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閃付、容易付、銀收寶等APP被指“以支付之名”涉嫌傳銷
發布: 2018-01-04 09:41:58 作者: 佚名 來源: 雷鋒網

安天移動安全情報分析團隊發現,2017年第四季度仍然有大量涉及傳銷及相關詐騙活動的團伙以各種形式在我國互聯網上活躍,其中,又以移動端應用及專題網站(包含PC端及為移動端優化過的子站點)為甚。此外,安天列舉了30多個涉嫌傳銷和詐騙的App 。
互聯網傳銷相較傳統的傳銷詐騙活動,在危害范圍、危害程度方面都更大,但進行任何形式的打擊行為也都相較而言更難:一些傳銷詐騙組織開始以“電子商務”、“網絡團購”、“網賺”、“網絡直銷”、“網絡營銷”、“網絡代理”、“網絡加盟”、“虛擬幣投資”等名義拉人頭發展下線,攫取巨額不法利益的同時,致使大量網民受害者深陷泥潭,遭受大額甚至巨額的經濟損失;更有一些團伙精心籌劃“擦邊球”套路,以正規直銷業務備案領取國家商務部頒發的直銷許可,一定程度上規避監管的同時也打消了許多參與者的疑心,但實質上則是利用《直銷經營許可》從事傳銷詐騙活動。
這些類型的應用及網站,往往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傳播:
•線上群組推廣傳播,如QQ群、微信群等。
此種傳播方式往往自成一個閉環,如群組可能偽裝為“網賺”、“創客”、“兼職”、“報單”等合法的邀請制群組,受害者往往只能通過群組已有成員邀請加入,或是通過支付一定“入群費”加入,繼而通過群內推廣進入其平臺(App或網站等),亦有利用群組本身進行直接傳銷的行為(多見于微信群)。受害者在單一群組中可能接觸到多個與傳銷詐騙相關的平臺,容易使單一用戶遭受多次詐騙損失。
•線上平臺推廣傳播,如微博、貼吧、各類專題論壇甚至手游等。
此種傳播方式往往本著“廣撒網”的思路,通過傳統的消息發布配合其具備吸引力的文案,進行其平臺(App或網站等)推廣;而推廣平臺也視乎其聲稱業務不同,可能以各類具備社交或聊天功能的平臺作為推廣載體。
•線下熟人間推廣傳播。
此種傳播方式更類似于傳統線下傳銷,與其不同的是其以互聯網平臺(App或網站等)為傳播及詐騙業務開展載體。
•線下推廣傳播,如地鐵公交站要求掃碼,公共場合小廣告貼條等。
此種傳播方式一般通過掃碼后的應用下載或掃碼后進行人工營銷達成,其模式與線下熟人推廣較為類似,不過多贅述。
雷鋒網了解到,安天安全情報分析團隊篩選出了可能與傳銷詐騙類事件相關的移動端應用30 余項,其中近幾個月仍然活躍,影響用戶數量較多,可能造成較大不良社會、經濟影響的十余項,如下表所示。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