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非洲——天獅人東非肯尼亞、迪拜之旅
發布: 2013-05-24 14:53:21 作者: 劉杰 來源: 《直銷》

很多年前,有一部電影,名字叫《走出非洲》。
“在非洲恩共山腳下,我曾經有一個農場……”梅麗爾斯特里普低沉略帶沙啞的嗓音緩緩的講述著自己曾經的悠悠歲月。
很多年后,坐在我面前的張桂松,廣東人士,赫赫有名的天獅五星金獅的獲得者,中國直銷人“金色夢想”的編織者。他并未給我講直銷、講他的天獅事業,他講走進非洲。
“這是一次從地獄到天堂的旅程,人生有那么一次經歷,已無憾!”張桂松這么說。
這片廣袤的土地,它悠久的歷史曾孕育出璀璨奪目的古代文明,生生不息的野生動物和壯美絢麗的自然景觀,生機勃勃的民間音樂和兼具狂野之美與纖細柔情的舞蹈,最堅硬和美麗的金剛石,掙脫殖民統治桎梏、贏得獨立和解放、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重大貢獻的人民,這就是世界第二大洲——非洲!
肯尼亞:當現代文明遭遇原始蠻荒
人生的可能性是無限的。
就像此刻,肯尼亞的狂野與蠻荒之氣息還未褪卻,我又在自家灑滿陽光的庭院品著茶,追憶那一遠去的旅程了。
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能有幾次撞擊心靈之旅?當傳統遭遇現代,當富足碰撞貧瘠,當享盡人生榮耀的成功者與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原始部族在同一空間親密接觸,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情形?
從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驅車向南行駛170公里,便可到達肯、坦邊境小鎮納曼加。這里地處兩國交界的要沖,恰好位于安博塞利與塞倫蓋蒂兩個野生動物保護地帶的中央,是東非馬賽人生息繁衍的重要樞紐地帶。
在那里,感受馬賽人。
馬賽人的祖先是埃塞俄比亞高原上的哈米特人,18世紀趕著牛群遷徙南下尋找水草,一支進入肯尼亞北部形成現在的土爾卡納族,另一支進入烏干達形成卡拉莫加人,還有一支進入肯、坦邊境,這就是今天的馬賽人。他們高挑的身材、棕黑的膚色、狹長的臉龐、寬大的鼻頭和寬闊厚實的嘴巴都帶有明顯的埃塞高原黑人的特征。
那是一條人畜糞便鋪就的道路,湛藍遼遠的天空下是無邊的非洲平原,馬賽人的部族散落在此,簡陋破敗的茅屋、安然懈怠的日子、紅的刺眼的民族服飾。一天的生活就倚靠于門前,一批一批游人前來獵奇、參觀,他們怡然自得。
這塊充滿原始狂野氣息的原野,被我們銘記的不僅僅是雄獅、犀牛、火烈鳥等珍稀野生動物,更有原始部落族人一雙雙蒙昧的眼睛。這眼睛,在遺留的狂歡之聲后,仍然占據著我內心無法剝蝕的厚重記憶。
非洲草原:與動物零距離
“我想去那遙遠的非洲,看一看那里的天和樹,親耳聽一聽非洲的鼓聲,還有那歌聲的真實傾訴……”這是歌手何勇描繪的《非洲夢》。
在常人以為,非洲只有動蕩、臟亂、危險與不守約束,但當你真正來到非洲,你會愛上它。人類最重要文明起源與發祥地,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在漫長歷史過程中巧妙融合,構成了這片大陸神秘的魅力。而這僅僅只是非洲大地豐厚精神屬性的一個層面。
迪拜:購物天堂 金色之都
迪拜是阿拉布聯合酋長國的第二大城市。20世紀50年代,它還是阿拉伯灣一個樸素的海濱小鎮,到了90年代以后,迪拜脫胎換骨。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在霍爾河畔崛起,讓人仿佛置身紐約。
與其它中東城市一樣,迪拜因石油而富庶,但石油也非全部。它打開大門,大興旅游業。由于高素質的環境以及多元文化(迪拜80%人口為外來移居者),到迪拜旅游者也多以模特、藝術家、商人等高收入階層居多。在迪拜王儲建議下,知名企業家Al-Maktoum投資興建了美輪美奐的Burj Al-Arab酒店。
匆慌的旅行中,第一次驅車,行走于非洲大漠,視野之中無不充滿這如出一轍的景象。多年后,在消耗掉輕薄、虛妄的青春期之后,才有所頓悟:正是自然造化之神給非洲大地刻下這些傷口,才使這片土地上的人有了相似的面孔、黑色的皮膚和口音,才有了熱情奔放的非洲歌舞和粗獷砥礪的作息生活。
非洲,自然在這里展示著它的雄奇,生命在這里體現著它的壯美!
上一篇:天獅集團受邀參加2021巴博會頒獎盛典 下一篇: 天獅約翰內斯堡分公司舉辦新品宇量石發布會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