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新李潮東:供給需求雙向發力是發展趨勢
發布: 2016-04-06 10:01:44 作者: 佚名 來源: 新華網

在今年的兩會期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無疑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近日,如新集團大中華區副總裁李潮東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國家在戰略層面做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策,意味著未來中國經濟發展著力點將從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轉變為供給需求雙向發力。

在李潮東看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央以問題為導向,從決策層面為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開出的一劑“良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影響2016年宏觀經濟和市場走勢的最大變量,不僅抓住了當前中國經濟問題的關鍵點,同時也是全面均衡的,是新時期中國經濟運行的必然選擇,對今后五年乃至十年中國經濟的影響和作用可謂是舉重若輕。”
機遇與挑戰并存,激發產能動力以刺激消費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際,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元年。當前,產能過剩被視為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一大潛在風險點。
對此,李潮東表示,我國消費品供需面臨著嚴重的結構性失衡,“供需錯位”現已成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障礙,而制約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大包袱便是過剩產能。“產能過剩不僅占據大量的人、財、物資源,而且成本居高不下人力、資金、土地等,又成為目前我國各行業諸多企業欲罷不能的頸繩。另一方面,從我國的供給體系來看,總體上是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不能滿足有效消費。”
由此可見,加快推進過剩產能的有效化解是擺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的重頭戲。對于如何有效化解產能過剩,李潮東認為主要是要抓好嚴控增量、主動減量、優化存量三項任務。“有效化解產能過剩是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標本兼治,多措并舉,調動和發揮企業作用至關重要,不過產能過剩的背后,有政府強力干預的影子。同樣,化解產能過剩也離不開政府的積極作為。在化解過剩產能的過程中,政府予以政策支持,地方政府負總責,但關鍵還是要充分遵循市場規律,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
不過,在困難背后也蘊藏著重大的戰略機遇。自2015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式啟動。與此同時,“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被寫入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成為“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帶一路”等眾多新動能的重中之重。
李潮東認為:“我們更應樹立發展信心,抓住‘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機遇,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對制造業的需求數量和層次都在不斷提升等機遇,專注主業,揚長避短,把握行業大勢,深耕細分市場,在加快升級的步伐中實現鳳凰涅槃。”
優化“雙創”體系,調整發展戰略深耕中國市場
2015年,中共中央通過《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要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其中,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對此,李潮東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和核心,是通過創新供給結構引導需求結構的轉型和升級,在堅持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同步結構性調整的基礎上,實現新的平衡,從而實現經濟的健康穩步增長核心和目標所在。”
新供給引領新需求,供給側改革成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突破口。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中國的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新經濟、新動力正在加快發展步伐。
“在這樣利好的背景下,創新創業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便顯得尤為重要。它不但有助于提升供給側參與主體‘質與量’,同時還對供給側模式的完善和豐富有積極意義。”李潮東認為,首先,創新創業中涌現出一批批活躍的市場主體,讓供給側參與主體的數量得到了不斷的提升;其次,創新創業催生出的新技術新思路,也在不斷幫助供給的改善和質量的提升;最后,創新創業所帶動的商業模式迭代,也為供給側改革不斷提供借鑒和參考。
在李潮東看來,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而互聯網、互聯網經濟將會在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內扮演著重要角色,這就對在華外資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在華跨國公司而言,中國市場的發展變化需要我們調整自身發展思維,創新經營結構模式;用互聯網和創新的思維去探索企業經營管理新出路;調整在華發展戰略,與中國的國家政策緊密結合。對此,我們如新正是朝著這個方向做的。”李潮東說。
作為在華運行13年的外資企業,如新一直將創新作為公司長期穩健發展的戰略決策,其中,實施“創新驅動成長戰略”就是最集中的體現。
據了解,2014年,如新投資近5億元在上海修建全球最大的總部園區——大中華創新總部園區,將全球主要的研發力量集中到中國,中國的研發中心支持全球特別是亞太地區市場的發展。這不僅是如新集團主動適應中國經濟新常態的表現,也彰顯了其扎根中國、深耕市場的決心。
“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發展,以及創業創新熱潮的持續深化,如新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未來會越來越好”,李潮東表示,“如新也將繼續以創新作為企業發展驅動力,同時積極響應經濟‘新常態’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等發展思路,從各個層面進一步深化如新‘內外兼修,科技驅動’的大健康戰略和‘創新驅動成長戰略’,不斷提升自身產品和服務的供給。”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