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退伍老兵 重拾紅色記憶 綠之韻集團黨委開展“八一”走訪慰問活動
發布: 2019-08-02 10:14:56 作者: 佚名 來源: 綠之韻


八一建軍節
有一所特殊的學校,叫軍營;有一群特殊的學生,叫軍人。他們在這里淬煉了鋼鐵般的意志,培養了優秀的品格。保家衛國,他們不曾后退半步;脫下軍裝,他們在祖國需要的各行各業講奉獻、當表率。數千萬退役軍人曾經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的巨大貢獻,成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


為集團公司退伍軍人送上節日禮品
2019年7月31日,綠之韻集團黨委開展了“八一”走訪慰問退伍老兵活動。綠之韻集團黨委書記劉云、副總經理夏運良、工會主席兼集團辦公室行政總監馮紅、黨委副書記許達仲帶領著就職于集團的十余名退伍軍人前往洞陽鎮東園村,向退伍老兵送上慰問金和濃濃的節日祝福。
來到位于洞陽鎮東園村的老兵家中,劉云書記一行與老兵們親切交談,詳細了解他們的生活、身體狀況,聆聽他們回憶入伍時的崢嶸歲月,向他們致以節日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對他們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地方建設作出的巨大貢獻表示誠摯感謝。綠之韻集團工會主席兼集團辦公室行政總監馮紅、黨委副書記許達仲向老兵們送上慰問金、營養品和日用品。

走訪實錄一
炮火中的通訊老兵張復統


1979年,中越自衛反擊戰打響。
這一年,年僅19歲的張復統應征入伍,來到了廣西寧明縣法卡山。在這里,爆發了中越自衛反擊戰中著名的法卡山戰役。出身農民家庭的張復統在部隊里經過3個月的緊急培訓,便走上了戰場,成為了一名為數不多的通信兵,在槍林彈雨的環境中為我方傳遞著一線最緊急的軍情。當時的法卡山,飽受越軍侵襲。越軍利用法卡山有利地形向我國邊境數次開槍開炮,并派遣特工人員滲透、襲擾和破環我國邊境前沿哨所陣地。張復統來到法卡山的第五天凌晨,越方突破邊境線派遣數名特工偷襲我方哨所,并殘忍地殺害了哨所內的哨兵。危急時刻,一名哨兵在臨死之際用盡最后一絲力量向后方營地發出敵襲訊號。作為通訊兵的張復統第一時間接收到訊號后,立即向上級傳達軍情。不久后,上級下達指令:讓營地內的所有婦孺躲進“貓兒洞”,士兵迅速進入戰壕掩體。修建在山后方高地上的遠程炮臺向敵人發出了反擊的炮火。這一晚,在震耳欲聾的炮火聲中,張復統始終堅守在電臺前……
1983年,張復統退伍,回到農村繼續務農。沒有人知道,他曾經在中越邊境上經歷的硝煙炮火;沒有人知道,這位平凡的農民所作出的不凡的事跡。



走訪實錄二
退伍的警衛老兵陳光元


陳光元,瀏陽市洞陽鎮東園村人,1961年進入湖南警衛部隊負責安保工作,曾負責多名國家、省市領導人的警衛工作。今年76歲的他耳朵已經不太靈敏了,跟人交流都需要在耳朵旁邊扯著嗓子大聲說話。但是,7年的軍人生涯鑄就了他鋼鐵般的意志。他說道,以前自己在部隊里,因為負責首長的警衛工作,對于手腳方面的功夫要求很高,也進行過特殊的訓練,徒手劈磚更是不在話下。盡管年歲已大,但他的手腳功夫仍舊沒有荒廢,即便現在70多歲,身體比起一般老人家硬朗了不少。
看到我們的到來,老人很是自豪地從柜子里翻出自己曾經在部隊里獲得“五好戰士”和“實彈射擊優秀成績”的榮譽證書和獎狀。50余載的歲月走過,已經泛黃的獎狀被老人很用心的封存在相框中;紅底黃字的“五好戰士”榮譽證,薄薄的一張小紙片,邊角已經磨損,幾道深深的折痕,留下了歲月的痕跡,但那精神在老人娓娓道來的敘述聲中依然鮮活。





一路走訪慰問,聆聽著老兵們的動人故事,參與活動的十余名退伍軍人紛紛表示:老兵們“不忘初心”的感人事跡,為我們樹立起一面牢記使命,繼續前行的旗幟。雖然我們已經離開軍營,但轉業不轉志,退伍不褪色,軍魂常在,兵心依舊。未來,他們將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繼續發揚在部隊嚴于律己、愛崗敬業的優良傳統,與企業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為公司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情暖退伍老兵,重拾紅色記憶。慰問活動結束,劉云書記表示,銘記崢嶸歲月,不忘這群最可愛的人。7月26日,在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上,黨中央向全體退役軍人代表致以了誠摯的問候,并發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力開創我國退役軍人工作新局面的勉勵。綠之韻集團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帶領著集團公司的退伍軍人們來到老兵的家中走訪、慰問,關注退伍老兵們的生活。未來,綠之韻將一如既往的關心和關注退役、轉業軍人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及時解決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為貫徹黨中央號召,開創我國退役軍人工作新局面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