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爸爸去哪兒”三生關愛留守兒童
發布: 2013-11-14 10:59:36 作者: 未知 來源: 中國網

《爸爸去哪兒》火了!五對熊孩子和囧爸爸幾乎迷倒所有人,原生態的親子互動讓電視機前的觀眾笑翻了天,網友直呼這絕對是一檔“催促當代人結婚生子的正能量節目”。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在72小時生存大體驗中,萌娃囧爸聯手上演了各種爆笑、溫情的戲碼,自然流露的親情讓觀眾們羨慕不已。
爸爸去哪兒?在節目中表達出來的,是父親與孩子牽手相伴走向成長的溫情故事,但對于一部分孩子來說,可能就不是這樣的理解。
近日,由三生(中國)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聯合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知心姐姐教育服務中心共同發起的“手拉手”三生留守兒童關愛行動走進了四川成都的大邑縣,探望當地的留守兒童。活動中,三岔鎮中心小學的學生小欣(化名)展示了自己所畫的一幅畫,主題是《我心中的家》。畫中是小欣的一家子,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妹妹,旁邊有座大房子,藍天白云,陽光溫暖,小草青青,很和諧的畫面。
但細心一點會發現,怪了,為什么站在小欣最近的是爺爺,而爸爸站在最遠的地方呢?小欣說:“因為我跟爺爺的關系比較深,跟爸爸的關系比較淺,所以爺爺離我近,爸爸離我遠。”
原來,為了家庭過上更好生活,小欣的爸爸媽媽遠赴外地打工,一年才回家一次,留下小欣和爺爺奶奶相濡以沫,媽媽還能偶爾視頻和孩子聊聊天,但爸爸就很少相伴,因此關系變得比較疏遠。“爸爸去哪兒”對于小欣來說有不一樣的內容——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你去了哪兒?
像小欣這樣的留守兒童現象在農村經常可見。三生留守兒童關愛行動于今年發布的《中國部分城市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0-17歲農村留守兒童有6102萬,數字驚人。
父母長期在外地打工,留守兒童往往缺乏像同齡孩子從父母身上得到的關愛,難免對他們的成長造成一定影響。越來越多的社會關注聚焦在留守兒童問題上,《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的走紅,又次喚醒人們對“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的思考,以及對親情回歸的呼吁。
據悉,像走進大邑縣一樣的“手拉手”三生留守兒童關愛行動,今年已經在四川、山東的多個學校舉行,活動通過與留守兒童交流互動、深入接觸,給社會反饋了不少信息,帶來了有益的啟示。
三生公司董事長助理劉愛峰在活動中,接觸了許多的留守孩子。他覺得,留守兒童并不是外界想象的一個自閉孤獨的群體,他們和其他孩子一樣童真、愛玩、樂觀、對事物充滿好奇,但是從他們的眼神中和不經意的動作細節,都能夠感受到他們比一般孩子更渴望親情,更渴望父母的愛。
劉愛峰表示,三生公司和志愿者們一直強調用尊重的方式去幫助留守兒童。因此,三生留守兒童關愛行動,一方面呼吁更多人走近留守兒童,真實的去了解他們,傾聽他們的內心世界,另一方面,通過活動為孩子們搭建快樂學習的平臺,比如計劃三年內在留守兒童比較聚集的地區學校捐建100間三生愛心教室,讓孩子們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彌補親情的缺失。
在大邑縣三岔鎮中心小學,劉愛峰對孩子們說:“特別感謝在場的每一個孩子,今天我們之所以感到快樂,是因為看到你們燦爛的笑容。童年就是這樣一種美好的力量,當我們一起‘手拉手’的時候,我們是在互相幫助,互相讓對方變得更快樂。”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