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換裝成名牌藥品搞暈消費者 買藥需認準國藥準字
發布: 2013-09-27 16:03:51 作者: 彭鳳 孫新明 來源: 紅網


看似像兄弟的“京都念慈堂”和“京都念慈菴”卻沒有血緣關系
近日,市民萬喜向記者反映,她在寧鄉縣城某藥店去購買“京都念慈菴蜜煉川貝枇杷膏”,回來卻發現是“京都念慈堂蜜煉川貝枇杷膏。”她找到藥店要求退換,但藥店推脫。而后,記者調查發現,“京都念慈堂蜜煉川貝枇杷膏”根本不是藥品,而是保健品。
買回品牌藥卻是同音異形的保健品
“前幾日因咳嗽去某藥店購買京都念慈菴蜜煉川貝枇杷膏,回來后才發現買的卻是京都念慈堂蜜煉川貝枇杷膏。”近日,家住汽車南站附近的萬喜女士告訴記者。
針對萬喜提供的情況,記者到縣城多家藥店進行了解。在縣中醫院對面某藥店,記者購買了一盒草珊瑚含片,吃上去甜甜的,還以為換口味了。仔細一看,發現上面的批準文號沒有“國藥準字”,根本不是藥品!沒想到買藥竟成了買糖。
記者又來到縣城多家藥店,發現類似的同音異形的非藥品種類很多,如“唫嗓子含片”與“金嗓子喉片”,“江新牌草珊瑚含片”與“江中牌草珊瑚含片”,“京都念慈堂蜜煉川貝枇杷膏”與“京都念慈菴蜜煉川貝枇杷膏”,“慢嚴舒寧”與“慢嚴舒檸”,“甘草片”與“復方甘草片”,“板蘭根”與“板藍根”等。這些非藥品的外包裝與正品品牌藥極為相似。同時,記者發現“金嗓子喉片”“草珊瑚含片“等這些市民熟悉的正品藥,部分藥店不齊全,只能買到一些小廠家生產的同音異形的保健品等非藥品。
隨后,記者采訪了曾經在某藥店工作過的熟人。據她介紹,同音異形的非藥品在保健品中出現頻率較高,“如果有人要買維C時,我可能就會推薦一款保健品給他。”她告訴記者,同樣都是維C,藥品的只賣1.5元,而保健品可能就要賣幾十元,利潤相對可觀。她還告訴記者,現在同音異形的保健品種類很多,藥店一般首先推銷的就是非藥品類產品,而來藥店購買藥的大部分市民都不懂怎么去辨別保健品與正品藥。
沒有“國藥準字”的產品都不是藥品
記者就了解的情況采訪了縣藥監局,縣藥監局紀檢組長曹金花介紹,縣藥監局對藥店的銷售管理進行了規范,對銷售非藥品的藥店必須在醒目位置設立非藥品區和保健品區,并在購買前需告知消費者;對于銷售非處方藥時,除了消費者需仔細看說明書外,藥店有值班藥師來指導患者服用,而對于銷售處方藥,必須憑職業醫師或助理職業醫師的處方才能購買。
曹金花告訴記者,要辨別是不是正品藥,一是看品牌和包裝。正品藥一般包裝較為精致,字體清晰,且在顯眼處印有品牌名稱,市民在購買前可詳細了解之前購買過的品牌相關信息。二是要注意批準文號,標注“健”字號產品則表明是保健用品,“食”字號產品,則表明是食品,“消”字號產品則表明是消毒衛生用品,,而正品藥的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三是市民應仔細閱讀說明書,藥品說明書的格式通常由“成分”、“功能主治”、“不良反應”等構成,而保健品等非藥品的說明書則不包括“功能主治”和“不良反應”。
曹金花表示,縣藥監局將進一步加大對藥店的日常監管,進一步加強對藥店從業人員的誠信教育,并積極引導,進一步增強藥店行業自律。她同時提醒市民,“健”、“消”、“食”字號的產品都不屬于藥品,對這類產品,消費者應當謹慎購買,以免貽誤疾病的正常治療時機。如發現購買的產品或藥品有問題時,可撥打縣藥監局熱線82378315進行咨詢或者舉報。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