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哥相對論:只有你想做的,沒有你該做的
發布: 2016-07-06 09:20:31 作者: 佚名 來源: 三生

上個星期天,肽素乳推廣達人秀總決賽在三生會議中心圓滿落幕。大賽進行得很熱烈,從早上一直持續到晚上。臺上的選手,臺下的評委、嘉賓、觀眾,幕后的工作人員,都全情投入,忘記了這是一個“休息日”。
事實上,由于行業的特性,我們的大活動都安排在休息日。


一架飛機從北京飛往紐約,十幾個小時后抵達目的地,已經是紐約時間晚上11點多。第二天上午,又要從紐約飛回北京。機組人員當然需要休息,所以第二天把飛機開回去的,是另一個機組。
飛行員休息的時候,飛機并沒有停下來。對此,我們是習以為常的。原因很簡單,顧客的需求是時刻都存在的,不會因為今天你休息,大家就不需要坐飛機。
以顧客為中心,自然就會有一個合理的輪班制,既保證顧客的需求得到滿足,又保證機組得到應有的休息。
有意思的是,如果不用開飛機來舉例,并沒有多少人會去思考:員工休息的時候,企業還在運轉嗎?
市場時時刻刻都會有需求,員工有休息的制度,不代表企業就要停止運轉。現代企業的高效運營,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差距可能就在一般人看不見或想不到的地方。

同樣的,我們也可能或多或少地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兩個資質、能力、起點都差不多的人,3年以后一個變得很優秀,另一個則顯得很平庸。在8小時工作時間之內,并不一定能看出這么大的差距來。真正的差距,往往在看不見的8小時之外。
即使是一個天才,也沒有辦法在8小時之內,既把工作做完,又學到很多東西,還獲得非常好的自我成長。如果有人這樣想,基本上就是一種癡心妄想。
所以優秀的人總是“少數派”。更多的人生活在一種慣性思維中,比如讀書的時候除了成績不需要去關心其他,工作的時候8小時之外不需要去努力,退休了之后就應該跳跳廣場舞消磨時光……
可是,如果我們真的信奉到了什么時間就該做什么事情,到了什么年紀就該做什么事情,又為什么會去羨慕那些不按部就班卻活得精彩的人呢?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