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紐約獨家揭秘:如新是怎么在美國火起來的
發布: 2014-02-07 10:36:16 作者: 羅綺梅 來源: 新浪財經紐約站

網上可以查到在美國的各種如新資深銷售人員自己建立的網站,上面的個人簡介和銷售方法視頻令人振奮,加上搭配著節奏由弱到強的背景音樂,著實讓人熱血沸騰。有的網站則打出“我的愿望就是要讓全球500個人通過我的方法成為百萬富翁”等等。

2012年如新89%的業務在美國之外。2010-2012三年間,如新在美“銷售領袖”僅增一千人,在華卻暴增至一萬人。老美對如新并不陌生,但對其使用的“多層次直銷”(MLM)方式保持謹慎敏感態度。更多人將如新直銷當做副業,相對理性和客觀,畢竟MLM在美國名聲并不好,且總是官司纏身。
了解如新要從了解做如新的人開始
“我太太是醫院的護士,她的同事給她用了如新的護手霜。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到如新的產品,” Tom 已經全職做如新銷售20年。他認為如新改變了他的命運。據他介紹,目前他已向全球32個國家分銷超過100萬美元的如新產品。
“我室友在用如新的產品,我也開始跟著用,但最后我決定不再跟她合租了,”Alicia還是個大學生,她說“我室友在我們共用的空間堆積了很多如新的產品,并老是向我推銷我并不需要的東西。開始我覺得買點吧,也不貴,后來確實超過了我的經濟承受能力。我也有點反感了。”
“90年代初,如新的銷售員向我介紹他們的產品,并希望我加入他們。我很慶幸我沒有加入,盡管他們說辭是非常吸引人的。”Keith是一位資深股票交易員,他回憶,“那時候,沒過多久你就會看到大量剛進入如新的人賠錢而歸。各州的總檢察長以不同理由向如新提出過指控。 對多層次直銷的審查基本是15年到20年一個周期。”
筆者與幾乎每個接觸過如新產品的人聊天都會發現,他們都是從朋友、同事、同學等身邊人第一次接觸到如新這個名字和旗下產品。這并不稀奇,如新的營銷方式同康寶萊等其他保健品公司一樣為多層次直銷(MLM)。
隱患多多的多層次直銷
這樣的直銷方式與普通直銷有很大區別。舉一個例子,人們買車,通常會去找銷售經理。生意談成,成交價的一定百分比會成為銷售經理的提成(也就是一筆收入)。銷售經理每完成一單生意就是一次供需關系。在錢支付之后,雙方關系結束。
而多層次直銷則是將上面的例子復雜化。銷售經理在將車賣出之后有兩個選擇,一是可以結束與顧客的買賣關系。當然不排除這位顧客以后成為回頭客;另一種則是將這位“顧客”變成自己的“下線”(downline),鼓勵他去拓展更多的客戶來買車。換句話說這位“顧客”也變成了“銷售經理”。而銷售經理愿意這樣做是因為每一單下線完成的生意都會直接對他產生一定比例的經濟收益,也就是所謂的“金字塔式營銷”——在每一個銷售層面,其上線都有利可圖。
現實生活中很少有汽車銷售采用這種直銷模式,因為購車不是經常性消費。在美國,采用多層次直銷的大多是個人護理產品、保健品和家居用品,如安利、康寶萊、如新、特百惠等。這些類別的產品需求量大,且銷售者基本也為使用者,這也為吸引初級銷售提供說服力:“使用這些產品讓自己生活變得越來越好,并且可以現身說法促進銷售。”
這看似合理,但人們常常忽略,新晉的初級銷售經常會出現自己先掏錢囤貨但沒有任何銷售業績的情況。了解銷售的人們都清楚,銷售行業的存活率非常低,掙到大錢的更是鳳毛麟角。一開始如被淘汰,囤貨的成本也是自己出。而這些為囤貨付出的成本在公司這兒只會體現成銷售量上漲。
網上可以查到在美的各種如新資深銷售人員自己建立的網站,上面的個人簡介和銷售方法視頻令人振奮,加上搭配著節奏由弱到強的背景音樂,著實讓人熱血沸騰。有的網站則打出“我的愿望就是要讓全球500個人通過我的方法成為百萬富翁”等等。
幾個個細節值得注意:眾多網站都沒有開門見山說自己是做如新銷售的,當提到自己跟如新有關時,都會毫不避諱的稱他們很清楚,有不少的人認為如新是“金字塔騙局”的現狀。而反駁這一看法的論據之一則是如新上市公司的身份。在他們看來一家上市公司是不會干這種違法的事兒的。
就連如新在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官方文件中都避免用俗稱的多層次直銷(MLM)來形容自己,而用了“人對人”(person to person)的字眼來形容他們的銷售模式。想必對方清楚MLM與“金字塔騙局”在美國總有著道不明的聯系。
在美針對如新的訴訟有案可查,但同時,如新基本能跟原告和解,結果也就不了了之。細看訴訟,所提出的質疑與《人民日報》十分類似,例如宣傳夸大或扭曲事實等。
“判斷直銷有無問題就是要看這公司是在更多地招納新成員以及推銷產品給初級銷售,還是更注重將產品賣到零售消費者手中,”Keith分享他自己的判斷時說,“如果是前者,那這家公司就是金字塔騙局。”
如新在美業務處于平緩 在華卻是爆發式增長
如新到底在美國火不火?答案是,相比較中國,如新在美國已經火過了。
這家成立30年的保健品公司在美國猶他州發跡,1996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業務從最開始的立足美國發展到走向全球。數據顯示,如新2012年89%的收入都來自美國之外。
根據如新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顯示,截止2012年底,如新全球共有95萬活躍經銷商或消費用戶(指在2012年10到12月三個月中從如新公司直接購買產品的用戶統計,也稱為“活躍分子”(Actives)),其中有5.1萬為合格的“銷售領袖”(Sales Leaders)。
2010年到2012年底,如新在美國的“銷售領袖”人數從5,305名上漲到6,352名,僅增長1千多人。與此同時,如新在中國的“銷售領袖”人數從8,015人暴漲到18,527人,足足增加了1萬多人,占到如新全球“銷售領袖”的將近36%。
筆者了解到,在中國大陸最先開始參與到如新直銷的人群中,不乏眾多受到在北美(主要是美國和加拿大)如新直銷的親戚朋友等“前輩”引導的。而“下線”全球化也是如新的一大宣傳點之一,讓人們不必擔憂多層次積分受國籍地理限制。
在已經公布的2013公司收入成績不難再次印證如新在中國正處于爆發式增長階段。2013年前三季度,如新在中國大陸收入達到6.674億美元,同比上漲了278%,占到公司全球銷售的將近三分之一。僅在第三季度,如新在中國大陸收入就達到3.457億美元,同比去年同期的6820萬美元,上漲幅度達到了407%。
背景更多樣化的在美如新銷售領導
國外媒體之前報道,通過關鍵字在微博搜索發現,從事如新直銷的在華人士多為年輕女性。而據筆者觀察,在美國,從事如新直銷的人士背景相對多樣化。筆者所接觸到的直銷人士職業包括醫院醫生護士、學生、化妝師、政府機關人士以及家庭主婦,當然也有像上文Tom一樣的全職人士。
筆者仍不敢在此斷言美國參與如新直銷人士是否比中國如新銷售領導者們更加理智,但似乎除了“如新銷售領導者們”(鉆石級直銷主任、綠寶石級直銷主任等等)各自為陣的網站外,更多的如新直銷者希望給別人一種“有工作、有收入,如新讓我生活錦上添花,我在實現我的百萬富翁之夢,你為何還不加入”的感覺。
上一篇:下一篇: 東方紅航天轉身做直銷 三大階段布局直銷...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