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哥相對論:人傻錢多品味差,這就是中國觀眾嗎?
發布: 2017-03-01 09:11:05 作者: 佚名 來源: 三生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有幾個電視節目火了:比拼詩詞知識的《中國詩詞大會》,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的《見字如面》,還有讀書節目《朗讀者》。這似乎沒什么好稀奇的,哪年不會火幾個節目呢?但在充斥著各種明星真人秀的中國電視熒幕上,這簡直是一股清流。

《中國詩詞大會》

《見字如面》

《朗讀者》
我看《中國詩詞大會》,特別是看到十幾歲的孩子會這么多詩詞、表現得這么出色的時候,會由衷地感嘆:真是太佩服了!然后我就去買了電子書,還給家里一人一本。我想,這么做的一定不止我一個。這些文化節目火了,是很讓人高興的事情。這激發了很多人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興趣,也讓未來可能誕生更多這樣的節目,形成一種很好的文化導向。
什么是文化導向?
我在日本出差的時候看到一個電視節目,很有感觸。這也是一個競賽節目,但出鏡的不是明星,也不是社會名流,而是看起來普普通通的技術工。我看的這期是牛蒡(一種蔬菜)自動削皮比賽,同樣的時間,看誰家的設備削得多、削得好。一輪下來,輸的那方就會回去想辦法鉆研改進,摳著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地去改裝設備,第二輪再比,第三輪再比。就這樣,今天可能是削牛蒡,明天可能削蘋果,后天可能是做茶具,通過這樣的節目,媒體在傳遞一種精益求精、高效精準的精神。以至于很多人雖然很不喜歡日本,卻又不得不承認他的產品好用。

而我們呢?
我們似乎很難看到有這樣導向的節目。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占據我們媒體頭條的是:哪個明星結婚了,哪個明星離婚了,誰家小孩滿月了…… 似乎作品怎么樣不重要,話題炒作和流量才重要,隨之而來的是身價的水漲船高。上周日(2月26日)在上海舉行的2017SMG制播年會上,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的主題演講爆出了幾個驚人的數字:“2016年比房價上漲更快的是明星片酬” “一二線演員的片酬增長了近250%” “一部成本3億的電視劇,演員就拿走2億片酬!” 難怪會有這么多號稱“大投入”的影視劇,劇情滿滿都是套路,一出手就是“五毛特效”。而我們的歷史、文化、科學、技術等等領域,無論是關注度還是收入,都遠遠落在后面。

俗的不是觀眾的品味
之所以這樣,看起來好像是觀眾愛看明星八卦的結果。常有人說,觀眾就喜歡看明星在泥里打滾,這是跟著市場需求走嘛!我們當然需要有娛樂節目,可是滿屏都是這樣的節目真是觀眾希望看到的嗎?所謂的“市場需求”是從哪里得出來的呢?究竟是觀眾的品味很俗,還是因為很難找到其他的選擇?
幸好我們有了詩詞大會這樣的文化節目,事實證明,中國觀眾的品味不俗,讀書、讀信、詩詞大賽,都可以大受歡迎。我覺得這是社會進步的一種開始,不只是傳統文化,在其他的領域里還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正能量。就像春天,百花齊放才最美。
最后,讀一首唐代的勵志詩,和伙伴們共勉。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