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眼睛,讓傳銷無處遁形
發布: 2013-07-15 08:59:27 作者: 未知 來源: 洛陽晚報

《洛陽晚報》10日A04版報道的《兩本傳銷筆記 揭露著魔秘密》引發關注,各大媒體紛紛轉載,迄今已被轉發上萬次。網友們在感慨之余也發出諸如“如何防范和識別傳銷”“身陷傳銷窩點如何突圍”之類的疑問。洛陽晚報記者請來一名具有豐富打擊傳銷經驗的工商執法人員為大家一一解答。
▲▲ “傳銷筆記”報道受關注,迄今已被轉發上萬次
8日,洛陽晚報記者在采訪一名曾陷入傳銷魔窟、后被解救的四川女子時,偶獲兩本傳銷人員寫的筆記。為提醒市民,我們將筆記中的傳銷騙術一一披露。
連日來,本報刊發的這條新聞引發強烈關注,《廣州日報》《廈門日報》《三湘都市報》《瀟湘晨報》《江南時報》《廣元晚報》等媒體的官方微博都關注和轉發了該報道。
騰訊、新浪、搜狐、網易、光明等門戶網站全文轉載該報道,騰訊網還將該報道放進QQ彈窗新聞里面,不少地方網站也進行了轉發。該報道迄今已被轉發上萬次。
隨著各大網站的轉載,該報道引起了網友的關注和討論:
網友“li_youjie”:“傳銷非法,眾人皆知,但在現實中仍有不少人上當,究其根本,人太想掙錢。勤勞致富,說著容易做著難,走捷徑掙錢成為一些人致富的理念。但做人要有底線,憑真本事掙錢才是正道。”
網友“陳伏流”:“如果真的不幸被騙進了傳銷組織,你必須做到不要相信任何人說的任何話。”
▲▲ 當傳銷穿上“馬甲”,擦亮眼睛讓它無處遁形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防范和識別傳銷呢?
工商執法人員表示,如今的傳銷活動越來越難以識別,這是因為傳銷組織為了掩人耳目,頻繁更換“馬甲”。他說,傳銷組織如今慣用的“馬甲”有“直銷”“合法公司”“連鎖經營”等,而“直銷”是最常用的一種。
根據禁止傳銷條例和直銷管理條例,某種經營活動有“拉人頭”“入門費”“團隊計酬”這三種表現便可基本視為傳銷。“拉人頭”是指傳銷組織者采用欺騙、勸誘、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使他人加入,活動不是以銷售商品為最終目的,而是以發展人員數量、騙取錢財為最終目的。
傳銷組織騙來“新朋友”一段時間之后,就會讓其交“入門費”或“認購”商品,以取得加入或發展“新朋友”的資格。而根據規定,直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是不得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作為成為直銷員的條件的。
“團隊計酬”形成的是傳銷的“金錢鏈”。傳銷組織一般分成A、B、C、D幾個層級,D是最基層的“業務員”。C拿到D的“入門費”后,一般會將會費的70%交給上級,20%留給自己,再將10%返還給D充當工資。B也一樣,照此類推,下面的“人頭”越多,上面的人拿到的錢就越多。傳銷組織者就是靠這種方式騙取錢財的。
▲▲ 若發現可疑情況,居民應及時報警
工商執法人員說,傳銷組織有幾個特點。首先,他們大多居住在城中村或建成較早的小區中,行李很簡單,生活很艱苦,不像居家過日子,并且一般是男女混合居住,從七八人到幾十人不等。
其次,大部分傳銷組織上課和居住地點不在一起,傳銷人員一般結伴出入。若上課,會有集體喊口號、唱歌等吵鬧聲。
由于居民分辨租客是不是傳銷人員確實有一定困難,工商執法人員表示,若發現以上可疑情況,居民應及時報警,請工商和公安執法人員前去處理。
▲▲ 不小心誤入傳銷魔窟,要爭取與外界取得聯系
親戚朋友被騙入傳銷組織,也可以從日常通話中判斷出來。工商執法人員說:“他們會要求親戚或朋友打錢過去,少則四五千,多則上萬。然后不斷吹噓自己工作很好,低投入、高回報等。”
“如果被騙到外地,你的親戚或朋友絕口不談工作、生意,而是帶你游山玩水、熟悉環境,還要看你的身份證、借你的手機等,那么一定要機智冷靜應對,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設法逃脫。”
工商執法人員強調,一旦陷入傳銷魔窟,失去人身自由,一定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不要被傳銷人員蠱惑,然后仔細觀察所處環境,設法了解周邊地形,記住標志性建筑或門牌號等,尋找合適的時機與外界取得聯系或直接報警。
關鍵詞:傳銷 無處遁形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