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直銷已經變味
發布: 2015-04-27 10:01:26 作者: 邸長興 來源: 中國直銷網

“直銷”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直接的銷售”。 直接的,面對面的把產品以零售價格銷售給消費者。直銷商賺取零售差價同時,尋找合作伙伴大家一起來零售產品。因此, 直接的零售給客戶則是直銷最核心的精髓。發展合作伙伴只是一個借助集體力量的手段而已。如果沒有了產品的零售,那么直銷就變成了傳銷。也就是海外所說的老鼠會。
編后:本文作者是一位旅居海外的老直銷人,一直研究大陸直銷,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對直銷業的感情和擔憂。本站原文發布作者提供的稿件,不代表本站觀點,轉發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中國的傳銷當然是地地道道的老鼠會,這是不言而喻。我在這里要談的是中國所謂的有產品的“直銷”,可以說已經發展到了和老鼠會幾乎沒有區別的程度。因為,雖然打著有產品的旗號,但是經銷商幾乎都沒有做零售,或者無法做零售,而只是發展下線,拉人頭。產品幾乎就是個掩蓋拉人頭的招牌而已。高額的入單門檻,造成囤貨。價格過高造成經銷商難以銷售給真正的消費者。同類化產品受到商店和互聯網廉價的強大沖擊。消費者面對經銷商面子的壓力而遠離直銷商。因拉人頭而把所有的家人和親朋好友都拉進網絡,造成所有認識的人都已經囤貨因為而找不到銷售對象。 教育培訓鼓勵的是拉人頭,獎金制度鼓勵的也是拉人頭,因此,零售在中國直銷界已經幾乎銷聲匿跡,剩下的只是赤裸裸的拉人頭和囤貨。這讓中國的直銷徹底變了味道。
那么究竟阻止中國直銷商零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根據我的觀察,將阻止中國直銷商產品零售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鼓勵大單加入 造成囤貨
我每次向國內直銷公司老板和網頭介紹國外的獎金制度時,他們都嗤之以鼻,因為國外的制度是理性的,最大的入單都不會超過1000美元。最低的只有幾十美元就可以開始直銷的生意,然而,中國直銷動輒就是幾萬元的大單,而且允許多單加入。在國外,這就叫做Front Loading. 這必然造成囤貨現象。必然會受到監管部門的查處。政府判定是否屬于老鼠會,首先要看你是不是front loading。因為,70%的產品要銷售給消費者,30%的產品為自用或者在自己家族中分享使用才是合理的。如果不是這種情況,則公司遲早要被政府關閉的。因此,海外發達國家直銷商會保留銷售給客戶的發票,收據,以防止公司審查他們的行為。 然而,在中國則是一種時尚。加入的單子越大,越會受到鼓勵和獎勵。不斷惡性循環,造成囤貨嚴重的現象。
二,產品的價格過高
很多直銷公司追求高利潤,把產品價格定的過高, 非常不切合實際。 造成會員以平價銷售出去都很困難,更談不上用零售價格銷售。 因此,造成會員降價銷售,這樣的結果造成零售利潤非常小,甚至沒有,經銷商看不到零售的利潤在那里,費那么多的勁頭跑市場做零售還不夠車馬費,甚至賠錢。因此就喪失的零售的動力。
三,同類化產品受到商店和互聯網的沖擊
直銷產品講究的是差異化,在海外發達國家的直銷公司,往往只有幾款產品,甚至靠一款產品就可以做的很大。因為,產品是差異化的,是獨特的,是高科技的。而現在中國的直銷公司產品同類化嚴重,大家都賣相同的或差不多的東西,有些產品在傳統商店和互聯網上比比皆是,那里的價格比直銷公司便宜若干倍,會員如何能夠說服消費者而將同類化的產品銷售的出去呢?
四,消費者的關系壓力
大多數消費者還是不喜歡被限制在直銷人員提供的有限的產品選擇,而愿意去商店或網上購物,因為那里的選擇會多很多,也沒有顧及關系,或朋友面子的壓力。在海外直銷界有一句名言:"People hate to be sold, but love to buy". 翻譯過來就是“人們憎恨被推銷,但喜歡購買”。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性不喜歡被人推銷,但是習慣自己去自由自在的買東西。 然而,大多數直銷公司沒有正確的培訓,使得直銷商死纏爛打的方式,讓消費者有被動消費,和關系難處的感覺而遠離直銷員的銷售。這讓消費者產生壓力而排斥直銷商。
五,找不到銷售對象
在海外發達國家的直銷是理性的,都是以一個家庭為單位的,通常夫妻只能加入一個賬戶。一個住址不能有兩個賬戶。而中國的直銷是野蠻生長式的,夫妻可以單獨擁有多個賬戶,爸爸,媽媽,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所有親屬都加入進來,一個家庭擁有多個賬戶,最后自己認識的人都是會員,把產品銷售給他們都已經不可能。因為,他們也和你一樣,大量的囤貨。他們不可能再從你那買產品。最后,造成無銷售對象,只能面臨陌生市場,這個陌生市場不是人人都能干的。大多數人根本做不了陌生市場。
六,教育培訓側重在發展人頭而非零售
海外直銷和中國直銷的培訓側重點則完全不同。海外培訓,鼓勵零售是重要的和關鍵的課程之一,強調組織家庭產品派對。經銷商都熱衷于搞家庭產品派對,通過產品派對,把產品銷售出去,并由此得到忠實的客戶。而中國的直銷培訓則只側重在激勵,鼓勵,獎勵會員發展網絡,招募新人。導致經銷商是會發展人頭,而不會產品銷售。
七,獎金計劃只鼓勵推薦而非零售
海外直銷公司的獎金計劃,通常都有鼓勵零售的制度,比如優惠顧客計劃,而中國直銷公司的獎金制度只側重如何獎勵發展人頭上面。刺激和吸引發展人頭,雖然也有些企業有新人起步獎勵,初步成長輔導獎勵,有注重銷售和服務的內容,但是獎金的設置,重獎都在獎勵推薦做的好的經銷商,而非零售做的好的,除了零售利潤外,所有的獎項幾乎都是獎勵網絡發展的。不少公司強調只要找人都可以致富。這無疑對零售產生了負面的影響。沒有人會積極做零售,而是積極發展人。中國直銷公司常常推出直銷精英來表彰,但是你會發展那些做到高級別的網頭,很少是因為賣貨而升到那個級別的,統統都是發展人頭而上升到那個級別的。
八,結論
綜上所述,中國直銷已經基本上看不到零售,大多數直銷商基本都是自己在消耗那些囤貨的產品。我認識的一個直銷商告訴我,他還在吃三年前買的保健品。還有一個直銷商告訴我,衛生巾囤貨太多,自己一輩子也用不完,除了一片片的撕開做演示,作為拉人頭的工具,或者干脆送人。當然,這種情況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正規直銷公司還是倡導零售的,有注重銷售和服務的理念在里邊的。但這不能改變整個行業側重發展人頭的趨勢。如果,如此繼續惡化下去,那么可以斷言的是,“直銷”這個詞,在中國很快就會像“傳銷”這個詞一樣令主流人群望而生畏,臭名昭著。
編后:本文作者是一位旅居海外的老直銷人,一直研究大陸直銷,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對直銷業的感情和擔憂。本站原文發布作者提供的稿件,不代表本站觀點,轉發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上一篇:老林特評|應嚴打披著“跨境電商”馬甲... 下一篇: 直銷人論3G評“4G”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