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開展非法集資專項檢查 及時化解金融風險
發布: 2018-11-07 09:08:08 作者: 丁丹 陳姿竹 莫麗君 來源: 紅網


聯合部門對“湖南源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首分公司”進行專項檢查。
為切實防范金融風險,排查非法集資涉嫌企業。吉首市金融辦聯合州人行、州銀監局、市公安局、市食藥工商局、鎮溪街道等部門,在吉首地區進行為期一周的非法集資專項檢查及金融風險摸排。

通過查看財務賬目及相關資料,發現該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被責令整改
工作中,各部門檢查了涉及金融風險企業的登記注冊經營許可、業務資質、宣傳廣告、用戶個人信息、借貸情況、資金的管理和運營等情況,深入挖掘存在問題,重點對企業用投資理財、預存金、購買商品送股權等情形納入本次專項整治的重點范圍。

被查處的非法集資。
10月25日晚,聯合部門對位于吉首市老商場五樓的“湖南源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首分公司”進行專項檢查時,發現該公司正在組織老年人參與存錢返利的活動。通過查看財務賬目及相關資料,發現該公司采取發放宣傳單、開推介會、宴請老年人等形式宣傳投資返利,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市公安局經偵大隊立即約談公司法人代表及財務負責人,責令限期整改,并限期退還老百姓的存款。通過一天一夜的工作及協商,10月26日中午,分公司法人代表龍某及公司財務負責人杜某多次和總公司進行協商,最后如數退還老百姓的融資款共計45萬元,涉及人數27人。
“消費返利”存較大風險隱患
此類“消費返利”不同于正常商家返利促銷活動,存在較大風險隱患:
一、高額返利難以實現。返利資金主要來源于商品溢價收入、會員和加盟商繳納的費用,多數平臺不存在與其承諾回報相匹配的正當實體經濟和收益,資金運轉和高額返利難以長期維系。
二、資金安全無法保障。一些平臺通過線上、線下途徑,以“預付消費”“充值”等方式吸收公眾和商家資金,大量資金由平臺控制,存在轉移資金、卷款跑路的風險。
三、運營模式存在違法風險。一些平臺虛構盈利前景、承諾高額回報,授意或默許會員、加盟商虛構商品交易,直接向平臺繳納一定比例費用,謀取高額返利,平臺則通過此方式達到快速吸收公眾資金的目的。
部分平臺還采用傳銷的手法,以所謂“動態收益”為誘餌,要求加入者繳納入門費并“拉人頭”發展人員加入,靠發展下線獲取提成。公司及參與人員的上述行為具有非法集資、傳銷等違法行為的特征。此類公司運作模式違背價值規律,一旦資金鏈斷裂,參與者將面臨嚴重損失。按照有關規定,參與非法集資不受法律保護,風險自擔,責任自負;參與傳銷屬違法行為,將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民警提醒:十種情況務必提高警惕
社會公眾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高低息“理財”“保險”,不要被小禮品打動,不接收“先返息”之類的誘餌。通過正規渠道購買金融產品,購買保險過程中要盡量做到“三查”,即通過保險公司網站、客戶熱線或者監管部門、行業協會網站查人員、查產品、查單證。
如遇以下幾種情形的“理財”“保險”等產品,請務必提高警惕:
一是以“消費返利”為幌子的;
二是以境外公司投資股權、期權、外匯、貴金屬等為幌子的;
三是以投資養老產業可獲高額回報或者“免費”養老為幌子的;
四是以私募入股、合伙辦企業為幌子,但不辦理企業工商注冊登記,或者經營范圍以外的;
五是以投資虛擬貨幣、區塊鏈等為幌子的;
六是以“扶貧”“互助”“慈善”等為幌子的;
七是在街頭、商場、超市等發放廣告及傳單的;
八是以組織考察、旅游、講座等方式招攬老年群眾的;
九是“投資、理財”公司、網站及服務器在境外的;
十是要求以現金方式或者向個人賬戶、境外賬戶繳納投資款。最后,希望廣大市民注意保護好個人信息,關注吉首警事及正規機構發布非法集資風險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資行為及時到公安部門反映。
上一篇:陽春公安揭秘網絡傳銷團伙“羅擬錢”覆... 下一篇: 借錢給人做傳銷 債權不受法律保護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