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拼的亞洲時尚品牌——愛茉莉太平洋
發布: 2015-09-01 16:10:42 作者: 佚名 來源: 好奇心日報

9月將至,時尚行業的風向標——9 月刊已經在全球各地陸續上架。除了率先曝光的各家封面女郎,雜志內頁傳遞出更多信號。

記者分別查閱了 2013、2014、2015 三年,美國、英國、法國和中國最重要的時尚雜志 9 月刊,包括《VOGUE》,《ELLE》,《GQ》,《時尚芭莎》等近20本。
調查發現,2015 年 9 月刊,絕大部分時尚雜志都出現了廣告頁數的下滑,幅度在 5% 左右,行業景氣度不佳;廣告投放方面,隸屬奢侈品集團旗下,歷史悠久、行業頂尖的那些“大品牌”表現極為穩定,幾乎看不出什么波動;而那些獨立的小品牌、設計師品牌,一兩年之間,表現往往判若兩人;這些印刷時尚雜志都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互聯網焦慮癥”,他們為品牌廣告印上了二維碼、網址、Twitter 賬號,同時吆喝起自己的線上媒體平臺……
執意闖蕩時尚圈的 Apple Watch,在全球投放了一模一樣的廣告,設計、頁數、甚至在雜志里的位置都保持一致,來勢洶洶。
8月末,股災蔓延全球,人們的擔憂不斷加劇。經濟下滑和互聯網的沖擊,是整個時尚行業,也是時尚雜志 9 月刊面對的最大挑戰。
大品牌異乎尋常地抗跌
9月刊是雜志和廣告客戶最重視的一期,通常足以為各個角色全年的市場表現定調。
我們重點查閱了9月刊包括封面折頁、封底在內的前 10 個廣告。粗略一看,不同年份、不同國家的時尚雜志幾乎“撞臉”,一些老字號大品牌出現在幾乎每一本有影響力的時尚雜志上。
最“固執”的當屬 Dior,不分年份,不分雜志,也不分語言版本,他們總是 9 月刊上第一或者第二個出現的品牌,份量也很重。Chanel 作派類似,如果不在前排跨頁,就很可能出現在封底,總之,非要最昂貴、最彰顯身份的位置不可。
愛搶前頁的品牌還有:Louis Vuitton, Gucci,Prada,Ralph Lauren,Dolce&Gabbana 和 Giorgio Armani 等。他們出現在幾乎每一本雜志,以及每一年的的 9 月刊上,先后順序可能有所變化,但從不缺席。
封面折頁是雜志最貴的廣告位,中文版的《VOGUE》封面折頁廣告價格高達人民幣 120 萬元,英國《VOGUE》封面折頁的價格是普通頁面的 4 倍多,封底的 3 倍多。2015 年 LV 攬下了《Harper’s Bazaar》 9月刊的封面折頁廣告,2014 和 2015 年,我們查閱的英國其它 9 月刊的封面折頁都是 Ralph Lauren。
大品牌中,愛馬仕特立獨行,歷來不出現在前幾頁,而是在各路 9 月刊的前三分之一位置出現,占去 4 頁,也從不缺席。
表現略有些“異常”的是 Gucci,2015 年 9 月刊的投放力度比以往更大。去年到今年早些時候,Gucci 飽受高層動蕩的困擾,業績滑坡,質疑聲不斷。而在年中,打折清倉“重啟”品牌之后,開云集團為品牌投注巨大心血,力挺新任創意總監 Alessandro Michele,通過紐約大秀,積極的市場活動,力圖扭轉頹勢。
放眼全球 9 月刊,Alessandro Michele 執掌的,灑滿鮮艷花朵的 Gucci 新廣告俯拾皆是。在一些 9 月刊上,Gucci 的廣告不僅出現在靠前的位置,篇幅還達到 6 頁之多。在美國版的《Esquire》9 月刊上,Gucci 搶了封底。
誰都會遇到危機,但不是所有品牌都像 Gucci 一樣,背后有實力雄厚的集團力撐。即使業績不好,也敢于大手筆投入市場推廣,將品牌拉出泥潭。如果是一個孤苦伶仃的小品牌呢?沒有大樹可以倚靠,業績滑坡之下還舍得花錢砸 9 月刊嗎?
2015 年上半年,LVMH 集團增長 9%,開云集團增長 8%,歷峰也微增 2%。雖然全行業愁云籠罩,大集團仍然表現出了超強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他們在廣告投放上絲毫沒有手軟。
最拼的亞洲時尚品牌來自愛茉莉太平洋
在美國版的《Elle》9 月刊上,包括香水、護膚品、彩妝、染發劑、指甲油、洗護用品在內的化妝品廣告,占廣告總量約 22%。其他 9 月刊的化妝品廣告表現有所差異,但在女刊中,化妝品廣告的占比都大約在五分之一。
CHANEL、Clarins、La Prairie 這些化妝品牌是 9 月刊是常客,但規模不算很大,剩下化妝品廣告幾乎被歐萊雅、雅詩蘭黛兩大化妝品集團瓜分。歐萊雅旗下的蘭蔻、巴黎歐萊雅、Giorgio Armani 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品牌。巴黎歐萊雅更是會在同一本 9 月刊的前前后后出現三次以上,不僅有各種單品的硬廣,還有不少與編輯內容相融合的策劃。而雅詩蘭黛旗下的倩碧和雅詩蘭黛則是最大廣告主,LA MER 也有所出現,投放量略少一些。
今年大規模剝離美妝品牌,并被歐萊雅 CEO 安鞏評價為“是件好事”的寶潔,幾乎要退出時尚圈,成為一個為主婦服務的清潔用品公司了。在美國幾本 9 月刊上,寶潔投放了玉蘭油和沙宣的廣告,挽回了些許顏面。
說到全球排名靠前的化妝品集團,現在還不能忘了資生堂。在歐美版的時尚 9 月刊上,資生堂都只有兩頁的投放,徹底被歐萊雅們壓垮。在中文版 9 月刊上,資生堂最近幾年投放了一些歐珀萊品牌的廣告,這也是這個行動緩慢、飽受質疑的化妝品巨頭,在中國為數不多的成功案例。
令人驚訝的是韓國化妝品,上升勢頭迅猛的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在美國版 9 月刊上投放了旗下最高端品牌雪花秀的廣告,這一品牌在中文版《VOGUE》上更是以不同方式出現了三次,每處兩頁。在美國雜志里,愛茉莉旗下品牌蘭芝氣墊 BB 霜的廣告用的是美國白人模特,創意風格也更貼近美國,可能韓國明星宋慧喬還不足以吸引美國粉絲。
在時尚圈,化妝品是“入門級”的品類,單價便宜。比起時裝、皮具、珠寶、腕表、汽車……進入門檻比較低。在全球時尚核心城市,9 月刊上僅有的亞洲品牌都是來自化妝品,亞洲時裝品牌除了優衣庫之外全軍覆沒。而中國品牌,連化妝品都沒有露臉。中國僅有的存在感,來自于幾位好不容易出人頭地的中國模特。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