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里炫富,小心是傳銷
發布: 2015-09-07 09:07:17 作者: 李文武 來源: 重慶時報


刷朋友圈時,你是不是經常刷到賣牛肉干的、賣內衣的、賣面膜的,賣包包的“創業朋友”,或者是炫富的朋友常常占領你的朋友圈?小心這是傳銷陷阱。昨日,記者從重慶市工商局了解到,重慶市目前的傳銷方式發生了新的變化,包括微信傳銷在內網絡傳銷方式成為重災區。
當代理發展下線才賺錢?
前段時間,南岸區市民小戴看到了朋友圈的一個朋友的截圖,成了某護膚產品的代理,先繳納了2000元的代理費以及3000元的貨款,就成了代理商,然后開始了自己的微商之路,當他的貨品賣不出去后,他開始向上一級代理商求助,得到的答復是:“賣貨不是主要目的,發展下級代理商可能更有效益。”
“這很像傳銷!”小戴隨及向有關部門報了案,“5000塊錢就當買個教訓。”
市工商局副局長介紹說,這種傳銷一般打著“微信營銷”的旗號,以微信、微商為平臺,采取夸大宣傳、造假炫富引誘“朋友”入伙等方式,誘騙“朋友圈”的親朋好友,以商品零售為幌子,實際是以發展下級代理商的形式從事網絡傳銷,如今年3月南京查處的全國首例微信傳銷案——陳志華微信傳銷案。
判斷是營銷還是傳銷很簡單
其實,判斷是正常的經營、正常的朋友代購還是傳銷很簡單,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胡左浩介紹說:“判斷要素之一就是它的盈利模式是不是靠發展下線、發展人頭,或者說是不是我們所說的一種金字塔型的盈利模式。”
市工商局提醒說,識別傳銷要看三個特征。一是入門費,是否需要認購商品或交納費用取得加入資格或發展他人加入的資格,牟取非法利益;二是拉人頭,是否需要發展他人成為自己的下線,并對發展的人員以其直接或間接滾動發展的人員數量為依據給付報酬,牟取非法利益;三是團隊計酬,是否以直接或間接發展人員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報酬,牟取非法利益。
做慈善、免費旅游、在家創業……
這7種“高科技”傳銷請你認清真面目
市工商局提醒說,現在除了傳統的傳銷外,“高科技”偽裝的新型傳銷在慢慢出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式:
1.打著“電子商務”的旗號,先注冊一個電子商務企業,再以此名義建立一個電子商務網站,以“網購”、“網絡營銷”、“網絡直購”、“網點加盟”等形式從事網絡傳銷活動。
2.宣傳“免費獲利”、“增值消費”等,實際是誘騙人們參加傳銷活動。
3.以創業投資為由頭,以“在家創業”、“網絡創業”為誘餌,欺騙、引誘年輕人上當。
4.以玩網絡游戲、網上博彩為名、銷售獎為誘餌發展下線。
5.以“做慈善事業,筑和諧家園”、“消費養老”等形式,使善良的群眾上當受騙。
6.打著“微信營銷”的旗號,以微信、微商為平臺,進行傳銷活動。
7.以“免費旅游”、“邊旅游邊賺錢”等噱頭,通過加手機微信好友的形式發展下線,拉群眾入會交費,從事網絡傳銷。
▲▲新聞鏈接
重慶10年來搗毀932個傳銷窩點
昨天,在《禁止傳銷條例》、《直銷管理條例》頒布實施10周年之際,我市工商局發布數據,10年來,我市一共搗毀傳銷窩點932個,查處傳銷行政案件149件,罰沒金額9108萬元。
重慶市工商局副局長徐軍介紹,2006年以來,市工商局聯合公安機關以打擊網絡傳銷為重點,搗毀傳銷窩點932個,查處傳銷行政案件149件,罰沒金額9108萬元。近年來,還先后查處了“金緣購物聯盟”、“返本100”、“明明商”、“1040工程”、“愛聯國際”等一系列在全國有影響的傳銷大案。
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傳銷,什么是直銷。值得注意的是,在渝設立的直銷企業2家,在渝設置分支機構的直銷企業共有27家,直銷服務網點235個,經銷商1624戶,直銷從業人員29190人,年銷售額50多億元。如果實在分不清傳銷和直銷的市民,可以到市工商局官網上查詢,以免上當受騙。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