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為何頻陷傳銷騙局
發布: 2016-11-02 09:12:12 作者: 姚曉嵐 李超 來源: 中國青年報

多位專家在采訪中表示,傳銷組織目前有年輕化的趨勢。
在王宏案中,該傳銷組織中大多數是80后和90后,年齡最小的嫌疑人只有21歲。
“傳銷組織會通過大量的謊言和利益的誘惑,給你編織一個美好的前景,讓你掉入虛擬現實的情境。”有多年反傳銷經驗、反傳志愿者協會成員牛雄飛介紹,大多數被騙的人,都認為傳銷組織說的話是真實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洗腦。
黃敏是內蒙古大學的一名大三學生,父親在當地一所中學任校長多年,母親也是教師。今年暑假,黃敏因為想找一份工作,就在同學的電話邀約下只身前往廣西北海。
然而,黃敏的同學是傳銷組織的一員,想把黃敏發展成她的下線。到達廣西北海后,組織里的老鄉對黃敏熱情招待,帶領她一邊游玩一邊對她說編織好的“美麗的謊言”,很快得到了黃敏的信任。
在得知正式加入組織需要繳納高達7萬元的入門費時,初入社會的黃敏一下子犯了愁。這時,傳銷組織開始教她如何向家人撒謊要錢。
據黃先生回憶,在黃敏離家10多天后的某晚,他接到女兒的電話,聲稱要參加英語考試培訓,為以后出國留學做準備,但需要繳納7萬元的培訓費用。
黃先生認為這關系到女兒的前程,當即表示支持,很快就將7萬元轉了過去。一個多月后,大學老師給黃先生打來電話,說黃敏長時間沒去學校報到和請假,學校要按輟學處理。
黃先生很快和黃敏取得聯系,女兒向父親解釋人在長沙,培訓還沒結束。黃先生覺得事有蹊蹺,連夜趕到長沙,卻沒見到女兒。再三詢問后,才知道女兒身在廣西北海。盡管他趕到當地并見到了女兒,但黃敏不愿意和父親回來。
后來,黃先生夫婦和親友連續3次到北海,才成功將女兒接回。但是,這時的黃敏已經變得脾氣暴躁、六親不認。束手無策之際,黃先生向反傳銷志愿者協會尋求幫助。
經過牛雄飛幾個小時的勸導后,黃敏才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并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商量如何解救自己的同學和自己拉去的下線。
牛雄飛說,黃敏的家庭因為這件事累計損失十幾萬元,女兒還荒廢了學業,“傳銷給這個家庭帶去的影響在短時期內很難平復”。
在牛雄飛看來,有的大學生尚未畢業就被騙去傳銷組織,一方面是因為傳銷組織抓住了這個年輕群體缺乏社會經驗,又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特點,另一方面也與目前大學生就業壓力大,普遍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有關,容易被一夜暴富式的神話誘惑。
今年,牛雄飛接觸到的陷入傳銷組織、需要勸導的大學生已超過20人。“4個被蒙騙的人中就有一個是大學生,比例確實有增高的態勢”。
已有10年反傳銷經驗、反傳志愿者協會會長李旭經常走入大學作反傳銷宣講。他發現,在校大學生普遍對“反傳銷”不感興趣。
今年畢業季,李旭帶領團隊在兩所高校作反傳銷講座,學生的反應呈現兩極化——有學生中途離場、玩手機、寫作業、看書、睡覺,也有人聽得很認真,會主動分享經歷,咨詢如何挽救親人朋友。
“很多人覺得傳銷是小兒科的騙局,離自己也很遙遠,但其實傳銷就在我們身邊。”李旭回憶,今年年初,某高校的一位學生,在講座結束時上前和團隊成員熱情握手,感謝他們救助了他的家人。
原來,這位學生的家人曾經陷入“資本運作”類傳銷后執迷不悟,家人苦勸無果。后來,反傳銷志愿者協會派出專家到對方家中和其進行了長時間的面對面交流,終讓對方意識到自己被騙。
目前,傳銷的手法層出不窮,新型傳銷令人防不勝防。對此,李旭表示,大學生要首先提高自身防范意識。
“尤其是求職時,要注意甄別真假信息。”他建議,大學生在搜索招聘信息和投簡歷時,應盡量選擇規模大、知名度高的招聘網站。其次,不要盲目相信網上的招聘信息,在投遞簡歷和面試前,應仔細查看招聘公司的網站內容,通過當地工商部門網站查詢有無此單位,再打公司座機確認,多方了解、核實情況。
此外,李旭還提醒,當進入實地應聘階段時,大學生要學會隨機應變——“如果不帶你去公司而是直接去居民樓,一定要小心,很多傳銷窩點往往就在居民樓和城郊接合部的小平房里”。
中國政法大學青少年犯罪教研室主任皮藝軍教授認為,目前有關部門對傳銷的打擊力度不夠大,“主要打擊傳銷組織的頭目,且判刑不重。有的團隊人數多達幾十萬人,大多數屬于受害者,很難一并進行處罰”。
據了解,目前我國對傳銷的打擊主要由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兩部分組成,依據為禁止傳銷條例和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等。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有人建議在立法上對傳銷違法犯罪行為相關規定進行修訂,從治安到刑事“大小兩頭”明確對各層級傳銷人員的處罰標準。
“整個社會都應該重視起來。”皮藝軍認為,應該動員起更多正向的力量幫助青少年遠離傳銷,杜絕傳銷危害青年群體。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