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歸來 天獅首度回應:直銷行業迎發展風口
發布: 2015-07-15 17:01:47 作者: 易玨 王夢妍 來源: 央廣網

90輛大巴滿載4500人暢游荷蘭、110架包機送1.27萬游歷泰國、豪華游輪裝載8000人同游韓國,到天津天獅集團6500人游尼斯......上半年以來,這些由中國直銷公司發起的轟動全球的出游計劃,將中國直銷企業再次推向公眾關注的前臺,一時間褒貶參半,其中因由各表,但可以肯定地是,集體一再高調亮相,是這個行業發展現狀使然。
兩大規范條例,帶領行業進入成熟期
“上個月有五家企業獲得直銷牌照,而之前在很長時間內甚至一家都沒有獲批。國家監管層面對于直銷行業的放開有加快的跡象。”天獅集團董事長李金元興奮地告訴央廣網財經記者。
“自2005年《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兩條例頒布,已經十周年,對直銷起到了規范和引導作用。”李金元說,直銷從無序期,過渡期,再到規范期,現在已經進入成熟期。
直銷對中國而言是“舶來品”,外資直銷企業自1990年登陸中國市場以來就一直以接近壟斷的姿態主導著中國直銷行業的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外資企業的優勢是全方位的,不僅在經營方式和管理模式上引領潮流,而且在行業構成上占著絕對優勢。
進入2013年以來,外資企業主導的局面正在被打破,中國本土企業逐步動搖外資企業的優勢地位。從數量上看,截至2014年底,內資企業已經達到26家,超過了外資企業的22家。天獅集團副總裁閻玉朋對央廣網財經記者表示:“現在內資企業加在一起的規模多于外資企業,而且內資企業提升的速度比外資快,正在向第二梯隊進發。”
改善形象,專家表示需要正能量
前進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由于傳銷事件屢屢出現,直銷行業的公眾形象受到牽連。 反傳銷志愿者聯盟會長凌云在接受央廣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直銷企業要改變公眾形象,就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加強產品的研發與升級。為社會貢獻正能量,慈善事業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對此,眾多直銷企業將公益事業從過去的“選修課”變成“必修課”,逐年加大投入,向社會傳播“正能量”,以重塑行業形象。李金元向記者介紹,天獅集團在公益事業的投入上已經形成了三大標桿項目,即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合作的扶貧項目、兒童眼疾項目與博愛學校的籌建。
“產品質量和企業內部管理是直銷行業的‘命門’,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違規現象都會影響大局。”李金元表示,中國直銷企業的產品標準不僅有國標還有部標,產品質量把控十分嚴格。曾經中國出口尼日利亞的藥品都需經過天獅的檢測,合格后才可放行。天獅正在籌建的天獅國際大學,將學校打造成國際大學聯盟的平臺,提高醫學領域科研成果轉化率。
此外,天獅集團進入了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分別被納入了相應國家的行業協會,就是為了做到合約合規,“接受法律法規的監督和約束,做到合規,直銷行業才能剔除糟粕,有序發展。”
行業發展迎風口,監管口徑還需放松
行業需要法律法規才能得以規范發展,而法律法規也需要因時因地做出調整。閻玉朋坦陳,關于直銷行業的兩大監管條例的確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直銷立法部門是商務部,但執法部門是工商總局,而部委之間的磨合與協調機制需要調整;第二,對行業的監管嚴格。現在的直銷企業每到一個新的區域,就需要將新區域的直銷牌照重新申請,程序極其繁瑣;第三,監管條例明文規定,直銷只能賣5類產品,包括保健、美容、小廚具、保健食品等。區域與產品品類是否可以適度放開。此外,目前規定,在縣級以上的地區開展業務就必須設立線下的營業網點,這對企業造成了極大的成本壓力。
閻玉朋透露,商務部與工商總局也意識到了條例的局限性,正在啟動修改議程。從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到1998年全面禁止傳銷令,再到2005年的兩大監管條例出臺,直銷在中國蹣跚前行。而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未來我國醫療衛生健康產業發展重點將從以治療為主轉為預防為主,預計2020年我國健康產業規模將達8萬億元,大健康產業藍海已現,直銷行業將迎來風口期。
關鍵詞:尼斯 直銷 天獅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