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美”公益攝影展在安利體驗館拉開帷幕
發布: 2019-03-01 10:04:00 作者: 佚名 來源: 信息時報


“污染的海洋”攝影作品,引發觀眾的思考
2月22日,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海洋之美”公益攝影主題展在安利廣州旗艦體驗館拉開了帷幕。據了解,“海洋之美”是由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下“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自主開發、制作、拍攝的海洋科普素質教育課程,由十多名專業潛水員與攝影師經過3個月的超過100次水下拍攝、測試與制作完成,旨在讓青少年通過VR體驗感受海洋之美。此次活動通過攝影展、體驗展、行為設計工坊三個板塊,為公眾展示海洋垃圾污染的嚴重,并引導公眾從自身做起,逐漸改善個人生活習慣與行為,為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未來的藍色清潔海洋做貢獻。
踐行減塑行為 減少海洋污染
“攝影展以‘打敗垃圾共和國’作為活動目的,從攝影展到體驗展到行為設計工坊,引導公眾從意識到海洋污染的現狀轉變到有意識真正采取減塑行動。”“海洋之美”項目經理丁乙向記者介紹道,此次攝影展首次落地廣州,持續3天,通過“垃圾共和國”的理念涵蓋整場活動,展出由ADEX、五年七班、PADI以及社會投稿組成的70多幅知名攝影師作品。攝影展覽現場還設置了“垃圾”大餐、“垃圾”藝術作品展、VR體驗海底世界等項目,為觀眾帶來深入互動體驗。
“海洋之美”項目發起人之一、國內著名水下攝影師王嘉蓓出席了開幕式并向媒體表示,她從2004年開始接觸潛水,看到了很多美麗的海底奇景,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海洋,因此觸發了拍攝海底世界的念頭。她希望更多的人學習潛水,親眼看看海底世界的奇妙。“地球上70%都是海洋,如果不看海洋只看陸地,那么只會看到30%的世界,這是非常遺憾的。”王嘉蓓說。那么,公眾如何正確擁抱海洋這片神秘而又美麗地方?她建議,大家要通過正規途徑學習潛水,有了相應的潛水資質后才能到相應的水深潛水,以保證身體安全,另外,在潛水的過程中要愛護海底生物、珊瑚等。
行為設計工坊的嘉賓還有廣州市潛水協會負責人龐立、廣州綠世自然保育中心理事長張秀榮、Gozerowaste廣州負責人王一安、NGO組織擺脫塑縛協調員鄭雪、埃森克中國大陸區2019-2020總會成員曾悅晴等公益組織代表,他們從不同維度分享減塑行為實踐,帶給觀眾更多啟發。

被魚鉤劃傷、嘴角仍留著魚鉤的鯊魚
倡導綠色環保公益 安利一直在行動
2018年,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攜手安利公益基金會與埃森克延續了“海洋之美”前期項目,發起“海洋之美·幸福微夢想”公益項目。2019年,埃森克青年獻力可持續發展項目(由亞洲開發銀行和埃森克共同發起)承辦“海洋之美攝影主題展”,作為“海洋之美”系列公益項目的再一次延續,致力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第十四項議題——水下生物“海洋之美攝影主題展”。
安利公益基金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安利從創立的第一天起,就把環保視為自己的天職,許下“哪里有安利,哪里就有綠色”的鄭重承諾,不僅提供環保優質的產品,還通過組織大型公益活動向大眾倡導環保理念。在全體安利人的精心培植下,“安利林”為華夏大地帶來片片綠蔭;安利的綠色足跡跨越南北兩極、登臨地球第三極;2002年至今,安利(中國)一直鼎力贊助中國南(北)極考察隊的極地科考行動,無償為科考隊提供采用可生物降解和無磷配方的家居及個人護理用品;2008年10月,安利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共同創立安利環保公益基金,安利(中國)對該基金投入1000萬元,基金由雙方共同管理,專門用于資助和開展安利環保嘉年華、“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等各類環保公益項目……
個體的力量也許微不足道,但只要每個企業、每個公民都行動起來,就一定能為我們的環境帶來更為深遠的影響與改變,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