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哥相對論:不去做,你永遠想象不到結果會是什么樣的
發布: 2015-12-16 09:39:11 作者: 佚名 來源: 三生

今天,讓我們從一個7年前的故事說起。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之后,全國人民都心系災區,為同胞盡一份力量。我記得在三生,除了公司捐款捐物265萬元之外,我們的員工和營銷伙伴也在積極捐款,還作為志愿者深入災區運送救災物資和做心理輔導,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同一時間,在一架國航的飛機上,空姐拿著募捐箱請乘客們自愿捐款,看到一個外國人就沒有把募捐箱遞給他,而是從他身邊走了過去。這位外國朋友攔住了空姐,問為什么要跳過他。空姐回答說,因為你是外國人。他卻說:行善,為什么要分國界呢?空姐感動得流淚了。
這位攔住空姐捐獻自己心意的外國朋友就是我在上期“寶哥相對論”里提到的羅伯特•帕克先生(Robert Parker)。
帕克先生是世界葡萄酒領域不可或缺的大師,也是一位慈善家,他篤信回饋社會是世界公民應具備的普世價值,一直關注弱勢群體,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聽他分享這件7年前的舊事,以及他多年來涓涓細水般力所能及的行善,讓人看到了世界公民的責任。
國界、文化、信仰、膚色、地域,甚至“隔壁村的”都可以成為區分彼此的界線,而當有人用善心跨越這些界線的時候,總能帶來溫暖和感動。


有緣的是,我和帕克先生還做了一份共同的慈善事業——關懷弱勢群體的心臟病患者。帕克先生是美國心臟病協會的善款捐贈人之一,該協會長期致力于心臟病相關領域的醫療實踐與公益事業。而三生則通過中華慈善總會成立了專項基金,開展“愛心1+1”貧困家庭先心病兒童救助行動。
對我來說,這背后也有一個故事。2010年10月,我到北京出差,偶然通過中華慈善總會得知了一個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的情況。這個孩子曾在慈善總會的資助下到北京免費檢查,醫院得出的結論是:病情復雜,但可以治愈。可是因為支付不起手術費而不得不放棄。聽到這件事情,我委托兩位員工去他的家鄉安徽績溪看望他,并資助了他全部的治療費用。這兩位員工帶回來一段視頻,這個十幾歲的男孩,從小就被村里人叫做“心臟病”,性格內向到了幾乎自閉的程度,唯一的玩伴就是家里養的一條狗。而當他康復之后,第一句話是“我終于可以賺錢養家了”。
受到這個孩子的觸動,這一次善舉,變成了持續的愛心行動,2年多的時間里讓202個孩子重獲健康,直到先心病納入國家大病醫保,讓更多這樣的孩子有了健康保障。更讓我欣慰的是,我常常能收到這樣的消息:這些孩子康復后,從接受別人的幫助,成為了樂于幫助別人的好心人。

一開始,我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并沒有想到會有這樣深遠的影響。世上的很多事情都是這樣,不去做,你永遠想象不到結果會是怎么樣的。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