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哥相對論:到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情?那只是你不夠幸運
發布: 2018-10-24 15:08:16 作者: 佚名 來源: 三生

我們做健康產業,很容易就聊到養生的話題。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聊到了那些長壽過百歲的名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錢鐘書的夫人楊絳。
這個活到105歲的老人,曾經有媒體采訪她的養生之道,每天早上散步,早先是戶外走7000步,后來改在室內慢走。她還堅持做保健氣功操“八段錦”,通過運動和氣息調理,打通經脈。在飲食上,則是少葷多素,清淡、不油膩。
更重要的是,她的人生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退休狀態”,年近90歲高齡開始翻譯柏拉圖的《斐多篇》,93歲出版散文集《我們仨》,96歲出版哲理散文《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楊絳文集》八卷。

(楊絳 圖源:網絡)
這是一位很令人敬佩的老人。這種敬佩,并不因為她是大家熟知的文學大家,而是來自于她對生活、對事業的態度。
對生活,是積極樂觀。“每天堅持運動,飲食少葷多素”,這是現在都在倡導的健康生活方式。特別是從事健康產業的人,如果談及“健康生活方式”,首先想到的就是運動和飲食。只是,就算每個人都能像背標準答案一樣背下來,知道和做到總是有差距的。而且往往越是做不到的人,給自己的理由越是充分。
每個人都會說,有一部分人在做,更少的人堅持做到了。

對事業,是全心投入。楊絳曾經說過,“走好選擇的路,別選擇好走的路,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己。”前不久,廣東舉行了南國書香節,評選出了改革開放40年“中國閱讀四十年”致敬榜單,其中就有楊絳的《我們仨》。大多數人60多歲就退休去頤養天年了,90多歲仍然在投入創作,是幸運或是不幸呢?
工作有年限,退休有年齡,這是很多人習慣的生活方式,因為周圍的人都是如此。在這種習慣里,工作只是一種謀生的手段。但如果你找到了愿意為其傾注一生的心力且樂此不疲的事業,豈不是一件更幸運的事情?
人生其實沒有到什么年紀該干什么事情。只是有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的人沒有那么幸運罷了。

能做到這兩點的人,哪怕寂寂無聞,也同樣值得尊重和敬佩。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