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哥相對論:三生第二次卓越績效自評診斷成果
發布: 2019-07-10 10:54:31 作者: 佚名 來源: 三生

● 為充分了解客戶對產品的需求和試用體驗,推出三生“優享官”計劃,在新品上市前,分別對內、外部客戶進行試用調研,然后把結果反饋到產品的改進和生產中;
●加快品牌形象的優化迭代和加大公眾傳播力度,加強新媒體、新技術的運用,打造更多維、更受市場歡迎的品牌溝通及產品推廣方式;
●根據“測、調、保、療、養”五位一體的戰略需求,優先為大醫集、希諾賽、優福集因及電商等新業務提供信息化支持,構建以數字驅動的互聯網業務創新和全渠道數字營銷……
7月1—6日,6天時間,全公司23個部門參與,總長超過60小時的會議,討論了近30份自評報告,收集到數百條改進建議和方案……這是三生第二次卓越績效自評診斷所收獲的成果。
從2014年開始,三生就嘗試導入卓越績效模式;2016年11月獲得“鄞州區政府質量獎”;2017年獲得“寧波市市長質量提名獎”;2018年邀請專家作為顧問,指導我們持續導入,并進行了專家評審和第一次企業自評,之后跨部門成立了十個改進小組;2019年7月,完成第二次自評診斷。
很多人問過我,卓越績效導入到底能給企業帶來什么?是否值得花費這么多時間和精力去進行?我想談談我的感受。
它讓企業管理有理論、有“套路”

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未來的競爭都是管理能力的競爭。
卓越績效模式定義中有一句話,叫“使組織和個人得到進步和發展”。在企業里,許多高層和中層管理人員,在自己的業務領域都是很專業的,但在管理理論上卻往往存在不足,當企業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和階段,就需要考慮戰略、商業模式、整合管理等各個方面,這時候就會感到管理理論儲備的欠缺。
而卓越績效模式就是為企業搭建了一個完善的框架,我們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逐條對照,發現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找到改進的方向,從而讓企業管理既有理論,又有“套路”,越來越優化。
準確發現問題,不再“盲人摸象”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很多時候,管理者身居其中,很難“跳”出來,站在更為宏觀、客觀的角度去看待自己。
導入卓越績效模式給我帶來的另一個啟發,是要懂得用帶著問題的眼光去看企業,帶著問題意識去管企業,才不會“目光呆滯”。事實上,目前絕大部分企業的經營管理問題都能在卓越績效模式中找到注解,用卓越績效框架去評價組織的經營管理,能夠避免過去的“盲人摸象”,亂抓一通。
這次匯總的數百條改進建議,都是各部門認真、嚴格按照卓越績效評價準則進行逐條梳理、匯總和分析后得出的,涵蓋了從經營戰略、經營模式、管理模式到管理制度、企業文化建設、人力資源管理等方方面面,每一條,都沉甸甸的。
一個人想要身體健康,就要定期體檢。同樣,一個企業想要穩健發展,也需要定期找問題——只有找到問題,才有改進方向。接下來,將這些改進項逐一去落實,才是我們進行自評診斷的意義所在。
未來,三生將定期開展自評診斷,將卓越績效這套評價體系真正地、完全地融入到企業的管理中去,我相信,它一定會給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價值。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