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哥相對論:你學這些有什么用?
發布: 2016-12-14 09:32:46 作者: 佚名 來源: 三生

“甲乙兩人相距21千米,如果相向而行,1小時相遇,如果同向而行,乙7小時才能追上甲,甲乙兩人每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這樣的數學題,我們應該都不陌生,它讓人回憶起學生時代。有一個疑問,我們也不陌生:學會解這樣的數學題有什么用?
是的,尤其是在這個靠導航軟件就能解決問題的時代,這樣的數學應用似乎顯得更加沒用了。直到有一天,你把它用在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

寶哥相對論的第二本書就叫做《相向而行》。現在,這本由145個人共同創作的書已經到了各位小伙伴的手里。可以肯定的是:在我們學會什么叫“相向而行”的時候,并沒有預料到有一天我們會這么來應用它。
11月初,在為這本書拍攝封面的時候,微信運營團隊的小伙伴們和攝影師溝通說,封面要能夠表達主題。攝影師隨口問了一句:“相向而行什么意思?”然而不需要過多地解釋,大家就達成了共識:面對面地行走,距離會越來越近,我們總會相遇。
最后,我們拍了這樣一張照片:我朝著鏡頭走過去,微笑地伸出手,我的對面,是每一個拿起書的讀者。
我想,收到這本書的小伙伴也會和那位攝影師一樣,不需要過多地解釋,就能領會這這四個字的含義,因為我們早已在無數次的數學應用題練習里記住了它。

人生中,有些東西是學了馬上就能用到的,比如做產品銷售就得學習產品知識,學會產品演示。有些東西卻是存儲在記憶深處的,你不知道什么時候,會以什么樣的方式用到它。
我自己就常常有這樣的體驗。2014年底,清華大學三生(中國)卓越領導人高級研修班開班,2016年第一批學員結業。研修班的課程,我是全程學習下來的。參加培訓的時候,覺得臺上老師的觀點很好,很受啟發。但回到工作中,能馬上應用到實踐中去的只是一小部分。其他的,會漸漸變得模糊起來。直到有一天,某件事情發生了,原本模糊不清的觀點會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里,很好地幫助我理解眼前發生的事情,并做出應對和決策。
現在,2017年卓越領導人高級研修班的入學通知書已經發出去了,三生魅力女性CEO論壇正在報名中,我們每天所接觸到的人和事都可能成為自己的老師——即使你早已不是學生,在三生的平臺上,從來不缺乏學習的機會。
至于“學這些有什么用”,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你會自己找到答案。
臺灣知名主持人蔡康永在微博中寫過這樣一段話: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
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
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
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
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
后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
錯過新風景。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