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涉傳主體重新過篩子 市監總局部署打傳
發布: 2019-04-18 10:02:44 作者: 佚名 來源: 新浪潮

“以2017-2019年監測發現的涉傳線索為重點,各地要進行逐一排查、核實、分類處置,消除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價監競爭局(規范直銷與打擊傳銷辦公室)向各地下發的“關于開展涉傳市場主體風險隱患排查處置的通知(下簡稱‘通知’)”中這樣要求。

打傳與維護社會穩定相統籌
“通知”下發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市場監管局(廳、委)價監競爭處(分局、禁止傳銷相關處室)。“通知”指出,要求各地做好涉傳市場主體調查處置,排查風險隱患工作,是為了“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底線思維、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深化網絡傳銷監測查處工作,解決好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
“通知”要求,要堅持把打擊防范傳銷違法犯罪行為同化解風險、維護社會穩定統籌起來,主動適應“互聯網+”新時代要求,轉變監管執法理念,創新工作方式方法。
“通知”指出,風險隱患排查處置范圍,以總局網絡傳銷監測點單位2017-2019年監測發現的涉傳線索為重點。
也就是說,近兩年以來監測到的涉傳信息,都要重新過篩子梳理一遍。這對于那些以為時過境遷可以重出江湖的涉傳主體來說,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總局下發給某省市場監管部門的篩查名單,共涉及17家單位,排第一位的是近期因準備赴美上市而曝光度頗高的云集。
直企、申牌企業均有上榜
到底什么樣的企業可能進入這個名單?這成為業界頗為關注的問題。日前,新浪潮獲得了一份某省的涉傳市場主體排查清單。分析研判這份涉及20余家企業的排查清單,大概可以了解監管部門會把目光盯緊哪種類型的企業。
新浪潮發現,在這份排查清單上的企業,網絡上搜索都有涉傳的新聞或是爆料。清單上出現了拿牌直企,另有申牌企業,同時還有多家“涉水直銷”的企業,即,沒有直銷牌照,也不申牌,卻采用直銷模式運作。比如名單上的幾家知名傳統企業,并未取得直銷牌照,在各自領域產品口碑一向不錯,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網絡上對其疑似“傳銷”的行為質疑不斷。
從產品品類來看,新浪潮注意到,多數企業以保健品、日化用品為主要產品,仍采用傳統的銷售模式;名單上也出現了采用微商銷售模式的企業。還有的企業是徹徹底底的無產品精神洗腦,用“文化”包裝自己。
而在這份“清單”中,這些涉事主體更多利用的是時下熱門的金融“資金盤”、區塊鏈、共享經濟、移動支付、手機app分享信息賺傭金等概念。
要求各地執法要“動真碰硬”
“通知”同時指出,重慶市市場監管局、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市場稽查局)、泉州市市場監管局等總局網絡傳銷監測點單位,負責網絡傳銷態勢監測、涉傳行為和涉傳線索的獲取、核實、派發,進行電子數據分析、電子數據采集與固定,輔助分析判斷責任主體,協助進行網絡傳銷信息處理。
“通知”要求,風險隱患排查要敢于動真碰硬,勇于擔當,持續加大執法打擊力度,堅持實事求是,嚴格公正和規范執法,對涉傳市場主體存在的風險隱患依法依規進行查處。
新浪潮提醒:
警惕以“人際網絡、直銷、網絡營銷”為旗號的異地拉人頭傳銷;警惕以“資本運作、連鎖銷售、優化資本、資本孵化”為旗號的異地拉人頭傳銷;警惕以“資本運作、連鎖銷售、優化資本、資本孵化”為旗號的異地拉人頭傳銷;警惕以“電子商務、網賺、網絡游戲、網絡資本運作、網絡加盟、網上學習培訓、網上基金投資”為旗號的互聯網網絡傳銷;警惕以“PE、私募股權、投資入股、發展渠道商、紅包互贈”為名義的金融傳銷;警惕非法直銷。包括:未經許可的直銷行為,直銷企業違規涉嫌傳銷;警惕現實中的潛能培訓、企業管理能力培訓、成功學培訓等培訓活動和招生。
此外,如果具備以下傳銷的三個特征和兩個組成要件,便可以確定是傳銷:
特征1、需要交納或者變相交納入門費
特征2、需要發展下線組成層級關系
特征3、存在團隊計酬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