的將足球普及、支教和營養提升為一體的教育平臺——“希望工程•無限極快樂足球”公益項目。
快樂足球公益項目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讓所有的學生將來都成為專業足球運動員,而是通過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促進學生對足球運動的喜愛,強身健體,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擴大足球運動的普及面。
值得一提的是,“無限極快樂足球”公益項目在策劃推廣、資源整合、實施方面,都采用創新的“商業思維”方式,將“無限極快樂足球”項目結合到無限極系列行走活動中,在激發普通公眾參與的同時,也廣泛地帶動了更多的人對貧困地區兒童健康成長的關注。
關愛弱勢青少年的成長既迫切又重要。近年來,針對貧困失學兒童、留守兒童等群體,國家先后出臺了多項政策,從多方面、多角度給孩子們送去溫暖和幫助。企業,作為社會的主體,更是責無旁貸。針對社會現狀和發展需求,無限極先后啟動了“思利及人助學圓夢”“無限極快樂足球”“思利及人•新陽光病房”“童夢閱讀空間”等項目,幫助弱勢青少年改變現狀,勇敢追夢,讓美好發生,讓夢想發光。
幫扶從未停歇
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在面對貧困地區兒童不同的夢想時,思利及人助學圓夢項目總是能為孩子們打開通往夢想的階梯。
付朝會的家在云南昭通市的山區,叫做大山包鄉車路村。從外界通往付朝會家里的路,臨崖萬壑,蜿蜒百折,外地的高手司機到了這樣危險的山路上,腿都會打擺子。而生長在這十萬大山深處的付朝會,卻有一個不尋常的夢想:學鋼琴。
“水泥路沒修好前,去一趟市里要花4個多小時。”付朝會笑著說,她一直有兩個夢想:第一個是走出大山、成為父親依靠;第二個是開一所幼兒園,讓大山里的孩子接受更好的啟蒙教育。前者她已經實現了,后者她正在努力實現。
付朝會出生在昭通市昭陽區大山包鄉車路村的一個寨子里。小時候,村委會的黑白電視是她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全村只有這么一臺電視,村里的孩子都喜歡去看。”付朝會說,5 歲那年,有一次,她看見一則廣告中彈鋼琴的畫面,“廣告說了什么,我完全沒留意,只覺得曲子很好聽,姿勢好優雅”,于是,在回家的路上,她挑撿了一塊又長又扁的木板,用水彩筆在上面畫上琴鍵,學著一本正經地彈“鋼琴”。
從那時起,一個跟鋼琴有關的夢想,開始在付朝會的心中生根發芽。但貧困的現實支撐不了付朝會的夢想,饑餓曾是她難以忘懷的記憶。
“一定要走出大山”是父親對付朝會和姐姐的期望。付朝會的父親說,付朝會的學習成績從小就不錯,還是希望她能“考出去”。但家庭的事故讓付朝會的上學夢漸行漸遠。
好在這時,她遇到了一生中“特別想感謝”的那個人,夢想的微光再度被點亮。無限極的“思利及人助學圓夢班”讓她夢想照進現實。
這個人就是2015級“思利及人助學圓夢班”班主任龔庭楠。在了解、核實付朝會的家庭情況之后,她將付朝會納入了自己的班級。“我們這個班的學生,不用交住宿費,每人每月還有 300 元的生活補助。”龔老師說,這一點點的改變,不只是給了一個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以光亮,還給予了一個家庭以希望。付朝會特別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在這里,她第一次觸摸到了真實的鋼琴,“以前我以為電視里的鋼琴是虛擬的,現實生活中不存在!”回想起與鋼琴的初次見面,付朝會仍難掩內心的詫異和激動。
為了練好琴,她的假期基本都是在琴行度過的,而持續的努力也最終換來了回報。 2019年4月24日,她拿到了由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認證的鋼琴十級證書。從第一次摸琴,到拿下十級證書,她僅花了不到三年的時間。發生變化的不只是學業和技能。龔老師眼里的付朝會剛開始沉默寡言,“甚至有些自卑”。可如今工作一年的她,已是幼兒園園長和小朋友口中“謙虛有禮,永遠都在笑”的會會老師。
像付朝會這樣受益于“思利及人助學圓夢項目”的貧困學生還有很多。2012年,無限極捐贈2000萬元人民幣作為原始基金成立了思利及人公益基金會,這是一個以非公募基金會形式獨立運作的公益慈善平臺,致力于大眾健康、扶貧助教、助弱賑災和環境保護四方面的公益行動。
成立后,思利及人公益基金會就啟動了“思利及人助學圓夢項目”。 截至2019年底,思利及人助學圓夢項目已在全國30個省市捐助34個助學圓夢班,累計投入近2200萬元人民幣,共資助1292名學生。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