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迪領導陳懷德做客人民網 暢談公益慈善事業
發布: 2014-02-26 11:25:58 作者: 未知 來源: 富迪

陳懷德表示,在扶貧辦、扶貧協會以及很多老領導、老會長不懈努力下,目前中國的扶貧事業正有序地往前推進,影響力正逐漸擴大。他相信中國的扶貧事業一定會向前邁進一大步,而且會越來越好。
慈善事業 學會為社會著想
目前中國經濟正迅猛發展,同時很多企業也逐漸逐漸成長起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關注慈善、公益這一領域。作為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的陳懷德以身說法,通過自己的人生以及做公益慈善事業的經歷,吸引了很多企業和企業家加入到扶貧開發協會。“讓他們感覺到人是應該要學會改變,改變自己,改變世界,人活著不一定什么都為自己,為自己的家族,更多是有能力的情況下,學會為這個社會想一想。我想每個人都這樣邁出一步的話,這個社會才是和諧的社會。”陳懷德說。
人民網訪談陳懷德
他還認為,做慈善事業,最大的受益不是對方,而是自己。因為從中擁有了快樂,擁有了開心,這對自己的心情、對自己的身體和工作事業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社會責任 知名度美譽度并重
當被問及如何理解企業社會責任這個問題時,陳懷德就表示對于一個企業家來說,有五個責任。第一個責任是對國家的責任,為國家繳納更多的稅收,為社會提供更多就業的機會;第二是對消費者的責任,是要生產制造價廉物美的產品,保證質量產品;第三是對股東的責任,必須要讓所有投資者有一個合理的回報;第四是對員工的責任,讓員工的幸福感不斷上揚;第五是對社會的責任。因而,一家企業除了有知名度,更加要有美譽度,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企業基業常青,才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同以及投資者的支持。

而在陳懷德獲得的眾多榮譽中,他對“青海省玉樹州兒童救助協會永遠名譽會長”這個頭銜最為在意。早在2005年的時候,他就收養了玉樹多名身帶殘疾、父母雙亡或單親家庭的困難兒童,為這些孩子每人每年提供1800元人民幣的資助直到他們18歲成年。2007年為幫助更多當地的孤兒以及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陳懷德捐資200萬元人民幣修建的一座設施配備良好,極具藏族特色的3層小樓。為保證福利院施工質量,在修建期間,陳懷德專門派了一個值得信賴的監工,在玉樹蹲點監督工程,直到福利院建好。
201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讓玉樹遭受了空前的摧毀,玉樹州懷德兒童福利院卻在殘垣斷壁中奇跡般地聳立不倒,福利院里的105名孤兒毫發未傷,自此該福利院被媒體稱作“史上最牛的福利院”。地震發生后,陳懷德不僅為這些孤兒送去物資,親自前往撫慰他們受傷的心靈,還邀請他們到廣州、北京、青海等地游玩。2011年中旬,陳懷德先生決定耗資近600萬元進行福利院的重建工程,重建后的福利院已于去年9月10日正式投入使用。陳懷德表示,當數百名孩子同時沖向你,抱著你,叫你爸爸的那一刻是人生最快樂的一刻。
最大的慈善 搭建成功的平臺
多年來在公益慈善事業的卓越貢獻,讓陳懷德對公益慈善事業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世界上最偉大的慈善,不是你捐了多少錢,而是你幫助多少人走向成功。“這是造血和輸血的一個區別,慈善就是輸血,我搭建平臺,給他們機會,這才是造血。對于這個社會,搭建好這個平臺才是最大的慈善,可以連綿不絕地幫助更多人邁上更大的成功。”
無論是扶貧還是慈善領域,陳懷德更多的是幫助別人實現夢想,每個人都有夢想,而陳懷德的中國夢就是讓自己擁有的企業成為這個行業的全球NO.1。陳懷德表示:“所謂中國夢,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這個民族要復興,每個中國人要有自己的夢想,在所處的行業,都用生命的全部融進去,把自己的事業做強做大,這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每個人都這樣做,這個民族的偉大復興就能做到。”
以下為現場文字實錄(http://live.people.com.cn/note.php?id=880140224135023_ctdzb_001)
[主持人]:大家好,這里是人民網視頻訪談。今天做客人民網演播室的嘉賓是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陳懷德,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陳先生,您好。
[陳懷德]:大家好。
[主持人]: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在2011年成立了“支持貧困村大學生村官成長工程”這樣一個項目,您作為這個項目的主要發起人和捐資人之一,想請您跟我們談一談當時中國扶貧開發協會發起這樣一個項目的初衷是什么?這個項目已經三年的時間了,在推動的過程當中,它對我國新農村的建設和推動貧困村的發展又起到怎樣的作用?
[陳懷德]:三年前,這個項目當時是中組部交給扶貧開發協會這么一個扶貧的項目。對我們來說,當時為什么選擇大學生村官呢?當時中國的發展,大部分發展是農村,農村的基礎是在村莊的發展,如何讓村的領導干部都能夠更加知識化,讓更多的大學生、年輕人奔著夢想去扎根在農村,使村子的發展能夠迅速提高,給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加速器。
[陳懷德]:但是村官去了以后,沒有更多組織去關心和支持他的話,很容易干了幾個月就不愿意待下去了,這個時候也是一個長期工程和大工程,所以中組部找到扶貧開發協會,希望我們和更多的企業在對大學生村官的成長過程給予更多的支持,我作為副會長,當然理所應當響應號召,在大會上做了一個承諾,捐資三千萬,作為一個發起人。
[陳懷德]:在那天收到一個多億的資金,捐贈的范圍大概是十多個省市,也選擇了很多很貧窮的村,而且大學生村官是做了一個系列的培訓,在北京、山西等很多地區做了一個系列的培訓,然后又放到所屬的區域去。三年過去以后,非常開心的,很多很多的村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接受了這些大學生村官,大學生村官也給當地村子的經濟發展騰飛,包括人文、包括很多村民的形態都發生了很多變化。
[主持人]:大概覆蓋了哪些省份?
[陳懷德]:當時我負責的是山西、重慶,還有廣西、遼寧等比較多的城市,當然我們是通過篩選的,而且覺得在這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所以,有很多很多的經濟參考指標,包括他們搞什么活動,我們也會系統地跟進。
[主持人]:現在參與這個項目的大學生村官大概的人數是多少?
[陳懷德]:三年的時間六千多人。
[主持人]:這個項目會持續推進下去嗎?
[陳懷德]:持續的,會繼續往前走。
[陳懷德]:我們是這樣的,每個大學生的村官,我們會給他30萬,30萬是作為他的啟動資金,比如這個村子要搞蔬菜種植基地,為城里人種很多的有機食品,就開始給他們做一個啟動,也發動村民參與。大學生有了30萬的啟動資金,就會有積極性、號召性,而且村民會覺得這個大學生來好,還帶來了錢,這樣大家會比較擁護,標準是每個村會有這么一個支持。大學生自愿去,我們會安排去,通過他去半年以后,他拿到整體的可行性報告,我們就開始支持。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扶貧事業其實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事業,您除了是中國扶貧開發協會的副會長以外,據我所知您還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您好象是先后創辦了20多家企業,還有6個生產基地,據說您的整個事業版圖遍布全球。您從一個企業家的角度來看國內的扶貧事業的發展情況,您認為是怎樣的?
[陳懷德]:現在整個經濟發展,我覺得中國成功的企業家,對承擔社會責任這一塊已經慢慢地適應,也慢慢地成熟。很多成功的企業家確實在事業成功后也對社會作出了很多很多的貢獻。我想中國還是一個經濟發展的國家,貧富的差距還是非常大,地域的差距也很大。
[陳懷德]:我想貧困線的人還不少,聽說還有六千萬,這一群人就需要更多更多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去承擔社會的責任,只有每個人都付出一點愛的話,就會有愛的海洋,人生的價值不是錢多錢少,官大官小,而是對社會貢獻了多少,我想這就是一個成功企業家對社會作出的責任。
[陳懷德]:中國的扶貧事業已經走過一段日子,當然,也通過很多協會、老領導、老會長不懈地努力,在每個省都有扶貧辦、扶貧協會,所以這塊工作還是比較扎實,比較有序的往前去推進,而且在整個社會的反映、影響力都是很大的。特別是我們的會長、老書記親歷親為,所到的地方都受到了歡迎,而且稅收也這么大了,不為盈利,讓我們年輕的企業家都非常的感動。所以,我想通過這么一群人,我相信中國的扶貧事業一定會向前邁進一大步,而且會越來越好。
[主持人]:剛才您在談話中也是著重提到企業社會責任,我們想知道,企業社會責任的大命題在您看來,您是怎樣理解它?
[陳懷德]:對于一個企業家來說,有五個責任。第一是對國家的責任,為國家繳納更多的稅收,為社會提供更多就業的機會。第二個責任是對消費者的責任,是要生產制造價廉物美的產品,保證質量產品,不要做假,不要做損害消費者的健康或者一個添加的產品。第三個是對股東的責任,一個企業家,讓企業虧本是最大的犯罪,必須要讓所有投資者有一個合理的回報。
[主持人]:看來您經營的公司里面有上市公司。
[陳懷德]:對,這也是對投資者的一個責任。第四個責任是對員工的責任,讓員工在企業的發展、工作的幸福感不斷上揚,讓他以企業為傲,就必須關心他們的健康,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家庭,關心他們所有的一切,讓他有歸屬感,讓他的幸福指數不斷上揚,這才是一個企業家要做的責任。第五個責任是對社會的責任。
[陳懷德]:我想很多人對社會責任的理解不一定一樣,我認為很多企業家成功了,他沒有這個思維,但是人是受影響的,只有更多更多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站在一起,去影響,有榜樣的力量,我想更多的企業家都會為這個社會責任作出更大貢獻。因為這個社會責任不是法律規定的,是你的良心,特別是對社會事物中人的感動,或者社會當中的一些事情讓你感動,讓你發自內心愿意去支持,去幫助,這是一個過程。
[陳懷德]:我想經濟發展,改革開放30多年,其實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已經走上社會責任這一條道路,而且一個企業除了有知名度,更加有美譽度,人在做天在看,只有這樣去做,才能讓自己的企業基業常青,才能讓消費者認同你,投資者支持你,員工愛上你。
[主持人]:中國經濟在發展當中,現在很多企業在逐漸逐漸成長起來,像您這樣的企業家越來越多關注慈善、公益,包括扶貧這一類的工作,現在中國扶貧開發協會目前有多少家企業參與到整個慈善活動當中去?
[陳懷德]:每年都有新的增長,我想每年有一二百家,大大小小的。
[主持人]:您作為副會長,對他們來講,指導意義也很大。
[陳懷德]:我是經常上臺去講課,給一些企業家做一些宣導。
[主持人]:會把他們拉到扶貧開發協會來嗎?
[陳懷德]:不是拉,是吸引他們,現身說法,講自己的人生經歷,通過自己做扶貧事業,自己的心靈得到了一個什么提升,讓自己心聲越來越愉快,自己的事業越做越大,做慈善事業非常有財運,而且身體也會非常健康,為什么?因為每天接觸快樂的事情,災難遠離,跟他們去講一些故事,讓他們感覺到人是應該要學會改變,改變自己,改變世界,人活著不一定什么都為自己,為自己的家族,更多是有能力的情況下,學會為這個社會想一想。我想每個人都這樣邁出一步的話,這個社會才是和諧的社會。
[陳懷德]:通過我自己身邊朋友的影響,很多人不斷地走進這里面來。很多人看到他做的慈善事業,首先看他的性格改了,我有一個朋友以前脾氣非常暴躁,后來領養了幾十個孩子,這些孩子每次都給他寫信,都是父母雙亡的,都叫他爸爸,后來他每次看了就感動,流眼淚,慢慢性格改的非常平和,性格都改了,現在非常的和氣了,學會了謙虛。
[主持人]:企業家做慈善工作的當中自己也獲得了很多。
[陳懷德]:對,做慈善事業,最大的受益不是對方,而是自己。因為從這里擁有了快樂,擁有了開心,你是付出了你財富的一部分,給很多人支持。但是他快樂你更快樂,而且你為自己做這件事情會快樂一段時間,對自己的心情、對自己的身體和工作事業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主持人]: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們都知道你有很多榮譽,比方說你是廣州市的榮譽市民,是美國紐約市的榮譽市民,是中國經濟百強人物,而且還是中國慈善公益人物等等等等,據我們所知,您最在意的一個榮譽是玉樹兒童救助協會授予您的“永遠名譽會長”,你為什么這么在意這樣一個榮譽。
[陳懷德]:這也是一個故事,2005年,我當時接觸一個朋友,接觸到一個青海玉樹的喇嘛,拍了很多孩子的照片,說這些孩子都是父母傷亡的,因為那里經濟條件很差,醫療條件更差,在這里大概有一百多個孩子,吃、生存都有困難,當時希望我們來領養。
[陳懷德]:當時我看了,問走了一圈,領養多少個,他很羞澀地告訴我,說走了大半個月,才領養了十多個,我說還剩下多少?說還有120多個,我說不用找了,我全部領養了。領養的話,我說他住哪里?他說分散在很多家庭了,我說把錢分散給這些家庭里吃、住。我說不對,你給大人的話,他要是不給孩子吃,孩子受到虐待,還不能做到慈善。我說這樣吧,除了領養這些孩子,我再捐一所學校,他們的吃、住,包括讀書,我全包了。他很興奮,真的嗎?我說真的。
[陳懷德]:然后做規劃,2006年就開始投資,做了一個在玉樹最漂亮、最漂亮的一個叫懷德救助學校,后來領養的人有150多人,請了六個老師,四個做飯堂,還有雜勤工的,還有一個校長。2007年8月份搬進去,9月份正式開學,我親自去的,這個學校一直在玉樹州,后來2010年的時候玉樹大地震了,震中央離我們學校只有三百多里,當時我剛起來聽到這個消息,馬上打電話,我非常高興的是,所有的孩子一個都沒有傷亡,一片瓦都沒掉下來,很奇怪,馬上懷德這個學校的建筑紅遍整個中國。
[主持人]:我們在人民網上也有刊登。
[陳懷德]:當時對這個學校我是非常非常關注的,當時我知道很多希望工程都是豆腐渣工程,后來我很擔心,當時派了一個工程師,常駐在玉樹做了整個工程技術的監管,而且每一個泥沙、每一個鋼筋都是按標準來,這樣的話,就躲過了這一劫,否則豆腐渣工程的話,這可能一百多個孩子都沒有了,周邊所有的都夷為平地,因為離震中央太近了。
[主持人]:因為您的堅持守護了一百多個孩子的生命。
[陳懷德]:對這塊的榮譽我非常的在意。現在我又捐了大概六百萬,又捐了一個更大的學校。
[主持人]:現在玉樹這個學校目前有領養的孩子有多少個呢?
[陳懷德]:有六百多個。因為玉樹地震,去世的父母很多,所以增加了很多父母傷亡的孩子,很可憐,后來我一個一個接過來,既然送過來了,我就會去領養。
[主持人]:您會去看他們?
[陳懷德]:會去,我去了以后,他們都叫我陳爸爸。
[主持人]:當時的幸福感是否陡然上去了。
[陳懷德]:人生最快樂的那一刻就是這一刻。六七百個孩子,漫山遍野的同時沖向你,抱著你,叫你爸爸,那種快樂,不是用形容詞來形容的。其實對我來講不僅是珍惜,我愛上這些窮孩子,愛上這個土地,愛上這個榮譽。
[主持人]:我們也希望這群孩子在您的庇護之下可以茁壯成長。
[陳懷德]:從明年開始有的已經可以考大學了,大的有18歲,小的有三四歲。
[主持人]:有機會的話可以請他們來人民網,我們聊一聊。
[陳懷德]:一定。我們搞活動的時候,優秀的同學、優秀的孩子,我邀請他們到廣州,帶他們去北京,到青海出去玩。
[主持人]:您剛才講關于青海這些孩子們的事情,讓我想起您曾經說過一句話,說世界上最偉大的慈善,不是你捐了多少錢,而是你幫助多少人走向成功。您為何會這么說呢?能否解讀一下。
[陳懷德]:因為你捐款是有度的。你捐多少款是你事業發展當中的一部分。捐款當中什么最大呢?你不知道,像你在捐款的時候不夠比爾蓋茨捐得多,不夠比李嘉誠捐的多,但對我來說,我思考捐多少款才是最大的慈善,后來讓我想明白,做慈善不是捐多少款。
[陳懷德]:我看了一個故事,在2011年,當時在美國有一個慈善會議,當時邀請了巴菲特、比爾蓋茨等很多富豪,當時有一個獎項,是當天晚上最有愛心的人,后來整個晚上,當時比爾蓋茨、巴菲特都捐了300萬美金,索羅斯是200萬美金,還有很多150萬美金的很多,然后最后獲獎的居然是誰?是一個只有8歲的小女孩,她捐了57.36元,為什么給她呢?因為這57.36元是這個小女孩的所有財富。比爾蓋茨捐300萬也好,200萬也好,是這些財富的九牛一毛,所以這個孩子才是最有愛心。從這個故事中我悟道了,做慈善不是捐多少錢,而是在全社會的范圍內,在全世界的范圍內,搭建好一個事業平臺,讓一群渴望成功、渴望發展的人在這個平臺上上生存、成功,才是最大的慈善。
[陳懷德]: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今天送你一條魚給你吃,一頓兩頓吃完了,你教他釣魚、捕魚,他可能一輩子都吃不完。
[陳懷德]:這是造血和輸血的一個區別,慈善就是輸血,我搭建平臺,給他們機會,這才是造血。對于這個社會,搭建好這個平臺才是最大的慈善,可以連綿不絕地幫助更多人邁上更大的成功。
[主持人]:您這個思路和之前談到的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成立的“支持貧困村大學生村官成長工程”其實是不謀而合的。讓這些村官們去給他們一些啟動資金,對他們進行一些培訓,讓他們實現自己個人成功的同時,也實現了貧困村所在區域的地域性的經濟,也隨之往上提升,所以這個跟您整體的慈善或者扶貧的思路是吻合的。
[陳懷德]:是的。
[主持人]:還有一個問題,其實在您扶貧也好,還是慈善也好,在這個過程中,您更多是幫助別人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夢想,我相信您也有您的夢想,您的夢想,說到中國夢的話,我想問問您,您的中國夢是什么?
[陳懷德]:我的中國夢就是讓自己擁有的企業成為這個行業的全球NO.1。
[主持人]:同時你可以用所得的資金去救助。
[陳懷德]:你成為這個行業的N0.1,第一,這個過程是為國家經濟的發展要交更多的稅收。第二,你有多余的錢承擔這個社會責任,所謂中國夢,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這個民族要復興,每個中國人要有自己的夢想,在所處的行業,都用生命的全部融進去,把自己的事業做強做大,這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每個人都這樣做,這個民族的偉大復興就能做到。
[陳懷德]:當然,今天事業的發展,其實我看到了很多,說中國的企業家成為億萬富豪的時候,80%的人選擇投資移民,到了海外。看完這個,我心里就一個字疼,這些企業家,中國各級政府對你支持這么大,讓你從零到了億萬富豪。你在成功之后,不是把根留住,而是把勝利果實搬到海外去,這是對國家不負責任,對人民不負責任。
[陳懷德]:我想這些企業家懂得感恩,才有將來,有了珍惜,才能有永遠。我想每個人都這樣想的話,中國的經濟發展靠誰呢?中國,當然也有世界五百強,但很多都是國企的,我想中國少了更多世界五百強是民企的,但是中國更多是像微軟、索尼、大宇等全球的知名品牌,都有有十個、八個來帶動的話,我想中國的經濟的騰飛就能夠得到實現。我想中國有這么多企業家就一種聲音,把根留住,把我們畢生的精力放在中國的經濟建設,付出我們所有的努力,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之夢。
[主持人]:我們也希望在這么多企業逐漸地發展起來之后,更多的企業家能夠像您一樣,把財富的一些比例可以用到我們國家的扶貧慈善事業當中來,幫助更多人們實現我們自己的夢想,其實每個人的夢想疊加起來就是中國夢,幫這些人實現了夢想,我想這也是您的中國夢。
[陳懷德]:是的。
[主持人]:非常感謝您做客人民網演播室,也感謝您的收看,再見。
上一篇:富迪慈善基金會愛心助學 溫暖山區孤貧兒童 下一篇: 富迪四川市場春風之旅團拜會 李陽出席活動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