葆嬰協辦京津冀婦幼營養與學生健康高峰論壇
發布: 2016-05-20 15:26:19 作者: 佚名 來源: 葆嬰


在京津冀經濟協同發展和全面二孩政策放開背景下,如何提供科學有效的營養支持,如何在學校開展食育教育,不但關乎婦幼與學生健康,更是關乎民族未來的大事。
5月17日,恰逢“全民營養周”、“母乳喂養日”和“學生營養日”之際,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京津冀三省市疾控中心、北京市營養學會、北京預防醫學會營養與食品專業委員會強強聯手,首屆京津冀婦幼營養與學生健康高峰論壇在北京順義隆重開幕,其旨在融合三地“智庫”,溝通前沿學術動態,打造婦幼營養與學生健康問題解決高端平臺。該會議由北京市順義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順義區衛計委、北京市營養學會婦幼與學生營養分會承辦,以“愛與責任”為企業價值觀的葆嬰有限公司支持了此次盛會。
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婦幼與學生營養提高顯著,但與此同時仍有許多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6月齡嬰兒純母乳喂養率不高,2013年中國6個月內嬰兒純母乳喂養率為20.8%,城市、農村分別為19.6%和22.3%。
兒童貧血、營養不良與超重肥胖并存是影響兒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問題,2012年中國青少年生長遲緩率為3.2%,其中男性為3.6%,女性為2.8%;2013年6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為8.1%,城市為4.2%,農村為11.3%;2013年中國6歲以下兒童貧血患病率為11.6%,城市為10.6%,農村為12.4%。全國范圍內中小學生肥胖檢出率較高且呈現逐年增高趨勢,2013年中國6歲以來兒童超重率為8.4%,城市、農村均為8.4%,2013年中國6歲以來兒童肥胖率為3.1%,城市、農村均為3.3%和2.9%。北京地區部分肥胖學生已經表現出嚴重的慢性病體征,慢性病呈低齡化趨勢。
妊高癥、妊娠糖尿病等發病率的逐年增加,嚴重影響著孕產婦的身心健康,等等。
一系列數據強有力地說明,國民健康素養的提高遠低于經濟水平的快速提升,因此,尋求婦幼與學生營養促進的有效途徑顯得格外重要。
京津冀經濟的協同發展與全面放開的二孩政策,為京津冀婦幼與學生營養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在傳統養育觀念與嬰幼兒科學養育之間矛盾依然存在的背景下,論壇緊抓當今時代脈搏,通過跨區域合作,融合京津冀三地高校和衛生部門智慧,探索適合于跨地域婦幼營養和學生健康事業發展的新思路,更好地應對新形勢下的衛生服務。
此次會議的舉辦,是在習近平主席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倡導下,進一步促進京津冀在婦幼健康服務工作的優勢互補,給廣大婦幼健康管理者帶來工作新思路,對提高婦幼健康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起到積極促進作用。來自京津冀疾控系統、各大醫院、婦幼保健機構等單位的領導及學科帶頭人200多人出席了此次峰會,共謀婦幼營養與學生健康大業。
峰會內容搶“鮮”分享

演講內容: 題目: 全球營養狀況現況及進展
目前不良健康飲食和不良營養已成為關鍵的全球疾病負擔,然而全球在營養改善方面的成果甚微。成長遲緩, 微量營養素缺乏以及超重和肥胖是目前全球各國面臨的挑戰。該報告分析了2012 年全球營養目標的進展形況,和最近頒布的聯合國可持續性發展目標對營養工作提出的要求。論述了國際社會改善營養的框架,推薦的最佳干預實踐以及提出了關注生命全周期的營養,設立健康飲食目標和推進措施,開展多部門合作等營養改善策略,建議各區域和國家制定自己的營養行動計劃,開展高效營養監測等。
該報告目的是介紹目前全球營養工作現況和進展,便于我們在自己工作中參考。

演講內容摘要:
孕前期和孕期的營養不僅影響胚胎期的體格生長和腦發育,還可影響成年期的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的發生。哺乳期營養可能影響乳汁中部分營養成分。影響兒童近期體格生長、智力發育和疾病抵抗力。生命早期營養與兒童發展至成年期的生產力和慢性病等息息相關,是其一生健康和成功的基石。兒童的營養狀況是衡量整個人群營養狀況的最敏感指標。國際上通常將5 歲以下兒童營養狀況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該報告在介紹國際婦幼營養政策和策略同時,重點闡述我國婦幼營養現狀和未來發展。

演講內容摘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及行為生活方式的變化,我國城鄉兒童少年的營養狀況明顯改善,生長發育水平穩步提高,貧血和營養不良率下降,但與此同時,兒童超重肥胖率呈現快速上升趨勢。2010 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的數據顯示,我國7 ~ 18 歲城市男生、鄉村男生、城市女生、鄉村女生超重與肥胖檢出率分別為23.2%、13.7%、12.7%和8.5%。我國兒童少年肥胖率的日益增多導致了慢性病低齡化,兒童少年時期已呈現了心血管疾病和2 型糖尿病主要危險因素,有了明顯的腹型肥胖、糖耐量受損、高血壓等表現,這些將增加其成年后患慢性病的危險,將給我國帶來嚴重的社會經濟和醫療負擔。抓住我國兒童肥胖率上升的重要時期,研究我國兒童肥胖的現狀和變化趨勢;研究影響兒童肥胖的遺傳、社會文化、經濟發展、膳食結構變遷、飲食行為等因素;研究兒童肥胖的危害;分析兒童肥胖干預的成本效益;綜合國內外干預效果的評價; 提出適合預防和控制我國兒童肥胖趨勢的合理建議;為國家有關部門制定兒童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學依據;結合政府、醫療機構、家庭、學校、企業等各種相關機構,結合膳食干預、運動干預、飲食行為干預、心理干預等各種方式防控兒童肥胖將是未來工作的重點。

演講題目:天津市托幼機構兒童超重和肥胖流行趨勢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
摘要:調查了解2006 ~ 2014 年天津市學齡前兒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趨勢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結果表明,天津市托幼機構3 ~ 6 歲兒童的肥胖率從2006 年到2010 年呈明顯增加趨勢,然后保持穩定,直到2014 年;肥胖的患病率是男生高于女生,在兒童3 歲到6 歲期間大幅增高。男孩、非純母乳喂養、看屏幕(包括電視、手機、電腦)時間較長、吃飯時間較快是天津市托幼機構5~6 歲兒童肥胖的危險因素。肥胖兒童的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高于正常體型兒童,且隨年齡增長水平呈增高趨勢。血清25-(OH)D3 水平降低與肥胖有關,與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呈負相關,肥胖兒童體內維生素D 的消耗高于正常兒童。

演講內容摘要:
我國貧困農村地區居民的溫飽問題已基本解決,但是膳食質量和兒童營養狀況還有待提高。本研究通過為貧困地區寄宿制學齡兒童提供營養包,改善貧困地區學齡兒童的營養狀況和身體發育水平。研究現場在河北省的貧困縣內丘縣和行唐縣進行,每個縣選擇3 所寄宿制小學,其中2 所小學為營養改善組,1 所小學為對照組,共2068 名學生。項目為營養改善組兒童每天免費提供1 包營養包,經過10 個月的營養包干預后,顯著改善了貧困地區兒童膳食中優質蛋白質、鐵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的攝入狀況。干預后,各年齡組體重增加顯著高于對照組;生長遲緩率顯著降低,(2.77% vs 1.71%);消瘦率顯著降低(6.25% vs 4.25%);貧血率顯著下降( 8.55% vs 5.59%)。維生素A 缺乏率顯著下降(36.96% vs 8.92%);邊緣缺乏率顯著下降(36.76% vs 28.62%)。

演講內容摘要:
以天津市1985-2014 年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數據為基礎,顯示天津市7-22 歲學生的體格、生理功能、身體素質和性發育的生長發育變化趨勢和特點,通過對天津市學生生長發育特點的分析,提出天津市學生健康促進工作重點。

演講內容摘要:
一直以來,學術界普遍認為兒童青少年肥胖會其成人后的健康,增加成年后罹患慢性病的風險。但2011-2014 年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首都兒科研究所的研究顯示,肥中兒童血壓偏高檢出率30.6%,空腹血糖異常檢出率65.6%,任一項血脂異常檢出率41.2%,脂肪肝檢出率15.2%,尿酸高檢出率39.6%。結果表明,肥胖兒童健康問題突出,慢性病對他們健康的危害不是未來時,而是現在進行時,健康教育的內容要及時調整。成年期慢性病的早期預防應成為當前重要的公共衛生任務。

演講內容摘要:
中小學生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良好的營養和健康飲食行為習慣的養成對其身體、智力、身心發育,以及預防成年后慢性疾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自2014 年3 月,北京市衛計委和北京市教委聯合在北京市中小學校開展“營在校園”——北京市平衡膳食校園健康促進行動,以《北京市中小學生健康膳食指引》為核心,旨在科學引導學生掌握營養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營養健康素養,并營造政府、社會、家庭、學校、企業等共同關注學生營養的支持環境,使健康飲食的觀念深入學校、深入家庭、深入人心。2014 年至2016 年已經開展的主要工作包括:(1)建立了集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和傳統宣教方法相結合的一體化宣教平臺;(2)開展“健康餐盤3:2:1”、“認識營養標簽 科學選擇食品”、“我做營養小達人”等主題活動;(3)開展了學生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4)開展學校學生餐合理搭配與校園營養師培訓等。

演講內容摘要:
為改善農村學生營養狀況,中央財政為貧困地區學生在校期間提供每天3 元的膳食補助。2014 年11 月膳食補助提高至4 元。
在河北省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試點地區開展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監測評估工作,以掌握河北省試點地區學校學生營養健康基本狀況和食物攝入、貧血率以及和常見病發生情況, 并了解學校健康教育課的開設情況和學生營養知識水平,為進一步開展和推廣“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通過監測數據顯示各年齡段學生發育正常,身高、體重隨年齡增長而增長。
自2012 年河北省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后,中小學生的貧血檢出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另外監測發現維生素A 的缺乏率和可疑缺乏率也呈逐年下降的趨勢,這是否與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還需進一步觀察。
根據三年的比較,學生超重肥胖率不容忽視。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維生素D 水平呈明顯的下降趨勢。

演講內容摘要:
DOHaD 理論認為除了成人期的生活方式和基因遺傳之外,生命早期的環境因素包括營養也會影響有些成人非傳染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的發生風險。孕期營養不良不僅包括能量和營養素缺乏/ 特異性不足還包括能量和營養素的過度,這些營養問題會對機體功能乃至臨床結局產生不良的影響,對母體造成貧血、骨軟化癥、營養不良性水腫、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體重增長過快、妊娠糖尿病;對胎兒造成先天畸形、早產、低出生體重、圍產期死亡、生長發育遲緩、巨大兒、肥胖。孕期營養管理的目的就是通過合理的營養干預減少和避免孕期營養不良的發生,降低孕期相關的問題如妊娠糖尿病、孕期體重增長過度、妊娠高血壓、孕期貧血等的對母體和胎兒造成的影響。

演講內容摘要:
兒童肥胖的發生率逐年增加,是擺在我們面前嚴峻的事實。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進行合理的飲食運動,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的事。幾十年的調查研究,為我們制定科學的管理方案奠定了基礎。我們營養人,一定要馬上行動起來,給肥胖兒童一個明確具體的, 科學合理的營養計劃,讓減重變成我愿意,我快樂做的事。并讓整個家庭積極參與,整個社會熱情支持。真正的增強民族體質,從兒童抓起。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