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二屆)社會責任大會 李錦記榮獲兩項大獎
發布: 2019-12-18 16:19:33 作者: 佚名 來源: 李錦記

近日,2019(第二屆)社會責任大會在北京舉行,本屆大會以“對話責任品牌,共筑責任未來”為主題,通過嘉賓的跨領域交流,探討社會效益、可持續發展、精準扶貧、公益等與社會責任的共生共存。李錦記憑借多年來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貢獻獲頒“金責獎”;同時,李錦記9年深耕的希望廚師項目榮獲“2019年度優秀公益項目獎”。

李錦記此次榮獲“金責獎”的殊榮,與其強大的品牌責任理念和堅持不懈的公益實踐探索有著必然的聯系。作為百年民族企業,李錦記在不斷聚焦扶貧、教育、環保、公益服務等多個公益板塊的同時,還積極探索企業社會責任未來發展的新方向,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此次榮獲“金責獎”,是社會各界對李錦記的高度認可與嘉獎。

造血扶智,用技能為有志青年打開希望之門
在2019(第二屆)社會責任大會上,李錦記深耕9年的希望廚師項目榮獲“2019年度優秀公益項目獎”。希望廚師項目是一個由李錦記發起,資助經濟欠發達地區有志青年學廚圓夢、為中餐業發展培養未來之星的長期公益計劃。項目2011年啟動,9年來,李錦記走出了一條“扶志+扶智”的“精準扶貧”公益之路。
在經濟欠發達地區,青年是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地方的希望,然而有很多初中畢業適齡青年因為家庭經濟狀況窘迫等原因,無法繼續接受教育,被迫放棄學業,在家務農或者外出打工。同時,李錦記一直認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
迄今為止,李錦記集團已捐資千萬,惠及四川、重慶、貴州、云南、甘肅、山西、陜西、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河北、山東、湖南、湖北、廣西、廣東、江西、海南20個省市經濟欠發達地區的744名熱愛中餐烹飪的有為青年學廚圓夢,其中396人已經畢業。他們中有的在諸如北京、廣州、上海、成都等大城市的五星級酒店和知名社會餐飲工作,有的回鄉創業,帶領家鄉脫貧致富,真正實現了授人以漁,幫助了一個人,就是幫助一個家庭。

不忘初心,積極回饋社會
秉承“思利及人”的核心價值觀,多年來,李錦記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回饋家鄉,為祖國的慈善公益事業添磚加瓦。
自1992年開始,李錦記在廣東省珠海、江門、新會等地分別建成多所小學和中學,通過投身教育事業極力促進家鄉的人才培養和經濟建設;2006年,李錦記捐資建成清華大學“李文達醫學及生命科學圖書館”,支持國家醫學教育發展;自2012年起至今,與中國航天基金會合作,共同出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設立“李錦記航天獎學金”,關注和幫助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自2015年起至今,李錦記在四所職高中餐烹飪專業設置李錦記企業獎教金,為中餐業發展培育更多人才;2019年9月,在廣東省委提出的“實施粵菜師傅工程”的號召下,李錦記與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學校合作,開設“李錦記粵菜師傅班”,助力培養粵菜烹飪的明日之星,打造粵菜師傅國際名片,以粵菜文化的傳承創新推動行業發展建設。
堅守品質 ,熱衷環保
品質責任,匠心制造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保證。經過131年的高速發展,李錦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當初的小茶寮成長為擁有220多款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醬料品牌。不變的是“務實誠信”的核心價值觀,對于所出產品自始至終堅守著“100-1=0”的質量管理理念。李錦記首創提出“100-1=0”的品質管理理念,通過嚴謹的質量監管體制、百年積累的質量實踐,全方位地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的產品。李錦記還斥巨資全面導入SAP追蹤系統,真正做到“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控制。為確保原材料供應和食品安全,對大宗農產品還采用了李錦記基地種植的模式。
李錦記致力推行綠色生產,不斷采用高新科技和新型清潔能源,將節能減排落實到生產的每一個環節。李錦記使用地源熱泵系統,利用地底恒溫的地熱能源,為發酵中的醬油提供全天候的熱水和冷水;引進光伏發電,利用日照將光能轉化為電能,節省用電之余,剩余電能還能為當地社區提供電力,與社會共享成果;推行多項節約措施,加大中水回用量,以提高污水再使用率;更換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用水器具;使用大型冷卻塔,提高冷卻水循環利用率。正是憑借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所做的突出貢獻,2018年11月,李錦記新會工廠榮獲工信部頒發的“國家綠色工廠”稱號。
李錦記中國企業事務總監賴潔珊女士表示:“共生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主題,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不可能獨善其身。李錦記希望在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爭做有財富創造力、品牌影響力、社會感召力的優秀企業公民,積極促進企業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