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電商玩法不斷迭代,后電商時代已經降臨
發布: 2019-11-26 11:09:14 作者: 佚名 來源: 中管院跨境電商中心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了《2019年10月中國電子商務行業投融資數據報告》,10月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共有29家企業獲得了融資,融資總金額超48.93億元。
數據顯示,2019年1月到10月共發生投融資事件441起。平均每月發生投融資事件44起,10月融資數量在平均線以下。
在融資金額分布上,產業電商8.41億元,占比17.2%;零售電商15.35億元,占比31.37%;跨境電商13.7億元,占比28%;生活服務電商9.74億元,占比19.92%;物流科技1.72億元,占比3.51%。

隨著消費升級和電商服務質量的升級,相比傳統電商平臺,社交電商正煥發著前所未有的生機,2019年社交電商從業人員規模預計將達到4801萬人,同比增長為58.3%,社交電商行業的參與者已經覆蓋了社交網絡的多個領域,社交電商已成為電子商務不可忽視的規模化、高增長的細分市場。
你在朋友圈里是不是經常會看到,有人邀請你下載各種APP,領券、助力、賺錢,應有盡有?參與過幾次朋友圈的分享后,相信不少人已經通過消費習慣和購物方式的變化感受到了“你以為的那個電商,已經不是你所認為的電商了。”
事實的確如此,作為新興行業,社交電商市場正處于高速發展期,越來越多的企業都蜂擁而上進入賽道,搶奪社交電商的存量市場。從剛開始傳統大佬不屑,到今天BAT巨頭紛紛進軍社交電商,百家爭鳴。大環境告訴我們,社交電商這個市場的大蛋糕已經被許多人所覬覦。
但是目前社交電商還存在一些問題。

1) 供應鏈存在風險過大
產生品供應鏈不完善,依然是社交電商的通病。
社交電商雖然能夠幫助企業做好供應鏈上下游的協調管理,做到供應鏈的快速響應,最大限度減少庫存量。
企業的零庫存供應鏈經營模式還是存在一定風險的。
預售模式中,可能因為對產品零件供應商的過度依賴導致供應產品斷貨風險。
2) 社交和電商場景沒有融合
社交和電商是兩個不同的場景,他們之間如何互通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按用戶的潛在意識和消費習慣,電商平臺就是用于購物消費。
電商和社交場景不能生硬地融合在一起,要通過特定場景將電商融合到社交里才能提高用戶的接受度。
3) 低價策略背后的假劣貨泥潭
低價拼團玩法,是拼多多為首的一些社交電商得以成功的關鍵之一。
而如今,這種玩法正在讓大批像拼多多這樣的社交電商陷入新的困境里。
商品品質已成為拼多多這類低價拼團為主要模式的社交化電商,發展路途中難以跨越的一道坎。
4) 社交電商的信任危機
預估到2020年,我國社交電商商戶規模將達2400萬,總體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
但是信任問題,一直是橫亙在社交電商前的一道難題,而無底線競爭和虛假營銷已經引發了嚴重的消費者信任危機,解決電商信任危機迫在眉睫。
無論是傳統電商還是社交電商,產品品質與消費體驗是用戶轉化關鍵的環節。未來誰能發展的最好,還需要多方面因素考量,如物流效率、增值服務等做的更好,誰就能勝出。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