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琳凱:“琢玉之心”為萬千中國女性實現夢想
發布: 2016-09-22 10:49:26 作者: 佚名 來源: 中國青年網

1995年,玫琳凱將為女性度身打造的事業機會和獨特的企業文化帶進中國。從開業伊始在上海波特曼酒店的1間房、4張辦公桌,到今天矗立在繁華市中心的“玫琳凱大樓”,玫琳凱中國行政管理中心的變遷,見證了玫琳凱入華20年來持續而又穩健的發展。
為了支持中國區業務的長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玫琳凱斥資8.2億元購置了位于上海靜安高端CBD的辦公大樓,并將其更名為“玫琳凱大樓”,成為全新行政管理中心的所在地,辦公總面積超過14000平米。2016年9月8日,大樓舉行啟用儀式,揭開了玫琳凱人夢想家園的神秘面紗。
為玫琳凱中國建一個夢想家園
第一眼看到“玫琳凱大樓”,也許就會對它一見鐘情。它跟玫琳凱美國總部大樓一樣,也有13層,甚至連電梯的風格都一模一樣。剛購入的大樓像一塊璞玉,期待巧手打磨。設計師采用了“珠寶盒”的設計理念:天花板上如群星般閃耀的寶石、如浮云般靈動的吊燈,還有靈感來自玫琳凱紳度古龍水尾香的特制香氛,每個樓層都有它的代表寶石,一切都與珠寶盒的理念契合。
更有趣的是,這個珠寶盒里還珍藏了許多精彩紛呈的瑰寶。玫琳凱獨具特色的事業道路、令人喜愛的明星產品、別具風格的獨特美容課、游歷過中國176座城市舉辦了近248場路演活動的“粉色巴士”和凝聚平凡女性夢想的公益展覽,都分散出現在大樓各處。
秉承綠色理念,“玫琳凱大樓”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環保因素。全新行政中心整體被設計成一個開放式綠色辦公空間,配備了近百間大小不一的會議室,并且全部采用新風系統,根據人數不同自動調節出風量,舒適環保。大樓只選擇持有碳平衡認證的地毯供應商;大樓外的玻璃幕墻采用建筑隔熱膜,能夠有效降低室內能耗;照明全部使用LED感應燈,根據人來人往自動開熄,最大程度減少對能源的浪費。
作為一家有人文關懷的公司,“玫琳凱大樓”顯然并不滿足于僅僅為了辦公。
為了讓員工成為健康達人,全新行政中心設置了一間250平米的健身房和一間88平米的瑜伽房,分為有氧訓練區、力量訓練區、自由力量訓練區。員工可以跑步、騎自行車、做各種力量訓練、上瑜伽課。除了普通健身房常見的器械,玫琳凱還配置了拉升機、投籃機、腹部訓練機等特色器械。此外,人性化的公司特別配備了淋浴設施,讓員工在健身后沖個澡,更加神清氣爽。
全新行政中心還用心打造了一個360度全景露天花園。這里種植了十余種綠植花卉,四季常青。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這個花園就如雨后甘露,讓員工變得心情舒暢,工作起來更有動力。
信念第一、家庭第二、事業第三
玫琳凱大中國區總裁麥予甫1997年加入玫琳凱公司,自1998年起擔任公司大中國區總裁。他笑著說:“在這個大樓里沒有人有辦公室,只有自己的座位,包括我,不會因為某個部門或者某個職位而特殊對待。我有一個理念,就是把員工從辦公桌前或者辦公室里釋放出來。”
在麥予甫看來,現在科技發達,在哪里都能工作,餐廳、健身房,位置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創新、自由、開放的工作環境,使員工之間有更好的溝通。
麥予甫和他的員工們不認為這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生活。“我們在這棟辦公樓里融合了很多你在其他辦公場所看不到的設備,包括母嬰室、健身房、空中花園……希望大家來到玫琳凱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也倡導大家有全面、全人的成長,包括品、才、貌的提升。”
很多公司會選擇在房價更低的偏遠地區建一棟樓,但玫琳凱卻選擇了上海市中心。“我們考慮,如果公司遷址更遠的地方,對員工會有怎樣的影響?我們不希望公司搬家以后,很多員工因為路途遙遠而選擇離開。我們投資是為了發展,是為了給員工提供一個永久的家。這棟大樓其實會影響玫琳凱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員工的凝聚力、忠誠度,沒有人什么事都做不成。”麥予甫說。
麥予甫介紹,考慮到家庭的重要性,公司施行彈性工作時間,員工可以根據生活和家庭的需要調整。“玫琳凱很強調生活悠閑次序,信念第一、家庭第二、事業第三。”
“玫琳凱是一家女性公司。玫琳凱女士說,我要豐富女性人生,所以我們一直致力于為女性提供更廣闊的空間。”麥予甫笑著說,作為一個男性,在一間以女性為主的公司,是一種很特別的感覺。
“當然,玫琳凱的文化不單單是為了女性,它也是一種人的文化,包括樂施精神、生活優先次序、黃金法則、讓他人感到自己很重要——這些其實每個人都需要。作為男人,我也被改變了很多。”比如,玫琳凱不是推銷產品,而是要讓消費者和公司一起,活出健康。在過去兩年,麥予甫身體力行地踐行了這個理念,成功瘦身30斤,健康狀況得到很大改善。
玫琳凱一直熱心公益,麥予甫本人即是全球著名的非盈利性教育組織JA(國際青年成就組織)中國部的董事會成員,也是JA中國的首位總裁志愿者。2016年,因積極投身公益事業,他還當選為上海宋慶齡基金會海外理事。
2015年,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玫琳凱感恩公益基金攜手騰訊公益推出微捐籌款平臺及專屬項目通道,為貧困地區患有唇腭裂的女童籌款做免費修復手術。2016年4月,玫琳凱攜手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及配飾品牌TIMI CHENG,通過騰訊眾籌平臺,發起“我愛ni眾籌計劃”,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尼泊爾災區女性小微企業籌款。
中國超越美國本土,成為玫琳凱全球最大市場
在麥予甫任職期間,玫琳凱中國的銷售額不斷再創新高,1999年至2014年,玫琳凱中國銷售增長100倍。麥予甫透露,目前,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本土,成為玫琳凱全球最大的市場,從總量上來說,大中國區也是增長最快的區域。
根據權威的凱度消費者指數(Kantar Worldpanel)調查,玫琳凱品牌系列護膚品和彩妝總額在中國化妝品市場的占有率連續多年排名前列。2015年的最新數據也顯示,玫琳凱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業績保持穩定增長。
此次購買“玫琳凱大廈”,被視為玫琳凱加大在華投資力度的表現。雖然中國一二線城市的市場競爭激烈、相對飽和,但玫琳凱仍然相信,中國的消費市場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因為中國不僅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三、四線城市的迅速發展和經濟崛起也釋放了更多的大眾消費力。從2008年開始,玫琳凱中國開始推廣鄉鎮送貨。目前在近2萬多個村鎮都可以送貨上門,且近兩年以每年超過5000個速度增長。
雖然是一家全球性的企業,但玫琳凱也一直致力于本土化。麥予甫介紹,過去配方等科研工作在美國達拉斯總部進行;2015年,玫琳凱在中國建成了自己的研發大樓,將會有更多研發工作在中國發生。“因為中國消費者的膚質跟美國還是有些不同,過去總部也會開發一些針對亞洲市場的產品。那么,如果就在中國進行研發,我們就能更好地掌握本地市場的特性。”
“當中國不斷發展的時候,我們也在不斷思考,如何使中國的優勢在玫琳凱全球市場中發揮一定作用。”麥予甫說,比如,玫琳凱在中國建立了非常強大的IT團隊,其中有大約50名IT員工是服務亞太區甚至全球。所以,很多在中國培育出的技術,已經應用到玫琳凱在全球的其他市場。
在互聯網創新席卷中國經濟社會的當下,玫琳凱中國一直在積極探索運用先進技術,幫助銷售隊伍隨時隨地開展業務。早在2003年,電子商務小荷才露尖尖角,公司即在業內率先啟用了電子商務平臺“玫琳凱之窗”。此后,公司便一直密切關注移動技術的發展,于2010年正式啟用移動電子商務平臺——手機版“玫琳凱之窗”。這是玫琳凱全球第一個啟用移動電子商務平臺的子公司,比美國總部還早。
麥予甫表示,單單關注化妝品領域是不夠的,玫琳凱也正在探索進入新領域的可能性。“玫琳凱是一家為美麗而生的公司,我們的銷售隊伍也都是女性。如果我們關注的重點放在女性需求上,這個領域就變得更加寬廣。”
玫琳凱女士曾說:“我建立公司時的設想,是讓所有女性都能夠獲得她們所期望的成功,這扇門為那些愿意付出并有勇氣實現夢想的女性帶來了無限的機會。”那么,在“玫琳凱大樓”,新的夢想之門已經打開。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