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茅卸任后首次亮相博鰲全球健康論壇談食品安全
發布: 2019-06-13 15:18:28 作者: 佚名 來源: 直銷中國周刊

昨日(6月11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博覽會在青島召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原局長張茅出席并發言。這是張茅自上月卸任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后的首次公開亮相。張茅就加強食品安全、保障國民健康議題發言。
張茅:全民健康“防治結合、以防促治”
中國是食品生產大國,也是食品消費大國。但食品安全方面卻面臨著各式各樣的問題。在大會上,張茅就加強食品安全、保障國民健康議題發言。“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張茅認為,我國應提高違法成本,“實施最嚴厲的處罰”,從而確保食品安全。
人口老齡化、環境污染等帶來多重健康威脅,這是各國面臨的普遍難題。張茅認為,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中國探討全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他指出,從人口總量上看,我國有近14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國老百姓的健康具有標志性的意義;從人口結構上看,中國已經步入了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問題日益突出;從區域特點看,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區域資源環境差異顯著,對實現全民健康提出了更多樣化、更復雜的問題。
2016年,我國發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根本目的,我國應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兩個著力點,實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綱要還提出,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0歲,人均健康預期壽命顯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標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
張茅認為,綱要要求更加關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堅持防治結合、以防促治,可以從根本上減輕醫療負擔。
他指出,中國傳統哲學思維倡導“防患于未然”,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倡導“上醫治未病”,就是強調預防為先。“治療并不是改善國民健康的唯一手段,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這是長期以來人類逐步了解生命健康、應對健康挑戰的結果。”張茅說。
他指出,提升國民健康的重要前提,就是堅持預防為主,預防控制重大疾病。他認為,必須加強健康教育和引導,倡導健康生活,要加大健康科普宣傳,幫助群眾掌握科學的健康知識和技能,實現全民健康目標。
張茅認為,不健康膳食會帶來相當大的健康風險。據世衛組織報告估算,全球每年有多達6億人或近十分之一的人口,因食用受到污染的食品而生病,每年更是造成42萬人死亡,5歲以下兒童就占12.5萬人。他認為,這些食源性疾病數據表明,加強食品安全的工作,對保障國民健康意義重大。
一季度食品安全報告不合格率2.2%
市場監管總局公布2019年第一季度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分析報告。2019年第一季度,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共完成并公布428043批次食品(含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劑)樣品監督抽檢結果,檢驗項目全部合格的418474批次,不合格的9569批次,總體不合格率為2.2%,比2018年同期下降0.4個百分點。檢驗不合格的2.2%,仍以農獸藥殘留超標、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污染等3類問題為主,分別占不合格總數的30.7%、23.7%、22.9%。
在2018年第4季度的食品安全抽查結果中,從檢驗不合格的項目看,也是以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農獸藥殘留超標和微生物污染等3類問題為主,分別占不合格總數的27.1%、25.2%、24.1%。
在食品安全監督抽查中,還時常出現不少企業由于生物性風險,比如腐化霉變等;物理性風險,比如含有雜質、異物等;化學性風險,比如農藥殘留等,3類問題被檢出產品不合格“履罰屢犯”的現象。
建立實行“四最” 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今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將食品安全工作放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統籌謀劃部署。對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其中提出“建立最嚴謹的標準”“實施最嚴格的監管”“實行最嚴厲的處罰”“堅持最嚴肅的問責”,以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在體制機制、法律法規、產業規劃、監督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
其中提到,落實“處罰到人”要求,綜合運用各種法律手段,對違法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主要負責人等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進行嚴厲處罰,大幅提高違法成本,實行食品行業從業禁止、終身禁業,對再犯從嚴從重進行處罰。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對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依法從重判罰。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