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監管成績單:查處傳銷直銷3500多件
發布: 2019-03-07 09:48:57 作者: 佚名 來源: 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

2018年,面對機構職能重大調整、日益繁重的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爭工作任務,全國市場監管系統恪盡職守,開拓進取,推進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爭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國查處價格違法案件2.6萬件,實施經濟制裁23億元;查處不正當競爭案件1.5萬件,罰沒金額5.7億元;查處傳銷、直銷案件3500多件,罰沒金額9.6億元,公平競爭審查覆蓋面和審查量大幅提升。
價格監管工作成效明顯
一是重點涉企價格收費行為得到規范。全國市場監管系統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大力規范涉企價格收費行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
——治理涉企亂收費行為持續推進。全國市場監管系統開展全國涉企收費專項執法行動,重點圍繞涉企收費目錄清單落實、企業反映強烈問題、物流和融資收費開展檢查,對相關部門和進出口環節收費行為進行檢查,公開曝光11起典型案件,糾正了一批收費單位違規行為,推動取消了一批不合理收費項目。參加清理口岸收費工作,調研摸清口岸收費環節、項目和標準,組織開展口岸收費目錄清單公示情況自查,抽查10個進出口貨物吞吐量較大口岸收費情況,降低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
——保障電力降價政策紅利體現到位。組織開展全國電網和轉供電環節電價檢查,重點查處電網不落實退還和優惠減免政策、轉供電環節違規加價行為。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檢查重點企業,有力帶動了地方查辦案件。全國共檢查轉供電主體5萬多家,已退還企業費用206億元,落實減免費用40億元,有效減輕了一般工商業企業用電負擔。
二是重點時段和重要領域價格監管不斷強化。受自然氣候、突發疫情、國際貿易環境變化等因素綜合影響,部分民生領域價格出現波動。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加強針對性監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重要時段價格監管工作持續深化。立足保障困難群眾生活、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市場監管總局組織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元旦春節、中秋國慶期間生活必需品、節日消費品、供暖供氣、交通旅游等領域價格監管,組織開展全國旅游景區門票降價執行情況檢查,確保景區門票降價政策落實到位,為節假日營造良好市場消費環境。圍繞春耕、汛期等重點時段,提早謀劃部署,強化監測預警和應急監管,保證重要商品市場價格基本穩定。
——重要民生領域價格監管持續加強。全國市場監管系統查處醫藥領域價格違法案件4000多件,實施經濟制裁近5億元;及時對抗癌藥生產、流通企業開展提醒告誡,要求嚴格落實國家抗癌藥降稅政策,按時按量降低相關藥品價格,保障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市場監管總局聯合住建部門開展全國商品房銷售價格行為專項檢查,處理案件1300多件,維護房地產價格秩序。開展全國城市供水、供氣、供暖、電信領域價格重點檢查,共檢查相關企業1.2萬多家,實施經濟制裁近5000萬元。開展全國殯葬服務收費專項檢查,共檢查殯葬服務機構8200多家,規范收費行為。針對旅客反映問題,開展鐵路客運價格檢查,推動完善鐵路客運票價管理,維護了廣大旅客特別是低收入群體利益。
三是預防價格違法、規范價格秩序力度繼續加大。價格監管涉及市場主體多,監管難度大。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舉辦機構改革后首期全國價格監管培訓班,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積極探索創新價格監管方式,有效規范價格秩序。
——價格監管關口進一步前移。為有效促進供暖季天然氣價格穩定,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天然氣價格法規政策提醒告誡會,督促企業嚴格保供穩價。圍繞落實電信提速降費目標,約談三大電信運營商,通報全國電信價格重點檢查情況,督促運營商既要提速,也要降費。開展“雙十一”電商價格行為提醒告誡,引導企業誠實守信經營。對輿論高度關注的互聯網售票平臺捆綁收費和快遞高峰期漲價等問題,第一時間進行約談,要求企業嚴格落實主體責任。
——價格監管手段進一步完善。在重點領域價格檢查中,各地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原則,制定“一單兩庫”,完善配套舉措,加強信息公開,進一步規范價格執法程序,提高價格執法效能。充分發揮價格監管平臺作用,利用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研究分析市場價格運行情況,妥善回應社會關切。
競爭執法和公平競爭審查成效明顯
一是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扎實推進。以新《反不正當競爭法》實施為契機,全國市場監管系統重點圍繞社會關注和群眾反映強烈領域,不斷加大執法辦案力度,有力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工作的意見》,發布《關于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重點行動的公告》。組織開展重點執法行動,集中整治市場混淆、商業賄賂、虛假宣傳、涉網不正當競爭等突出問題,專項執法行動期間共查處各類案件7400多件,罰沒3.7億元。部署涉及知名企業和品牌的跨區域案件調查工作,集中解決知名企業、知名產品在全國范圍內的市場混淆問題。召開全國反不正當競爭工作座談會,就新法實施聽取地方意見建議,研究解決工作難點。完善配套規則,推進禁止市場混淆、商業賄賂、侵犯商業秘密、不正當有獎銷售行為等四部規章的修訂工作,研究制定禁止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行為相關規定。
二是公平競爭審查深入實施。圍繞全面落實的任務目標,持續發力推動制度落地生根。市場監管總局舉行部際聯席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統一思想,明確任務。制定發布第三方評估實施指南,為政策制定機關在審查工作中引入第三方評估提供明確指引。建立健全總局內部審查工作機制,示范引領政策制定機關優化機制。開展重點督查,隨機抽查文件225份,督促整改35份,糾正一批排除限制競爭問題。舉辦三期培訓,對部際和省級聯席會議成員單位700余人進行系統培訓。截至2018年年底,國務院各部門、所有省級政府、98%市級政府、85%縣級政府已部署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
全國審查31萬份增量文件,比上年增長154%,對其中1700余份進行了修改完善,比上年增長157%;梳理82萬份存量文件,清理含有地方保護、指定交易、市場壁壘內容的文件2萬余份,促進了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設。
三是競爭領域國際合作不斷深化。市場監管總局舉辦兩屆中歐競爭周,首次加入反不正當競爭環節,深化公平競爭審查研討交流。落實“中國公平競爭審查與歐盟國家援助控制”對話機制,籌備第二次對話活動及重簽諒解備忘錄事宜,與歐方共同起草對話機制運行情況年度報告。積極參與中美經貿磋商、中加自貿協議談判、中日知識產權協商等,積極宣傳我國反不正當競爭和公平競爭審查方面的進展與成效,參與制定國際競爭規則,切實維護國家利益。
規范直銷打擊傳銷工作成效明顯
一是加強執法辦案,嚴格直銷監管。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直銷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拓寬監管廣度和深度,完善直銷監管制度。開展為期8個月的全國直銷市場專項執法,有力查處了直銷企業及其經銷商、掛靠團隊打著直銷旗號以股權激勵、投資分紅等形式涉嫌傳銷違法行為。開展執法督查,向社會公示行政處罰案例,統一直銷違法案件執法標準,指導地方穩妥應對處置突發事件。2018年底,權健公司涉嫌虛假宣傳和傳銷違法行為被媒體曝光后,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領導批示精神,在總局指導下開展直銷市場檢查,妥善應對輿情,回應社會關切。
二是加強監測查處,嚴厲打擊傳銷。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打擊傳銷工作的意見》,穩步推進禁止傳銷各項工作。全面落實網絡傳銷監測查處“四步工作法”,細化網絡傳銷監測點任務分工,及時匯總梳理案件線索,組織各地開展核查和分類處置。會同公安部組織開展網絡傳銷違法犯罪活動聯合整治,重點查處了“云聯惠”等一批網絡傳銷大案要案,對“云聯惠”2萬余家代理公司和7.5萬余家聯盟商家進行調查處置。推動無傳銷網絡平臺創建,深化與大型網絡平臺的政企合作,共治網絡傳銷。大力開展傳銷重點地區、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在深入11個傳銷重點整治城市督導調研的基礎上,在北海召開全國重點整治城市打擊傳銷工作現場推進會暨打擊網絡傳銷研討會,交流工作,強化整治。及時發布警示提示,曝光典型案例,有效提升人民群眾守法意識和防范意識。舉辦打擊傳銷規范直銷培訓班,培養專業人才。提升打傳工作格局,加強綜治考核,積極推動將傳銷納入“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打擊范圍。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