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傳銷20年:南北派傳銷及它的“洗腦套路和話語體系”
發布: 2018-05-07 09:35:37 作者: 佚名 來源: 三秦都市報


今年是我國全面禁止傳銷的第20年。1998年4月21日,我國宣布不再允許任何形式的傳銷經營活動。20年來,傳銷的主要模式一次次轉型,由最初的拉人頭、騙人入伙、限制人身自由,發展成以互聯網金融概念為噱頭,宣稱快速致富、一夜致富,迷惑性更強,模式趨于復合化,加入傳銷者不乏一些高學歷、高智商的人。
國家各有關部門雖然一直在打擊,但傳銷蔓延之勢依然強勁,不得不令我們反思。近日,三秦都市報記者采訪了一線民警、民間反傳銷人士和有關專家,并梳理了大量資料,試圖揭開傳銷組織的前世今生。
“洗腦套路”和“話語體系”
2017年7月,23歲的大學畢業生李文星誤入傳銷組織溺亡,讓傳銷再度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
人們在備感驚愕、痛惜、憤怒的同時,也會感到疑惑:傳銷何以有如此魔力?
傳銷起源于1980年末,當時僅是作為一種新型的營銷模式而流行。業內普遍的說法是,始于美國,后經日本傳入我國,其標志性事件是日本一家磁性保健床墊(JapanLife)公司“偷渡”到中國,以傳銷的方式銷售磁性保健床墊,迅速從深圳發展到廣州并席卷了整個廣東。
一直致力于反傳銷的民間組織負責人阮班軍告訴記者,傳銷分為單層次傳銷和多層次傳銷。單層次傳銷是推銷員只能將產品賣給一個客戶,不允許客戶再繼續發展新的客戶;而多層次傳銷就是今天所指的傳銷,在當時也被屢次監管和查處。
阮班軍今年32歲,曾是一名傳銷受害者。2007年前后,他被朋友以介紹工作為名,帶到了山東,一年后,又去了廣西欽州,加入“1040工程”——投資6.98萬元,發展下線,到一定時候就能獲利1040萬元。
“最早的傳銷是有產品的,我在山東時,賣化妝品,每套2990元,賣出去得越多,你的級別就越高,獎勵也越多。”阮班軍說,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傳銷獨特的“洗腦套路”和“話語體系”,組織者苦口婆心去美化這個行業,“他們打地鋪、吃大鍋飯過著‘苦日子’,卻告訴你‘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實在說不通了,就打。”
最典型的“話語體系”是“幾何式倍增”和“五級三階制”。2015年,阮班軍在西安成立反傳銷聯盟,開始解救、尋找誤入傳銷組織的人,通過公益演講進行反傳銷洗腦。
“只要聽到‘幾何式倍增’‘五級三階制’這兩個詞,就可以判定他做的是傳銷。”他解釋說,“幾何式倍增”是直銷和傳銷通用的概念,即1變3,3變9,9變27,下線無限倍增;“五級三階制”則是傳銷界的金字塔形獎金分配制度。最高級別會拿到所有的獎勵——一筆百萬或千萬級的財富。

西安一處傳銷窩點墻上,寫著的勵志標語
“南派傳銷”與“北派傳銷”
互聯網成為傳銷進入第二個階段的助推器。
1998年4月21日,國務院頒布《關于禁止傳銷活動的通知》,拉開了傳銷治理的序幕。《通知》要求,此前已經批準登記從事傳銷經營的企業,應一律立即停止傳銷經營活動,認真做好傳銷人員的善后處理工作,自行清理債權債務,轉變為其他經營方式。
傳銷由此改頭換面,完成了由有產品向無產品的轉變,逐漸轉入地下。
“這個階段已經很少看到產品了,他們傳播的就是一系列發財致富的夢想、理念。”阮班軍說,傳銷組織的頭目會謊稱,某個產品太昂貴,你目前沒有能力購買,他們只能擺政策、列數據,把“資本運作”說成是國家支持、國外引進的先進金融模式,成立皮包公司,甚至虛構一個公司,從而誘騙公眾參與。
與此同時,根據地域不同,傳銷分成了“南派”和“北派”,兩大門派之間雖然相互交叉,但最大的區別在于是否睡地鋪、是否打人。
“南派傳銷,主要是靠金錢引誘,依靠精神控制,不限制人身自由;北派傳銷則限制人身自由,時常伴有暴力行為。”西安市公安局經偵大隊相關民警介紹,北派傳銷以2800元、2900元等為入門費,以“異地邀約”的形式組建“老鼠會”;南派傳銷租住在高檔小區,把傳銷同當地的經濟發展需求相結合,通過歪曲政府發展思路,偽造政府發展項目,偽造領導人發言,偽造政府文件等一系列做法發展成員,進行洗腦和精神控制。
“形式雖然不同,但內容和目的是一致的。”阮班軍說,你交了一筆錢,成為傳銷組織里的某個節點,這筆錢一部分成為你的各個上線的收益,一部分落入傳銷公司。
整個過程中,并沒有任何財富創造,你得到的,僅僅是一項權利,即每拉到一個下線,就得到一定比例的提成。“這是一個擊鼓傳花的游戲,傳銷組織者會賺錢,最早的玩家可能會賺錢,越是后來者越有可能成為犧牲品。”
以“高收益快回報”為誘餌
2013年以后,隨著智能手機、網絡社交平臺的發達,互聯網運用日益廣泛,網絡傳銷開始崛起。近兩年爆出的3M、維卡幣、中券資本、善心匯、亞歐幣等傳銷新變種的代表,傳統的洗腦套路、運營模式都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獎勵體制和洗腦話術,周期更短、涉及資金更大。
2016年,國家工商總局發布《新型傳銷活動風險預警提示》,一些傳銷組織采用所謂的“電商”“微商”“多層分銷”等名義,以高額回報為誘餌,發展人員形成上下級關系。
在今年4月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打擊傳銷工作的意見》中,已經將整治傳銷,上升到“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層面。
三秦都市報記者在梳理相關案件時發現,進入網絡傳銷階段后,傳銷人員結構上更加復雜,高學歷、年輕化趨勢明顯,大學生成為受害重點群體之一,他們通常以找工作、異地戀、見網友等途徑陷入傳銷組織。
2017年9月,云南曲靖一所職業技術學院的大三女生小王,被男網友騙到西安,陷入傳銷組織,并和父母先后被騙走1萬多元學費、生活費。
2017年8月,西安警方打掉一個以購買虛擬貨幣為特征的新型網絡傳銷組織。警方通報稱,該組織以集團化公司化模式運營,以互聯網為載體,打著商務活動的幌子,以“虛擬貨幣”為誘餌,層層發展下線非法牟利。
今年4月17日,西安警方破獲一起以“區塊鏈”為幌子的特大網絡傳銷案,該組織從今年3月28日上線運行至4月15日,短短18天時間,共發展注冊會員1.3萬余人,涉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涉案金額達8000余萬元。
參與案件偵破的一位民警告訴記者,這種網絡傳銷,“客戶”之間互不見面,通過微信支付進入該公司網絡交易平臺,隱蔽性特別強。而且,他們通過公司化經營模式,派發傳單、紙質廣告,通過自媒體微信公眾號、官方網站以及其他主要論壇發布所謂的廣告宣傳推廣,引誘公眾投資參與,“整個交易方式模仿的是互聯網電子商務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新型的網絡傳銷現在已逐漸形成成熟的產業鏈。“網上有專門的公司,售賣一系列專業的傳銷系統管理軟件,搭建平臺、技術維護等,每一項都有詳細的分工,且非常專業。”阮班軍說,傳銷團隊使用這些軟件后,只需造勢、拉人頭即可從事傳銷業務,“做短線交易,然后抽身走人。”
西安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四大隊教導員胡宏立對此進行過專門的研究。“傳統的聚集式傳銷,發現容易,構建證據困難;新型網絡傳銷,發現困難,固定證據容易。”他告訴記者,前者可以通過扎實的基礎工作和機制化建設來解決,但是后者沒有實體項目、沒有實體機構,以高收益、低門檻、快回報為誘餌,靠不斷發展新的投資者實現虛高利潤,“這種傳銷上下線的聯系,全部在社交平臺上完成,如果沒有人主動報案,民警很難發現。”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